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子由渑池怀旧》:雪泥鸿爪的人生,放下过去,一起看向未来

 诗词百草园 2023-08-01 发布于江苏

             匕

诗词百草”,总有一味是你喜欢的

诗词百草园 | 文

 阝               

                              廴              匚

大家知道“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的意思吗?没错,这个成语就是苏轼的原创。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是苏轼心中最重要的人,他们彼此许诺“兄弟一生一起走”。

但在人生的弥留之际,苏轼觉得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他亲爱的弟弟最后一面。

而作为苏轼弟弟的子由,一直把哥哥当成最重要的人,为了哥哥可以奋不顾身,一直默默站在身后。

苏辙在苏轼的墓志铭里说“抚我则兄,诲我如师”。

苏轼更是表示“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子瞻和子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个有趣的灵魂,如果失去他们,中国文化会黯然失色很多。

我们回到“雪泥鸿爪”,回到这首诗。

这首诗是苏轼用来宽慰弟弟的,起因是苏辙写了另一首诗: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一点,长到纵观苏轼的一生,这首诗可以算得上苏轼人生的预言,他自己那66度春秋的一生,仿佛就是雪上飞鸿,这里停一停,那里走一走,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不是很长,都是匆匆而过,他始终未能给自己一个安定的家,始终如同一叶不系之舟,飘在宦海上。

好在此时苏轼年纪轻轻,少年成名,对人生和未来充满信心,此时的他仿佛已经打定主意乐观、积极,顺其自然地面对人生的风雨和考验了。此时的苏轼已明白往事如烟已成定局,唯有把握现在和着眼将来。

苏轼苏辙在中进士之前,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兄弟,他们亦兄亦弟,亦师亦友,共同生活了十几二十年。

古代有“学而优则仕”的古训,于是,公元1057年苏轼和苏辙同年进士登科。这首诗写于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兄弟俩人生第一次分离之时。

北宋嘉祐六年冬天,苏辙送兄长上任,到了郑州返回。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的他们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仕途刚刚开始,即将开始他们宦海沉浮的一生,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朝夕相处的兄弟分离。

很显然,苏辙是比较悲观的。“共道长途怕雪泥”,不仅是兄弟俩由于出仕做官二人相隔千里,距离上的远。更重要的是以后就要经历宦海风波,就要面对人生考验,这考验就像被冰雪覆盖的道路,积雪厚重,泥泞难行。但这条崎岖的人生之路只能由兄弟二人独自走。苏辙知道,从自己决定出仕做官,就已经踏上了这条“雪泥”之路,即使“怕”,面对人生的崎岖也无可奈何。

但苏轼却对铺满“雪泥”的道路有着不同的看法:

此刻的他已然明白,人生是穿梭不停的,不是静止不动的。

人生永远在路上,中途不过是短暂的停留,每一次停下脚步,就像雪地的飞鸿在雪泥上留下脚印,至于这个脚印,留在哪里,其实是偶然的。

只要是鸟总有要起飞的时候, 只要是人总要去看远处的风景,总有人生的下一站。

苏辙曾担任渑池主薄,但是由于中了进士没有上任,之前赶考途中访僧留题。现在又经过故地,这一切仿佛是昨日光景,怎的就物是人非了呢?

现在老僧已死,时过境迁,以前的经历是否真实,还有人会在意吗?是否有人会记得?

难道,那些经历说随风飘散就随风飘散了吗?

苏辙的悲观情感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仿佛陷入了回忆,陷进了如烟般的往事中。苏轼又是怎么开解弟弟的呢?

苏轼认为,故人不在,旧壁也看不见诗了,虽然如此,那赶考路上艰辛的经历却记忆犹新,这段经历是我们彼此人生的垫脚石,我们经历过的美好事物,不可能永远是最初的模样,人生无常虽是寻常,但要知道,我们兄弟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鲲鹏展翅大有可为。

不必为了已过去的事情伤感,我们只是当年赶考途中偶然寄宿在这里,偶然在寺庙墙壁题诗,偶然遇见那个热情待人的老僧奉闲,如今这份偶然随风而去,化作温暖回忆,我们并没有忘记。虽然人生之路只能由我们自己这个主人公一人“独游”,但我们的兄弟情义一直在彼此心中啊!

不必过于看重偶然的得失,却要珍惜现在,把握现在,要相信我们可以谱写诗意的生命之歌!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