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淮灯船歌》诗壁

 苹果园的棒棒糖 2020-08-27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千百年来,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长江傍钟山,奔腾不息的长江催生了水乡的氤氲秀美,蜿蜒起伏的钟山衬托了山河的雄浑壮丽。辞赋作家袁裕陵先生在《南京赋》中曰:

 

    看南京历史变迁:吴宫花草,迥忆英豪大略;晋代衣冠,长缅王谢雄才。有情数台城,依旧三春杨柳;无赖是东山,占尽九秋明月。青溪九曲,隔不断痴情一片;竹林七贤,衬映出风韵六朝。狮岭伫立阅江之楼;鸡笼高矗凌云之塔。鼓楼乃杰阁胜景,栖霞为巨刹名蓝。长江万里,横贯东西而入海;南唐二陵,历尽沧桑以至今。乌衣巷,白鹭洲;瓦官阁,石头城;鸡鸣埭,凤凰台;清凉寺,劳劳亭;胭脂井,朱雀航;长干里,水西门;桃叶渡,莫愁湖;王导墓,周处台;江令宅,谢公墩;征君碣,孙楚楼……

 

    人文渊薮,名家辈出:停艇听笛,桓伊擫笛留韵事;翔鸾翥凤,羲之书法精妙谈。谢玄晖诗开山水一派,顾恺之画为古今宗师。祖冲之精历算,蒋子文入《搜神》。山中宰相陶宏景,天上谪仙李青莲。刘彦和《文心雕龙》,开文学批评之先;吴敬梓《儒林外史》,陈科举礼教之弊。两辞相位,王安石乃变法首辅;七下西洋,郑三保为航海先驱。龚半千为“金陵八家”之首;袁子才实骚坛一代之宗。李笠翁芥子园中精研戏剧理论,孔尚任桃花扇底论说朝代兴亡。陶行知兴乡村教育,杨仁山创“金陵刻经”。叶圣陶、朱自清文光射斗,刘海粟、傅抱石妙笔生花。

《秦淮灯船歌》诗壁

    在此,我仅给大家介绍一处胜迹 “东水关遗址公园”。“东水关”位于龙蟠中路通济门大桥西侧。今天,我们所见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代所拓建的,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建造南京城,为了控制秦淮河的水位,经过精心设置,将东水关辟为通济水关"偃月洞",水关共三层,每层十一券,共三十三券,下层十一券通水,上中两层共二十二券为藏兵屯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二十二券。在六朝时期,东水关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现在东水关已不见往日的繁华,没有了往日的人声鼎沸,但是却以其雄踞的气势屹立于内秦淮河的东端。

《秦淮灯船歌》诗壁

    到了园中,可以见到刻有清朝诗人汪懋麟《秦淮灯船歌》的诗壁。《秦淮灯船歌》是一首古体长诗,颇得吴梅村之婉转流丽,白乐天之唐风余韵。每次经此,我总是留连在《秦淮灯船歌》的意境之中,诗中“老南京话”味的韵脚更是令人忍俊不禁。秦淮的文化与变迁让每一个有心的过客细细品味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明清时期,龙舟竞赛是民间盛大的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举办。参赛的每支队伍都是一色的打扮,可谓英姿飒爽,精彩纷呈,而且还有女子出场表演。现在的秦淮河并列两条龙舟都张不开桨。古时的秦淮河比较宽阔,每逢端午节那天,南京人会倾城出动,把河两岸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从东水关到西水关,十几座桥上桥下人头攒动,黑压压的望不到头。在长诗《秦淮灯船歌》中,汪懋麟把秦淮河上的节日庆典活动描写得惟妙惟肖,当然也饱含着诗人对民族之兴与家国之忧的表达,读之令人抚今思昔,不胜感慨!

 

《秦淮灯船歌》诗壁

《秦淮灯船歌》  清汪懋麟

 

秦淮五月水气薄,榴花乍红柳花落。新荷半舒菡萏高,对面人家卷帘幕。

 

晚来列炬何喧阗,鼓吹中流一时作。火龙一道灯船来,众响啁嘈判清浊。

 

一人揭鼓扬双锤,宫声坎坎两虎搏。一人按拍秉乐句,裂帛时闻坠秋箨。

 

一人小击云锣清,仿佛湘娥曳珠络。横笛短箫兼玉笙,芦管呜呜似南龠。

 

两旁列坐八九人,急羽繁商不相若。或涩如调素女弦,或溜如啭早春雀;

 

或缓如咽松下泉,或激如挑战场槊。有时回帆作数弄,月白沙明叫饥鹤。

 

六船盘旋系一缆,万点琉璃光灼灼。牛渚燃犀群怪惊,昆明习战老鱼跃。

 

众人互奏时一呼,如听宫中上元乐。吁嗟此声何自来,万历年间逞欢谑。

 

中山开平盛甲第,富贵熏天凌卫霍。谢公巷口开画楼,江令宅旁起朱阁。

 

传闻宴客端阳前,妙舞轻歌进金凿。青溪之南桃叶东,院里名娼好梳掠。

 

一笑直欲三年留,倒心回肠爱眉角。珠玉如泥卖歌笑,酒肉成山委溪壑。

 

流传直到南渡时,万事荒淫付杯杓。作赋尚留才子名,盘游苦恨宰臣恶。

 

此时灯船知最奇,此时兵戈已交错。天心杀运不可回,三十年来莽萧索。

 

余年童稚不及逢,白头老人说如昨。今年来游恍梦寐,烽火暗天浑不觉。

 

纷纷荡子登酒船,岸岸河房动芳酌。此地有湖名莫愁,我欲言愁恐惊愕。

 

世人忽忽无远忧,悲歌拔剑地空斫。嗟我旅人行且归,醉眼迷离石城脚。

 

 

《秦淮灯船歌》注:

 

汪懋麟:(1640-1688)江苏江都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治经读史,日事研究。方三年,遽得疾卒。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阗tián  1.充满:宾客~门。精气~溢。~~(a.盛,满,如“飞龙在天,云雨~~”。b.形容鼓声、车马声,如“旋车马雷骇,轰轰~~”)。    2.声音大:喧~。

 

啁嘈 zhōu cáo  声音嘈杂。清汪懋麟《送树百给事使闽》诗:“枣叶沃以光,新蝉声啁嘈。”

 

tuò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龠 yuè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shuò  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横~赋诗”。

 

牛渚燃犀群怪惊:《晋书温峤传》:“(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怪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之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相传犀角燃之可照妖。俗谓能明察事物,洞察奸邪叫“燃犀”或“犀照”。

 

中山开平盛甲第:中山王徐达:开国功臣之一。封魏国公,追赠中山王,谥“武宁”。开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卒于军,追封王,谥“忠武”。

 

青溪之南桃叶东:传说南朝刘宋元嘉五年(428年),会稽人赵文韶在京都建康(今南京)任“东宫扶传”之类小官。当时,赵文韶住在青溪中桥(今四象桥)附近。一天,他秋夜步月,因久别故乡,怅然思归,于是歌唱抒情。他那情真意切的思乡曲,惊动了青溪小姑,遂前来相访,互相对歌传意,分别时互赠信物留念。第二天,赵文韶路过青溪时,发现自己的赠物竟在神案上。一看青溪小姑之塑像,乃昨夜对歌相许之人,才知道自己通至了神仙。'旧幕风吹,叶落依技。丹心寸意,愁君未知’,一曲青溪小姑歌留传至今。

 

流传直到南渡时: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的女真人举兵南下,繁华一世的中原王朝不堪一击。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战争破坏了北宋人平静的日常生活,无数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中原官员及民众像潮水一样仓皇向南逃亡,史称“南渡”。

 

杓 sháo  同“勺”;古代指北斗第五、六、七颗星。亦称“斗柄”;拉开;击。

 

zhuó  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伐。~丧  喻摧残、伤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伤害身体。

 

参考篇目:

南京赋 http://www.gmw.cn/01gmrb/2007-04/02/content_582428.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