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轩读《史记 》之64:君无戏言与金口玉言

 梅轩画舫 2020-08-26

吉林人民出版社

简体横排二十六史

共100册

【梅轩曰】此套书购于十年前,付泉千五百元,半价得于《孔夫子旧书网》。煌煌百册,仅批读《前四史》,留下随笔数十篇,陆续刊于《梅轩夜读》,存而备查。


梅轩读《史记 》之64:君无戏言与金口玉言


晋国的祖先是周武王的儿子叔虞。

武王纳叔虞妈妈时,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天帝告诉他说,你将来会和这个女人有一个儿子,你可以给他取名虞,唐这个地方是他长大后的封地。

后来果然有一个小男孩儿降临人世,一只手的掌纹很像一个“虞”字。

武王记起当初那个奇妙的梦,于是给儿子取名叔虞。

后来,武王病死,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辅政。

有一次,成王与弟弟叔虞在院子里玩儿,把一片桐叶削成诸侯手执的玉圭形状,递给叔虞,说,这个官符赐给你了,择个好日子你可以上任去了。

按照规定,史官与成王寸步不离,听到成王封叔虞的决定即恭恭敬敬地记下来,第二天就请求成王正式下文件任命叔虞。

成王说,我那是跟弟弟闹着玩儿的。

史官说,天子无戏言。您知道您说一句话得多么重要吗?您说的每一句话,历史文献部门都要记录在册,礼官都要郑重其事地编成礼仪制度,文化部门都要创造成舞蹈、歌曲组织演出、传唱。怎么能说了不算呢?

成王没有办法,就真把弟弟叔虞封在了唐这个地方。以后,人们就把叔虞称为“唐虞”。

现在山西太原市内的晋祠,最初的名字就叫唐叔虞祠,供奉的是叔虞和他的妈妈邑姜。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

上面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是,天子无戏言。主要强调天子说话一定要慎重,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办,不能失信于人。更多的还是从领导同志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个角度来说的。

但到了后世,“天子无戏言”这句话就有点变味儿了,演变成了所谓的“金口玉言”。这样一改,则是更倾向于天子说话的权威性,君主说的话,说一不二,不管对与错,总是“一句顶一万句”,对了的要执行,错了也要执行;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等等。

前者培养的是诚信、谨慎的君主,后者培养的则是唯命是从的奴隶。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蛮拧!

当然,也许这正是一些后世独菜者与他们的帮凶的有意为之的乾坤大挪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