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第69篇:陈辉霞老师的“独学 跟学 群学”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20年第69篇:陈辉霞老师的“独学 跟学 群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6期的“成长之路”栏目发表了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陈辉霞老师的文章《独学 跟学 群学》,文章讲述了陈辉霞老师从普通老师成长为优秀教研员的历程。我很喜欢看这个栏目的文章,可以获取很多优秀同行的成长经验,可以让时刻警醒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轻易产生懈怠情绪。陈老师的成长经历,核心就是两个字:学习。从独学到跟学到群学,她走出了一条专业的成长之路。

像所有名师一样,陈辉霞老师也是从课堂教学“起家”的,打磨课堂、参加教学比赛、反思课堂、上优质课等,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课堂教学进行。很快,她也意识到,仅有课堂教学技巧的熟练是不够的,课堂不仅要有光鲜的外表,更要有丰蕴的内涵。而使课堂有内涵、有深度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理论学习。冯善亮老师的建议“再多读点理论的书”,正好切合了陈老师的实际需求。于是她又开启了专业阅读之旅,即大量阅读诗词鉴赏方面的书,进而彻底改进古诗词的课堂教学现状。

专业阅读其实是比较难的。几次“读了几页就放下”的经历之后,陈老师摸索到了一条阅读理论著作的方法,那就是“边阅读,边抄录,边写读书笔记”。一线教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白纸黑字,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做一点抄录,做一点批注,就是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我疫情期间阅读康德的三大批判,每一页只能读懂20%的内容,于是就对照着邓晓芒教授的讲解,边阅读边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就这样慢慢地读,居然也读懂了不少内容。这种阅读方式,不同于碎片化阅读,也不同于普通的轻阅读,而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强力研读”,这种方法用在专业阅读上,应该是最为有效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陈老师终于读完了有关诗词鉴赏的著作,并将其有效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她总结出的“诗词专题阅读四步导读法”即吟诵泛读-声韵精读-文化深读-自主解读的方法,就是将专业阅读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最佳成果。

宋如郊老师针对陈老师的读书方法,在《务本求道 本立道生》一文中又提出了读书的方法:一是养成坚持的习惯,天天读一点,各种书都要看一点,关注前沿的学术信息,不断回味咀嚼;二是要坚持内化,即由数量上的积累进而形成质量上的积淀,将资源转化为能量;三是突出重点,把教育理论和本专业的著述当作阅读重点。我个人感觉,“坚持内化”是最重要的。很多老师反映,说自己理论书也读了一些,但就是不会用,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究竟应该如何内化呢?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经历最初的生硬照搬到逐渐的娴熟使用的过程。因此,读到了某些理论观点,可以尝试运用到写作中;读到了书中一句话,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教学经历进行反思。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内化方法。

2016年,陈辉霞老师通过招考成为顺德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开启了她专业生涯新的旅程。如果说自己琢磨课堂教学和通过专业阅读反思教学是独学、跟学的话,那么她以教研员的身份带动更多老师的成长,就属于“群学”了。陈老师到任之后,首先组建了“顺德区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工作坊”,开始了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员要带团队,这也是教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问题是究竟如何带团队呢?陈老师又给我提供了一个好方法,即项目式学习。顺德区朱焘老师要参加诗歌教学课堂比赛,陈老师就给工作坊成员布置了“诗歌教学新技法研究”的项目学习任务,此后工作坊两人组成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理论指导下,整合多重概念与技术工具,探寻诗词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陈老师逐渐对“教研”两个字有了新的理解,她说:“教师需要在具体活动中促进专业发展。而教研员不仅要安排专业课程供老师们学习,还应该建构以‘学法设计’为中心的研究-实践共同体,为老师提供支持他们专业成长的条件。”也就是说,教研员不仅要帮助、促进教师成长,更重要的是提供方法和平台,引领一群人边走边学。

就这样,陈辉霞老师不仅在个人层面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又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语文教师,进而促进区域学科的发展。我个人与陈老师打过几次交道,亲自观摩过青年教师教学、说课的现场,深深地佩服她的方略与用心。所谓方略,指的是如何从大的方面带动教师投身于专业发展中;所谓用心,指的是她不仅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培养青年教师,都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也是我重点要学习的。作为教研员,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区域学科发展、区域教师成长结合起来,这是值得思考的。在我看来,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聚焦,聚焦于学科教研活动,聚焦于读书写作等基础性工作,聚焦于课题研究等,当自己和其他教师聚焦于某一个点后,这个点就能成为撬动自我成长和教师成长的杠杆。

宋如郊老师这样概括陈老师的成长历程:对于优秀语文教师而言,专业成长必然要开发校本课程,必然要参与课题研究,必然要撰写学术论文。陈辉霞老师如果没有开发校本课程“古诗词专题研读”,如果没有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如果没有撰写学术文章,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宋老师用“三个必然”概括了优秀教师成长的三条路径:立足于课堂教学进行课程开发,立足于课题进行教科研,立足于读书写作进行专业化发展。这不仅是陈辉霞老师成长之路的高度概括,同时也应该成为有志于专业成长的语文教师的通行发展之路。向陈辉霞老师学习,也向顺德区的语文教师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