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地|许钦文的生平和创作道路(下)

 芸斋窗下 2020-08-26

△ 许饮文先生与外孙女

(点击图片查看《许钦文的生平和创作道路(上)》)

许钦文的生平和创作道路(下)

△《若有其事》、《幻象的残象》

1927年,许钦文从北京回到杭州教书,曾先后在几个商科学校和普通中学任教。从1928年起,他在教学之余,致力于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幻象的残象》、《若有其事》、《仿佛如此》、《西湖之月》,《一坛酒》等十余部作品,这些作品,揭露了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罪恶,反映了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忧愤,具有现实意义。

△ 许钦文《鲁迅与左联》文稿(部分)

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藏品

1932年至1934年,他因受陶思瑾、刘梦莹的刑事案件牵连受累入狱。一年后,在蔡元培、鲁迅的大力营救下出狱。正如许钦文后来所说的:“鲁迅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能够活着走出军人监狱的大铁门是很不容易的,多亏他的营救。”正如他在《补自传》中所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鲁迅先生也,从牢监里营款我脱离虎口者,亦鲁迅先生也。”他从实践中体会到鲁迅不仅是他创作之师,而且也是他的救命恩人。他一生的成就业續,以及人生的道路,确实与鲁迅的关照指引分不开的。出狱后不久,许钦文即赴厦门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不愿做奴隶的爱国作家,许钦文曾与郁达夫、杨骚、楼适夷、董秋芳等一起,来到福建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在福建省立师范任教。十月七日,福州市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郁达夫当选为理事长,许饮文担任常务理事兼宣传部长,在郁达夫等的共同努力下,协会步调一致,同仇敌汽,抗战气氛热烈,成为东南一带著名的抗日群众团体之一。

△ 郁达夫、杨骚、董秋芳、许钦文

后来,郁达夫、杨骚、董秋芳、许钦文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照片,曾展出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里。许钦文在福建时期,曾写了《鲁迅先生的精神》、《民族魂》、《抗战胜利第一步》、《从故乡至“无妻之累”》、《戚参将的剿倭精神》、《龙泉的宝剑》、《海上的游击》、《抗战在山村》等散文和时评,在《时事半月刊》、《小民报·救亡文艺》、《立报》、《东南日报》、《教战导报》、《星岛日报>、《文艺阵地》、《大风》、《鲁迅风》等报刊上发表。

解放后,许钦文在杭州高级中学、浙江师范学院(今杭州大学前身)任教。从1955年3月起,调任浙江省文化局副局长、浙江省文联副主席,1952年12月在杭州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委员、民进浙汇省委副主委、省三届人大代表、政协浙江省第五届常委会委员,为贯御党的统一战线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尊敬。

△ 《呐喊分析》、《许钦文小说选集》

《鲁迅先生的幼年时代》、《鲁迅杂文选释》

许钦文在文学生涯中,生命不息,挥笔不停。解放后三十多年,他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仍奋笔撰写了《呐喊分析》、《徬徨分析》、《学习鲁迅先生》等书。此后,又著有《许钦文小说选集》、《鲁迅小说助读》、《鲁迅先生的幼年时代》、《鲁迅杂文选释》、《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鲁迅日记〉中的我》等多种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丛书,凡三十种。他为学习、宣传和研究鲁迅,作出了很大贡献。三中全会以后,他以八十高龄应邀担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学会顾问、浙江省文学学会顾问等多种学术研究团体的重要职务。

许钦文同志于1984年11月10日凌晨零时三十五分在杭州浙江医院逝世,终年八十七岁。他把自已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文艺事业和人民教育事业。正如黃源同志在《悼词》中所说:“许钦文同志是文艺界、教育界令人尊敬的老先生、老前辈,他作风正派、工作认真、谦逊谨慎、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他刻苦治学、锲而不舍、热爱工作;他以鲁迅学生自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是我国现代者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和老教育家。

本文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The end-

撰    文 |谢德铣

编    辑 | 晴   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