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麻各半汤医案,无汗症与荨麻疹

 中医药方便 2020-08-25

周石卿;桂麻各半汤9无汗症

施某,男,43岁,1980年6月25日初诊,患者全身无汗已四个多月,心中烦闷而热,遍身肌肤烧灼感,腋下测温38.5度,胸,背,臂部皮肤有粟粒状(鸡皮疙瘩),并感针刺样,瘙痒难忍,时值盛夏,凡在烈日之下,步行三五分钟,或气候炎热,虽不外出,坐于室内也觉心烦肌热。面色深红,额上筋脉浮露,齿干,舌质红,苔薄滑微黄,脉浮数,右关略弦。曾请中西医治疗无效。既往史,无特殊病变,西医各检查与身体各部,无异常发现,素嗜烟,茶,不敢喝酒,但经常浴冷水和喝菊花,麦冬等凉茶而已。根据临床表现与生活习惯,以及治疗经过,拟诊;寒凉阻遏,肌表闭塞,阳气怫郁,营卫失调。治以通阳,开表发汗,调和营卫之法,取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

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甘草4克,杏仁10克,生姜8克,大枣4枚,

浮萍6克,葱白7个(每个2寸,连根后入)

上方三剂,用是无汗,惟觉皮肤,粟粒状稍隆起,针刺瘙痒较剧,但心中烦热已有减轻,此乃药达表之征,由于寒遏卫分过久,车薪杯水,未能济事,然时当暑热,开表峻剂又不宜过量,恐一汗遂漏不止,耗伤阴液,发生他变,故循序渐进,仍按原方服用。又服三剂,初见鼻头汗珠出,继而额上微似有汗,余处无汗,在进三剂,即头面胸背,汗出几几,诸症随之渐消,越日脉之,脉已平复,停药观察,随访两周,一切均正常,无任何不适感。

按;本案无汗,而胸背臂部“肉上粟起”如鸡皮状,有如太阳麻黄汤证,或葛根汤证,但无恶寒,头身疼痛,也无项背强而恶风,无汗兼有心中烦热,脉搏疾数。综合分析,推求病因,断定为寒闭肌表,阳气怫郁,营卫失调,故用通阳开表,调和营卫之法,宗仲景方化裁,遂合数月之奇疾,不十剂而霍然病愈。

论;此病患者自述经常浴冷水,而此浴冷水,就是久病不愈之因。浴冷水而身上起粟粒状,看《伤寒》提纲;

太阳四十三,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

注解;病在阳,就是外感的意思,应当以汗解之,发汗解表的意思。而反以冷水浇之,灌之,即是冷水浴之义,水寒闭其皮毛,其经热不得外泄,内蒸而更烦,肉上粟起即是鸡皮状。后面的暂时不解。

    本患的病,不只是一个冷水浴而得病,从提纲分析在冷水浴之前,已经得了外感病,外感病不解,又以冷水浴之,冷水闭其皮毛,经热不解而弥更外蒸,故肉上粟起。但患者得病时间为盛夏,若是热盛之时,皮毛窍开,浴于寒水,则皮毛窍闭,盛夏之时,暑热之令外蒸,也会肉上起粟。心中烦者,暑令不得外泄而内蒸也,也就是外伤水闭皮毛,内伤暑令热蒸,也是伤暑,其齿干心烦,脉疾数症,即是伤暑之象。此也为表实,大用麻黄,发表寒以泻卫气,不必担心,汗出之后,变生漏汗。只有虚人,汗出亡阳,才会生风而漏汗也。此病在表,实必实治,必用大剂麻黄,发表寒泻暑令。小剂麻黄,杯水车薪,只会贻误战机。

李吉茂,桂麻各半汤10,无汗症

李某,女14岁,学生,1976年6月16日,其母带其就诊,主诉;身与四肢不出汗,已8到9年。患者5-6岁时发现,双下肢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数月后消退,但以红点为中心的皮肤颜色减退,并变硬,呈1-2分硬币大小之圆圈,无汗出,有痒感,后逐渐见下肢无汗出,皮肤变粗糙,痒,搔之脱悄,因无其它不适,故未引起父母重视。久之竟发展到躯干及上肢也无汗出,一年四季均如此。皮肤粗糙,心中烦热,甚为所苦,尤以天气炎热时难忍,皮肤郁热搔痒,服食辛辣食物后加重,日复一日,皮肤枯涩干燥,以下肢尤甚,搔之皮悄飞舞,由于皮肤不好,不敢穿短衣及裙,盛夏酷暑,也是如此。

查;发育正常,营养尚好,全身皮肤除头面部外,均显干涩,粗糙,有皮,下肢有搔痒抓破痕迹,及散在的1-2分硬币大小色素减退区,局部皮肤稍硬,弹性无差,无神经系统病变,舌苔薄白,脉缓。据以上症状,诊为无汗症,拟《伤寒》桂麻各半汤;

  桂枝,麻黄,白芍,杏仁各10克,生姜三片,大枣四枚,炙草3克

  三剂,药后,心里感舒畅,躯干及上肢,略有微微汗出,余症同前。药既对症,原方在进三剂,药后,全身微汗出,诸苦若失。为恐固疗效,将原方份量减轻,再进三剂而愈。随访三年,皮肝无汗出一直未复发。

桂麻各半汤医案11,荨麻疹《临证实验录》

   郝某,女,45岁,素多汗出,一次汗出当风(风即是寒之义),致疹发遍身,状如麻豆,其然淡红,身痒不能坐卧,搔之出血,痒方得减,夜间尤甚。虽非大病,然连续七晚,不得安卧,也甚为苦恼,望其舌,边尖红,苔薄白。诊其脉,弦滑略数,触其腹,腹软无压痛。观其脉症,此气虚血热,风邪为患,邪入血分,故夜间痒甚,治当益气活血祛风凉血;

当归,黄芪,首乌,白蒺藜各15克,赤芍,生地,川芎,荆芥,防风,蝉衣各10克,三剂

二诊;疹不退,痒如故,全身憋胀。细诊其脉,弦滑中微有浮象,知病邪趋于表,呈外出之势,治宜解表散邪。然并非风寒外束之表实证,且病程已久,病邪也微,麻黄汤,大青龙汤显然不宜,当小发其汗,拟桂麻各半汤;

  麻黄6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杏仁6克,炙草3克,生姜3片,红枣5枚,

  一剂,当晚微汗出,疹消失。

论;本案说气虚血热,风邪为患,邪入血分,皆是错论。脉弦滑略数,滑为脉浮而见一沉,数为经热不泄,此诊为内伤,气虚血热,又论风邪入血分,错论所以给出错方,而不愈。二诊之时,所谓弦滑中微带浮象,那浮是滑的意思,这次知浮滑,病在皮毛,解表则愈。

为什么用养血息风药可以10克,15克的用,一到了麻黄桂枝,就不敢用了呢,5克,6克的用,为什么会这样的,被前医的讹论给吓到了。不是畏麻黄,而是畏虎狼也。也是因为讹论,所以用养血息风药不愈,正是对症,所以用桂麻各半汤,小剂量也能愈也。已经说明,病是汗出当风了,仍误以为肝风内动,所以生疹,养血息风,所以不愈,错论对错药,必用之不愈也。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学习中医,只读黄师,快速入门

学习仲景,只读黄师,医家准绳,四圣一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