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辙写诗诉苦,入仕命运如棋子;哥哥苏轼和诗劝慰,遂成千古经典

 建老真人图书馆 2020-08-27

唐宋八大家,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佼佼者,他们发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词文学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自是人称“三苏”的苏洵、苏轼、苏辙的苏家三父子,又有“一门三学士”之美誉。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三字经里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指的就是苏洵。虽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但用功勤快,终成大家,自然对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文学修养,影响极深。

苏辙写诗诉苦,入仕命运如棋子;哥哥苏轼和诗劝慰,遂成千古经典

倘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幼年时的苏轼也就不会承受如此好的家教,更不会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而苏辙虽也是八大家之一,但似乎总是被淹没在父兄的文学造诣之下,其实不然,他的仕途不仅高过父兄,官至尚书右丞,而且文学修养一点不逊色于父兄。如这篇《怀池寄子瞻兄

这首诗,描述了苏辙在一次路过河南渑池时,想起在嘉佑元年同哥哥苏轼一同赴京赶考,路过这里,止于奉闲僧舍之事,于是作此诗寄给兄长,以表达思念之情。

苏辙写诗诉苦,入仕命运如棋子;哥哥苏轼和诗劝慰,遂成千古经典

诗曰: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
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首联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苏辙与哥哥苏轼在郑原野上道别,相互担心彼此前路艰难,也表达了苏辙对哥哥的依依惜别之情。尤其一个“怕”字即表明人生道路之艰难,也道破兄弟惜别之无可奈何。

颔联“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骑着马回头遥望,自己还穿行在大梁田野间,想想兄长,恐怕他已经翻过了崤西古道。

苏辙少年有为,才华出众,十九岁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薄,但是,由于他又考中了进士,所以并未真正的到任任职。

所以颈联他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也就是说,我曾经做过渑池主薄,不知百姓知不知道,那时还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他似乎充满了疑惑,也有感慨,不知道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
尾联“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这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遥想年少时,与兄长快乐的时光已不在,如今为了仕途,为了生活,各奔东西,很难再在一起,所以他喊出了“无方马但鸣嘶”的感叹!

全诗主题既是怀旧,也是回忆与惜别。回忆过去的渑池主薄、与父兄共题僧房,时光荏苒,有如昨日,难免令人感叹。

如今又惜别兄长,前途漫漫,不知艰辛多少?自从踏入仕途,人生就不能自主,自己的位置只能任人摆放,实为无奈。他的这些诗话有种向哥哥倾诉人生凄苦之感。

其实苏辙的这种无奈,我们现代人不也是一样吗?为了生计、为了生活,不也是太多的无奈吗?古往今来,人们活的都很累,骓马走累了可以“鸣嘶”予以释放,可是处于俗世漩涡的我们,只能暗暗忍受,别无他计。
收到弟弟的这首诗后,苏轼很是心疼弟弟,于是回复了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予以劝慰弟弟,此诗一出,遂成经典。

诗曰: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辙写诗诉苦,入仕命运如棋子;哥哥苏轼和诗劝慰,遂成千古经典

很显然,这首诗是劝慰弟弟,用意深刻。

首联、颔联是说:“无论你去过那里,经历了多少世事,而这些经历该是什么样子呢?他应像空中的鸿雁,落在了雪地上,就是这偶然的机会,鸿雁的脚爪在雪地里留下了痕迹,可是它还得继续飞行,至于哪里,鸿雁似乎考虑的不多。”这是个比喻,却很生动,所以也就有了“雪泥鸿爪”这个成语,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颈联,回忆当年寄宿佛寺情况已物是人非,老和尚已故去,题诗的墙壁也坏了,当初题诗的墨迹也已经不见了,世间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虽是劝慰弟弟,但是自己难免也有对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

尾联,反问弟弟,你还记得吗?当年我去赶考,骑的马累死了,我只好骑着小毛驴走过那段崎岖不平的山路,路是那么遥远,人也那么疲乏,把小驴也累的叫个不停。

这是回忆当年兄弟二人吃过的苦,青春年少时,为了理想抱负,再苦再累仍有心情,题诗寺壁。而今,境况已好,面对兄弟分离、漂泊之苦,不要气馁,应如飞鸿,继续飞向远方,才是正道,又怎能退缩。为了劝慰弟弟,苏轼也真是用心良苦。

其实这是一组唱和诗,读来在格调和意境上,苏辙的唱诗似乎略低一筹,不过,苏轼和诗当中的“雪泥”、“驴嘶”的意境选取又是来自于弟弟诗中,所以苏轼的这首诗是千古经典,那么苏辙的诗也是上乘佳作。大家觉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