分享

商丘 | 足太阴脾经 | 内踝尖儿里尝秋风

 蒙蒙紫芽 2020-08-25

第八十一期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认识了“轩辕丘”的黄帝,大楼船又爬上“商丘”,看星海了。

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脾脉所行为经金,脾实泻之。《铜人》灸三壮,针三分。

主腹胀,肠中鸣,不便,脾虚令人不乐,身寒善太息,心悲,骨痹,气逆,痔疾,骨疽蚀,魇梦,痫瘛,寒热好呕,阴股内痛。气壅,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俯仰、脾积痞气,黄疸,舌本强痛,腹胀,寒疟,溏瘕泄水,面黄,善思善味,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妇人绝子,小儿慢风。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骨痹,就是以骨或关节为主的痹症,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等;

骨疽,这种病症出自《肘后方》,初起寒热往来,时冷时热,病处漫肿,皮色不变,继而筋骨痛,屈伸困难,久则郁而化热成脓,溃后稀脓不敛,并形成窦道或有死骨脱出。

脾积,症见脉浮大而长,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

痞气,为肝之积,五积之一,多有脾虚气郁而致痞塞不通,留滞积结等。

“商丘”在骨头隆起的地方,像一座丘陵,它是脾经“五输穴”中的经穴,属金,“商”是“金”的音乐,所以得名。商丘还是土的孩子,胃经的子穴,“实则泻其子”嘛。

你生病时的感觉,往往是酸或痛,痛多是实症,酸多是虚症,很多时候痛久了就成了酸,当你说不清症状时,就看看是痛多一点还是酸多一点,这是最基本的虚实症候,补泻的依据。

“虚实”啊,不仅仅是人的气色,还是山河大地的颜色。你看我们走过的这么多条大河,往往肚脐以上呢,多取天象,比如天鼎、天枢;肚脐下呢,多有丘陵,比如商丘、梁丘。在人身体这个小宇宙里,头为天,足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说: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阳累积起来就成了天,阴累积起来就成了地。盘古把像鸡蛋一样的浑沌中分开天地,天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从浑沌中跳脱出来,还有阴藏着;地也没有从浑沌中完全沉降,还有阳藏着,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那就是天和地在找寻丢失的小伙伴呢。

华夏大地的这片时空,造就了炎黄子孙,他们的河流血脉,山川筋骨又是如此相近。比如中国西北方山高土厚,但天呢却很低,称作“天不足西北”,人坐北朝南定住,西北方是自己的右侧,所以右耳目不如左侧的灵敏;中国东南方呢,是鱼米之乡,地势低而显得天愈远,称“地不满东南”,对应到人呢,东南方即左侧的手足不如右侧的强健。

邪气呢,喜欢乘虚而入,哪里虚弱就会聚集到那里,“邪居之”。人呢,保护头脚中枢,要学习与天地配伍,“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如果治疗不能效仿天地,那灾害就难免发生了。

中医的治疗呢,也在法象天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讲了针刺技艺中一个“善”的境界,“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就是把你身体里多累积的阴阳,引导到缺失的地方;左侧多余的引导到右侧,右侧多余的引导到左侧,削减它的有余,补充它的不足;你看,明明在头上的疼痛,你可以针刺脚底把新鲜清凉的感觉传递过去;明明是左脚疼痛,你却可以在右手上输送止痛的能量。

针刺对侧、察别表里,观过与不及,就能转危为安,看似耀眼玄乎的技艺,实则是最朴素的天地观。中医始终觉得天地化生为人,阴阳实乃天赐,偶感风寒,不过是阴阳在人体这个小地图上分布不均罢了,我们做的只是“调”,五味调和、阴阳调和,找到我们的初始密码。

处暑二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版权归属 蒙蒙紫芽 | 投稿转载 联络我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