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心”还要学吗——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关心”还要学吗——读《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读美国教育研究者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突然发现,其实美国的基础教育也不能笼统地用“先进”之类的形容词来概括,他们在基础教育的发展与走向上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而且有很多问题与中国目前的状况是一致的。因此,只有关心这些共通的教育问题,并且提出一些改进性的政策与措施,才是所有国家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诺丁斯在这本书里,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例如学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在课程层面上实现“关心”的教育目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对目前教育状况的反思,也是对过去教育经验的反思。在她看来,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普通教育课程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的理想课程,这些课程训练的是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学术能力,过分重视学生语言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而对其他天赋和才华严重忽视。因此,作者在书中呼吁一种根本的、彻底的改革,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学校教育应该将关心而不是责任作为基本准则。

在前几章中,作者重点阐释了“关心”的内涵。在他看来,关心伦理的核心观念就是:活着的人永远比任何理论重要(P7)。关心伦理的最基本思想是对每一个个体的需要予以恰当的反应,目的是建立并且维护关心关系(P7)。诺丁斯所说的关心,与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这个词,有内在的关联,也有本质的区别。她认为,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续或接触(P33)。父母关心孩子,教师关心学生,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关心形式,但这种关心不是单方面无条件、无原则的给予,而是一种接触与交流。如果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缺少必要的交流,这种关心或许就是强制的。很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甚至不惜违背孩子的天性,这就不是真正的关心。一个教师,如果真正关心学生,那么他也会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需要,并且给予不同的反应,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传道受业解惑”,缺少的可能就是这种关心的维度,就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讲述的“怪哉事件”,私塾先生的表现就谈不上是“关心”。

在确立了“关心”的核心理念之后,诺丁斯对传统的人文教育进行了批评。她引用美国原劳工部长布罗克的一句话:“如果强迫每一个学生都去学习单一的学术课程,那么我们将失去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说明当前的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这种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一方面,在单一标准课程体制下这些孩子感觉自己成了失败者;另一方面,他们被剥夺了学习他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非学术课程的机会(P16)。诺丁斯对传统的人文教育充满了质疑,即那些语言、文学、艺术、数学、科学和历史等学科,对阿德勒的“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学校、教师和家长”,以及赫钦斯的“适合于最杰出人士的最好教育也是适合所有人的最好教育”等观念进行了批判。在她看来,“任何教育,如果只重视一部分人类能力并且围绕它们来组织课程教学,那么就不可能成为面向所有人的最好的教育”(P51),这里面又涉及到教育公平等诸多话题。实际上,最好的教育并不是精英教育,最好的知识也不是特权知识,只要有益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种知识就是最好的知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诺丁斯指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一门特别的文学、历史或者数学并不比学习木工、绘图或者摄影更有意义”(P62)。这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观点了。

关心作为教育的目标,也需要在课程的层面上进行实施。作者首先列举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关心:关心自我,关心最亲近的人,关心所有与自己有关系和没有关系的人,关心非人类的生命,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关心环境,关心意识形态的知识。贯穿“关心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批判性思维。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即学校里进行毒品教育,教育者让学生们面对毒品说“不”,这是很难奏效的。因为孩子们不仅仅需要对毒品说“不”,而且需要对给他们提供毒品的人说“不”,如何既能维系与同伴的友谊,又能说“不”呢?这显然又是另一层面的话题了。再比如说生物学的植物知识,学生不一定要记住各种植物的学名或者组织构成,而是要关心植物,学习如何养护它们。诺丁斯反问道:“如果在生物课堂上只教学生们如何分辨一个动物的身体结构,教他们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不去教导学生对他们学习的动物怀有同情和爱心,那么这种学习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P156)”关心动物,涉及到更多的伦理学问题,而不仅仅是知识问题。有的人能够准确无误地分辨昆虫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却不能理解体会那些被抛弃内虐待的猫和狗的孤独与痛苦,原因就在这里。知识可以传授,伦理与道德不能传授,而是应该通过体验、讨论等方式进行。也就是说,对于动物学,不仅要当孩子们了解各种动物行为,同时也要对每一种动物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更要认识到我们对动物所负有的义务。

作者所阐述的“关心”的话题,是一个综合工程,不是教育的单一层面的改革。当然,在很多层面上,作者也会有发人深省的观点,例如“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P167)”再比如“在控制哲学大行其道的今天,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确实很难,特别是一种强调互相尊重、有责任的自由、自我评价、公开合作,以及关心和分享的教学方法。(P189)”但是作为一种根本性的教育变革与课程变革,仅有理想化的顶层设计是不够的,这里面不仅涉及到教育问题,而且涉及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等宏大问题。作为一种可贵的教育探索,诺丁斯的理论是有价值的,只是要变成教育政策进而转化为现实,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