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算是“姗姗来迟者”。虽然几年前就听说过大师的名号,但一直没有阅读大师的著作。而了解苏霍姆林斯基,也是通过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去间接了解的。之前我一直迷恋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后来才明白,在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案例与故事才是教育最本真的部分。

《育人三部曲》的第一部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开篇作者就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P5)了解孩子,爱孩子,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的素质。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感情,我比较反感的是有其他人打着“师德”的旗号强迫教师爱孩子,这种“爱”可能在实践中会走形、会变味。在作者看来,爱孩子就是“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认为:“我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人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就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P10)

《把整个给心灵献给孩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快乐学校”,二是儿童时代。前者是入学前一年的学校生活的记录,后者是小学阶段的记录。而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学生。学校所在的小区有31名6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很多都经历过各种不幸,特别是战争带来的家庭痛苦。有的孩子的父亲在战争中牺牲了,有的孩子的家长在战后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一些家庭夫妻离异便将孩子交给了老人,真正幸福和谐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少之又少。面对这些身心“支离破碎”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创办了“快乐学校”,从学生的身体健康、精神培养、艺术培养、阅读培养等各个层面“综合开战”,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苏氏的第一步便是将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在感悟自然美景中打开心灵。在他看来:“我们的教育学常常忘记,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大半时间内他首先还是个孩子。教师在往孩子头脑里填塞现成说法、结论和论断时,常常甚至不给儿童机会去接近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捆住了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的机器……不对,这是不应该的。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不能让学生失掉欢快的精神生活。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P71)他们创立了“幻想角”,在大自然中绘画、欣赏音乐,感受自然的线条与节奏,他们举办“云雀节”,培养对自然生物的怜悯与同情的情感。一年以后,孩子心灵的伤痕渐渐被抹平,身体逐渐硬朗,情感逐渐丰富,知识面也逐渐开阔,这一切,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践行自己的教育信条:学生——首先是正在进入认识世界、创造世界,进入人际关系的世界的活生生的人!(P10)

有了这一年的积淀,在学生进入小学阶段以后,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开展了自己的教育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他教育学生心中要有集体和他人:“要让孩子们的心中有他人——可以这样来表述我为自己提出的重要的教育任务。”(P95)

他教育学生要在学习与生活中建立尊严感:“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头一条金科玉律。”(P133)而“只有当儿童集体能在精神上提高每个人,使每个人都确立自尊感并能自重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一种教育力量。真正的父母之爱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让儿女由于感受到自尊而确立做正派人的志气。”(P99)

他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从孩子迈进学校大门直到成为一个成熟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个多年的教育过程,首先培养的是人的情感。”(P103)

他努力使劳动成为各项能力的汇聚点:“劳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教育过程中一系列属于各个方面的(社会、思想、道德、智力、创造性、美学、情感)目的的一种手段,这始终是我的座右铭。”(P133)

他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好奇的、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精神的人。”(P154)

他特别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教育学修养最主要的表现应当是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能给每个孩子以必要的关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使孩子感到大人没有忘记他,并能分担他的伤心、委屈和痛苦。”(P177)

他强调教师本身的同情心与精神素养:“出自内心的同情心,是不可能单靠教学取得的一种品质,而教师的富有人道精神的同情心是建立在智力、道德、美学和情感诸方面修养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的,这种结合不仅要靠他的学识,也要靠他在集体道德关系中的社会阅历。教师应当意识到和感受到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都由他负责,学校正在培养的人的理智、健康和幸福,都取决于他的精神素养和他思想的完美性。”(P178)

他决不允许让分数成为束缚儿童思想的枷锁,然而也不能允许用分数来骄纵学生:“学校最大不幸中的一种──孩子不诚实,既欺骗教师,又欺骗父母,就始于不公正地打一个2分。……我教的孩子,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活蹦乱跳的孩子,其次才是学生。我给他打的分数,这不仅是他知识的测量器,首先是我对他这个人的态度。”(P186)

他重视孩子美感的养成,重视在阅读中养成美感与道德感:“一个喜爱普希金和海涅、舍甫琴科和列夏·乌克拉因卡的人,一个愿意优美地讲述周围美好事物的人,一个对推敲字眼的需求视同对观察美好事物的需求,一个人认为人类美的概念首先表现为尊重人的尊严和确立人与人之间最公正的关系,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粗暴无礼和恬不知耻的人。”(P237)

……

数不胜数的教育箴言,强烈地冲击着我的眼球,撞击着我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的力量在于朴实,书里没有高深莫测的哲学理论,没有大段大段的引文,有的只是真实的案例,有的只是在案例中形成的朴素的教育思想。他有没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研究。他有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我觉得这才是最本真最接地气的教育思想。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一座教育宝藏,每位教师都可以从中挖掘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资源。也正是在这种冲动的激励下,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读完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今天继续战斗,继续从《公民的诞生》中汲取教育的养分与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