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第89篇:“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理解”意味着什么?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20年第89篇:“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理解”意味着什么?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从字面上看,“文化传承与理解”包含了文化传承和文化理解两层含义。究竟什么是“文化理解”呢?课标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解读是:“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其中,“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对应的就是“文化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要继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的是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于是就会带来一个疑问,“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包不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或者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不需要“理解”?在“课程目标”中,课标对“文化理解”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作品,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我的理解是:首先,对于外国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存在“传承”的问题,只存在“理解”和“借鉴”的问题。其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需要“理解”,而且,理解是传承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了,传承才会有保障,要不传承就会带有盲目性。

今天,我在《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6期上读到了刘华老师发表在《语文建设》2019年第12期上的一篇论文《高中语文“文化理解”教育探析》。这篇文章从更广阔的文化理论的角度对课标中的“文化理解”进行解读。在作者看来,文化理解本质上是要从表面的文化现象入手,把握其背后的文化精神。这种“把握”,既包括主体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深刻把握,也包括主体对异文化合理性的领悟;既包括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与浸润,也包括对其他外来文化的理性观照,以及对多种不同文化的分析和比较。这些恰恰是在课标中“语焉不详”的地方。在这个基础之上,作者又提出,“文化理解”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实质及其演化规律,以增强学生文化理解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的教育。

作者在阐述“文化理解”教育的价值之后,又梳理了高中语文课程中“文化理解”的教育资源。首先是文化反思类的文本。所谓文化反思类文本,就是反思文化现象背后文化精神的各种文本,包括论述类和文学类的文本。人教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国文化经典选读》选编了梁漱溟的《论中国文化》,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文化理解”文本。高考试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部分文本,也与“文化理解”有关系。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类文本,例如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等,也是“文化理解”文本,而且是以文学的形式对中华文化进行思考。201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选了老舍的小说《有声电影》,这也是一篇文化理解的文本。其次是文化经典作品。即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且对民族文化精神产生深远影响的、对民族文化现象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文化论著,例如儒家、道家、法家等经典名篇。在作者看来,当学生将文化经典中的思想观念与具体的文化现象恰当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文化理解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三是文化现象及其探究问题。指的是教材中出现的精选的文化现象及其相关的探究问题或任务。学生在进行文化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文化理解。这种探究活动主要包括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现象以及相关问题的探究,还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及相关的探究问题或任务。前者例如探究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作品中的某种文化精神,后者主要是进行“当代文化参与”,即“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最后,作者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文化理解”教育实施的策略。一是坚持以正确的文化观为导向,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批判与继承、继承与创造等关系。二是指导对文化方式文本的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不仅仅要把握“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还要去探究“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作者的观点是否有足够的论据作为支撑”“我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等问题。例如阅读梁漱溟的《论中国文化》,就不能停留在梳理文章内容和观点层面上,而是要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三是指导文化经典研究小论文的撰写。小论文的撰写,不同于普通的读后感或议论文,它是对某个专题问题进行的探讨与写作。学生可以选择某一文化现象或文化观点,查询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写作。据我所知,这种类型的写作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不普遍,学生还是习惯于写作以应试为导向的议论文。但随着作文测评及教学改革,研究性写作会逐渐受到重视的。四是丰富文化体验和文化参与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欣赏类活动,例如围绕特定的文化专题进行文学阅读、影视作品欣赏、网络文化现象观察,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文化考察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馆、名人故居等。其实,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包含了“当代文化参与”的相关因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