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第24篇:整本书阅读的“教不是学”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20年第24篇:整本书阅读的“教不是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整本书阅读”概念提出来之前,深圳市新安中学的吴泓老师进行专题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很多年了。吴泓老师的论文,都是他实践与研究的总结,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课堂上”。说实在话,能够不完全照着教材来教语文,能够带着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阅读吴老师的论文,我都能在头脑里复原他和学生一起进行专题阅读的场景。《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1期转载了吴泓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9年第11期上的论文《学习的本质:“教不是学”——例说专题学习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两次转换”》,我读了两遍,依然意犹未尽。

吴泓老师的案例是关于《论语》的专题学习,其实也相当于对《论语》进行整本书阅读。在他看来,从教师收集、研读教学资料,掌握学习资源,到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是教师从自己的“学”发展到学生的“学”的“第一次转换”。我之所以认为整本书阅读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原因就在于这“第一次转换”。要想设计出关于某本书的阅读教学思路与策略,让学生真正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需要付出的心血是很多的。就拿《论语》来说吧,带着学生阅读这本书,不是说从头到尾读一读翻译一下,然后讲解一下孔子或儒家思想就行了,而是教师首先要熟读《论语》,并且用研究性的态度去搜集各种资料。单是这一点,就不是每个语文教师能够做到的。在此基础上,吴老师设计出了“总览全书内容”“研读孔门弟子”“孔子师徒团队周游列国”“最早记录行为礼仪的《乡党篇》”“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六个专题。例如“周游列国”的专题,吴老师首先对《论语》的章节进行了调整重组,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去鲁适卫”“往曹宋郑”“陈蔡绝粮”“叶公问政”“自叶返卫”“自卫返鲁”六个板块,每个板块都包含了《论语》中若干相关片段。当然,这个工作可以由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这就是“教师的学”。

教师学习整理《论语》,仅仅是整个阅读过程的第一步。这步并不是最重要的,却是最难的。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将“教师的学”转化为“学生的学”?吴泓老师认为,教师的现实角色,决定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先行学习者,然后还应该是一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在课堂上,只有作为主体的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习才有可能真实地发生。于是教师设计了具体的学习活动,即用表格梳理《论语》中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的章节,阅读并翻译这些章节,分清“外围信息”和“核心信息”,运用想象、假设、联想、预测、模拟、实验等方法,推动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时的现实情境或场景,思考“周游列国”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吴老师设计的表格,其实就是学生学习的思维支架,也是将“教师的学”转化为“学生的学”的关键一步。至此,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次转换”才算完成。

“第一次转换”所做的工作是“梳理”,目标是梳理与“周游列国”相关的内容与信息,这是进行下一步探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例如“周游列国”后期,师生的思想、感情、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总体上看,14年漫漫长路,集欢悦、期盼、等待、失落、悲切、焦虑、困顿、危殆、时不我与的心情与遭遇于一身的这件事,对于他们的人生体验、人格思想、精神境界等都有怎样的改变?这一事件对后世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是什么?等等。这就是“第二次转换”,即从“信息梳理”到“专题探究”,这才是学生真正进行深度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辅助研究,吴老师还推荐学生参考司马迁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钱穆的《孔子传》、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等资料。吴泓老师还列出了“第二次转换”的详细过程,一共包括了两个小问题和两个大问题,进而设计了两个“反向思考题”:一是假如没有这一路长达14年之久的种种艰辛与欢乐的人生体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会止步于一种怎样的人生局限?二是假如没有孔门师徒这一段“周游列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史、思想史和教育史,将会做出怎样的改写?这两个问题,应该说大大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认知水平,要想圆满地进行回答,除了进行专题阅读与研究,别无他途。每一个问题或问题的某一个点,都能够写成一篇专题小论文,真正完成了这些工作,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学生的收获与提升。当然,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兴趣爱好都有差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未必到达很专业的高度,但探究的过程意义要远远大于结果意义。吴泓老师虽然没有详细梳理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没有列出学生最后的学习成果,但我们相信,这个过程对于教师、对于学生是极为艰难又极为重要的。

我从吴泓老师的《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案例中受到了如下启发:一是“梳理”与“探究”是整本书阅读的最为重要的两个步骤或层面。记得在去年广东省中语会换届年会上,吴泓老师专门对“梳理与探究”进行了分析,尤其是课标的相关表述。那么,我也可以看出来,吴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基本上也是遵循这两个步骤进行的。当然,梳理与探究本身是密不可分的,梳理也是一种探究,探究要建立在梳理的基础之上。二是整本书阅读,不是将教师的知识或所学,生硬地塞给学生,而是要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过程。这一点也是我要反思的。以前也给学生开过“你所不知道的孔子”的专题阅读课,但设计极为简单,仅仅相当于在教《季氏将伐颛臾》之前对孔子及其思想、弟子进行专题介绍,学生所学到的内容不一定会超出我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的。要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专题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将“教师的学”转换为“学生的学”,这也是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提出的“教不是学”的核心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