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写作漫谈 (下篇)

 清欢几许 2020-08-25

第三部分 对偶 炼字 炼句

袁培根

古体诗,不讲究句子的对偶。

格律诗、词,有对偶的要求。

具体的说,律诗三四句是一对,五六句是一对。排律除开首联、尾联不要求对仗,其他句子都是两句为一对。

词,则是有些词牌要求词中的一些句子对偶。

还是先说词的对偶吧。

在某些词中,常常有相邻两句字数相同的情况,前人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从而加强艺术效果。

这种对仗的句子,有的已成定例,但词谱中并未作说明,学习时要仔细揣摩。

词的对仗,与格律诗的对仗不尽相同,条件相对宽松很多。如诗的对仗,一般第一句句末为仄声字,第二句句末为平声字,而词却允许平仄互调;诗的对仗要求上下句节拍上的字必须平仄对立,而词中只要词义能对或词组结构相同,并不要求平仄对立;在相对位置的字,诗的对仗不能使用相同的字,而词则允许使用相同的字,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苏轼《水调歌头》)。

词的对仗句中出现“扇面对”时,第一句的第一个字不在对仗的范围,只作为“领字”,用“一字领”的“领字句”的形式出现,然后,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昔”字作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才是对仗句。

绝句,虽不要求对偶,但也可以用对偶手法来写,写成两个对偶句子都无妨。

如杜甫《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

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地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类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类之“水”相对。又如宫对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之一。宫、商、角、徵、羽五音。故可对角、徵、羽等字。革又为八音之一,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谓之八音(八种乐器),故可对金、丝、匏等字。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也。

诗的对偶句有五字、七字,工稳的要字字相对。

字或词,又分为虚词实词,虚对虚,实对实。词性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数对数。词的结构分为并列偏正连绵叠韵等,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连绵对连绵,叠韵对叠韵。

对偶句子的字声,还是按“一三五基本不论,二四六一定分明”处理。

一般,律诗的颔联对仗可以放宽一点,颈联的对仗应该从严一点。

对仗句子中,词组与词组之间的连缀词,用得要自然,不要硬凑。举例:

上句:云出岫

下句:月移栏

上句:涛似雪

下句:水如烟

上句:云外雁

下句:水中鸥

上句:风吹槛外

下句:日照窗前

上句:凉风桑叶岸

下句:细雨菊花天

上句:花径不曾缘客扫

下句:蓬门今始为君开

组织对偶句子,实际上就是炼字炼句。学习对偶,就是掌握做诗的基本功。对偶虽工,不知炼字之法,则易犯涣散之病。前人所以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等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学诗者最切要之工夫。不论五言、七言,或一句中炼一字,或一句中炼两字,下笔之时,须要加意推敲。试略举几个例子,我们一起学习。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蒸、撼二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横、绕二字。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近、低二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枯、疾、尽、轻四字。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知、为二字。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寒。兼、接二字。

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远、疏二字。

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霁、迎、开、候四字。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忆、归、回、入四字。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含、随、吐、寄四字。

湖添水际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添、消、送、涌四字。

这是我今年一月初写的一个五言律诗,献丑拿出来供大家评点。

天心阁临眺

潇湘天外接,岳麓入云中。

车马如流水,重楼胜禁宫。

波催舟楫远,烟动橘洲朦。

落日衔苍翠,临觞醉老翁。

五六句,二五字位的“催、远、动、朦”,就是在学着练字。

下面一起学习怎么样炼句。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洽与否,关系到诗之工拙。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必然会令得全句轻灵流动,绝无板滞、单一之弊。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五言的上一下四字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五言的上二下三字句: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五言的上四下一字句: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五言的一句三顿折句: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的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七言的上二下五字句: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七言的上三下四字句:

渔人网/集寒潭下,贾客舟/随夜照来。

七言的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七言的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七言的一句三顿折句: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炼字炼句,炼得好就能出“诗眼”。

有“诗眼”,句子生辉甚至使整篇生辉。

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

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

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名词则挺,用动词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

五言诗之点睛在第三字,七言诗之点睛在第五字。

举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二字。名词。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含送二字。动词。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春鸟二字。名词。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沉坠二字。动词。

第四部分 交流写作经验

诗词写作,说到底,它和其他文体的写作是一个道理:

通顺的说出来、深刻的说出来、与众不同的说出来就行了,只不过写作的格式、体裁的规则不同而已。

有些朋友,一听到这样的概念就头大,什么格式呀、规则呀,搞得头昏脑涨。其实它们是非常简单的东西。

格式,就是一首诗共几句话,每句话几个字而已。

规则,就是押韵、平仄交错、对偶而已。

写诗词,内心要有感触,不要强迫自己动笔。强扭的瓜不甜。说心里话,多数“会议诗”、“节庆诗”、“灾难诗”、“新闻诗”都不出彩。为什么?答案那些作者自己也明白。我就不多嘴多舌了。

年年有“两会”,年年有“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有的朋友每逢这些日子,总能诗兴大发,总要搞出点作品来。真心佩服他们。我在参与编辑诗协刊物时,经常看到此类题材的作品,甚至某伟人106周岁、122周岁都写一个,又没有写出106、122周年特有的东西,换个107、108、123、124周年做题目也行。若敬仰领袖人物,内心敬仰就够了,不必非得用诗词写出来,如要用诗词写,也应该写出特色特点才好。这些作品,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实在没有读下去的兴趣。

诗词,是从生活中来的。融入生活元素和情感,才有内涵。如果把生活都政治化了,生活本身就不是生活了。生活有七情六欲,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有春风得意,有灯火阑珊,丰富多彩呀,可以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可以信手拈来。

例如,我到上海带孙儿时写的:

卜算子

我到小区玩,带着孙儿去。几个邻居靠拢来,也讲咿呀语。 孙子笑嘻嘻,不把生人拒。小嘴嘟嘟唱不停,共蝶花间舞。

这首词,也被编入《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

写得好吗?说实话,不好。但还原了生活,幼儿无拘无束无烦恼的活泼、老人逗孩子的愉悦心情,都勾画出来了。

这个是在上海思念家乡写的:

西江月 甲午初春客居沪上

二月迟来春讯,申城尚觉冬寒。连绵淫雨洒人寰,淅沥檐声一片。梦醒原知是客,灯明却更难欢。低吟谁与怅乡关,共把乡愁遣散。

上片说春雨给人带来的寒意,与思乡的情感较为协调。下片写从梦里醒来,思乡的情绪更强了。

这个也是在上海写的:

杂诗

不惯长期作客居,他乡鲜有我乡蔬。

翻身起看冰箱里,明日安排吃腊鱼。

长时间在外地,生活上会觉得有点点不习惯,特别是吃的,总觉得不合口味。

这是我从上海回长沙后写的:

自沪返湘随感

朝发吴越地,薄暮抵湖湘。

归来家室净,悉有好邻帮。

行包甫卸下,佳肴桌上香。

明烛映朱槛,欢颜把羽觞。

离别百余日,促膝而话长。

天上一轮月,溶溶溢满窗。

我从上海回长沙,几个邻居帮我把家里搞了大扫除,行李帮我送上楼,还准备了接风酒。真的受感动。

像这样的题材,我们身边俯拾皆是,生活情趣浓郁、真实,写出来既炼了笔,又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有事冇事拿出来看看,自娱自乐,蛮好的。

有人说,生活很平淡,写不出什么东西来。那么,撇开我们自己不会抓题材不谈,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不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就真的没有话题没有题材了吗?就只能写节庆写灾难写新闻了吗?不对!世界很广阔,历史很悠久,可以写入诗词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长沙湘江大道猴子石小憩

盈盈脉脉大川流,歇马长堤望橘洲。

近百年来多少事,江声细诉入春秋。

题湘阴柳庄联

以布衣身忧天下事;

树千秋业读圣贤书。

短歌行

始分天地,厥有阴阳。

四象八卦,言之泱泱。

乾至未济,变化无疆。

三才既立,相扶相将。

自然定位,违者必伤。

乾坤否泰,水火无常。

坎离兑泽,损益兴亡。

孔子十翼,天健文章。

天大我小,柔中有刚。

逆之临祸,顺之则昌。

和谐万物,方可彰彰。

潇湘三章章五句

潇湘濯足水清凉,起舞双妃醉云乡,八月秋高下沧浪。荷衣兰佩舟归去,吟得九歌夜未央。

风帆沙乌常出没,水竹云林沉碧色,朝昏气象天际得。浩淼洞庭螺髻青,霞晖射透芙蓉国。

日出烟消不见人,蝉蜕尘埃蝶梦身,秋心零落湿纶巾。浪浊风高嗟何及,但饮三杯湘水春。

草堂怀古

落魄真才子,终生血泪啼。

天恩何渺渺,不到浣花溪。

武侯

南亩躬耕事,最宜梁甫吟。

驰驱何尽瘁,反侧到如今。

读《山海经 大荒》

始祖真儿戏,能生十太阳。

翻书无可考,掩卷叹荒唐。

天华山

天华山上雨漫漫,望麓台前斜倚栏。

犹忆当时龙虎斗,万年松下燕衣寒。

浣溪沙

坐爱麓山千棵枫,有人家处有云峰,其间石径送秋风。 似此闲情当进酒,何须块垒筑于胸。雁声高过罅边蛩。

菩萨蛮

济南名士知何去,大明湖畔无寻处。荷叶已凋残,芦花亭下看。 涌波如趵突,诗兴从中发。重举北林杯,应邀老杜回。

读书,也可以令人产生灵感,忍不住动笔写下一些东西来。

高阳台望江楼

阁集群英,栏飞逸兴,前贤几许风流。采石狂歌,看花能几番游。乡邦直道依然在,想当年、客事堪忧。问琴台、绝调何存,烂谱谁修。江山尽在浮云里,但春城细雨,峡口新秋。玉垒天边,峨嵋一抹烟收。幽思丽藻吟笺续,且开怀、纵酒高讴。愿同分、俚曲清闲,街舞优柔。

这首《高阳台》,就是读《清代经典名联》中一副对联后写的。

《题望江楼联》 作者:李 榕

开阁集群英,问琴台绝调,卜肆高踪,采石狂歌,射洪感遇,古贤哲几许风流。忽搅起儋耳逐臣,哀牢戍客,乡邦直道尚依然。衰运待人扶,莫侈谈国富民殷,漫和当年俚曲;

凭栏飞逸兴,看玉垒浮云,剑阁细雨,峨嵋新月,峡口素秋,好江山尽归图画。更忆及草堂诗社,花市春城,壮岁旧游犹在否?老怀还自遣,窃愿与幽思丽藻,同分此地吟笺。

我这个《高阳台》的写作手法,叫“隐括”。

隐括,就是对原有的文章著作重新裁剪改写的意思。

苏东坡有一首《定风波》就是用的“隐括”手法。

《定风波》 作者:苏东坡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附:《九日齐安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佳节了,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更沾衣。

苏东坡还有好几首词,都是用的“隐括”手法。

这首《浪淘沙》也是看书以后才写的。

浪淘沙 评某公

这首《浪淘沙》也是看书以后才写的。

浪淘沙 评某公

貌似苦瓜瓤,化点新妆。牛头马面也登场。莫怨人家斜眼看,自己思量。 到处是离殇,别样风光。这边抛弃那边伤。只怕粗腰难抱住,冷雨凄霜。

以下是某公自以为得意的代表作:

泰山行(某公自制的新词牌) 登山队员

当年梦想,催人努力,常闻耳畔敲钟。练就坚强意志,记得那株松。月寒云冻天难睡,一盆炭火,红在心中。 去年加入登山队,队员说我有神功。羡慕飞毛腿,跑路快如风。到今日,国旗指引,登临珠穆朗玛峰。

读书,还可以步古人的韵写东西。

念奴娇 洞庭湖,次张孝祥韵,用张孝祥体。

一友人曾推许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为宋词第一,此言虽稍嫌过誉,但该篇确不失为宋词名篇,大有坡老之遗风。不才用于湖原韵也填一曲,涂鸦之作当与先辈旷达胸怀相隔何止去于千里。

洞庭东去,带多少、骚雅潇湘春色。北极南通勾四水,岂止扁舟一叶。月照龙堆,金沙荡射,大泽何曾澈。清风吹过,好如云梦低说。 遥想拜将登坛,城楼再筑,波碎千堆雪。八百琼田和玉鉴,素月明河空阔。万顷孤光,万年浊浪,送了天涯客。酒阑曲散,过来无数朝夕。

读书,关键是学习古人的写作手法,多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对诗词写作益处极大。

诗词,讲究“赋比兴”,尤其是比兴。我们要尽量多的用形象思维的语言,来表达和组织文字,多用诗家语,少浅露直白,不用标语口号。比如“东洋恶魔罪滔天,烧杀掳抢绝人寰。国耻家仇须牢记,强国强军握铁拳。”这样的作品,不能算诗了。过去有句俗话,国家不幸诗人幸。国破家亡,战争灾难,诗人笔下曾经写出过多少名篇名句哦。但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到,诗人写此类题材,都是从细节入手。这里略举几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杜甫《恨别》)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四首之四》)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二首》)

记得我和一位老先生有过一次交流。他的《忆秦娥》,结句是“勿忘国耻,如何如何”,我建议用景语,比如毛泽东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借助形象言志抒情,是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如:

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方回: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要善于用比兴笔法。谚曰:比兴比兴,诗词之命。用一些似关非关的景语,引入主题。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关,鸠鸟和鸣,兴起人之相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看不相关,实则渲染凄迷情境。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看不相关,实则渲染大战前的气势情境。

多读书,打牢文史底子,做足诗外功夫,厚积才能薄发。

多读文史,则能积词汇,贮典故,增学识。

多读诗词,则能学诗法、养气息,亲风雅。

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昭明文选》

《古诗源》

《唐诗别裁》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集》

结束语

刚才献丑了。

最后用杜甫的诗作今天的结束语: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