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何为了保命不惜自污名声,还是被刘邦打入了大牢!

 品读二十四史 2020-08-27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虽然身体欠佳,可苦于局势危急,韩信和彭越这样的猛将又已经被自己处死,只好再次披挂上阵,讨伐英布,按照老规矩,相国萧何辅佐太子,镇守都城长安。

上一次陈豨谋反的时候,也是萧何留守长安,那一次他设计除掉了有异心的韩信,结果提醒了刘邦。刘邦表面封赏萧何,实际上已经对他已经起了防备之心,萧何在别人的提醒之下,辞去封赏,倾尽家财资助军需,这才让刘邦长出了一口气。

这一次刘邦在外征讨叛逆,时不时就派使者回长安,打探萧相国在做些什么。萧何还能做什么!有了上次的经验,这回他除了安抚百姓以外,再次拿出家财资助军需。

可就是这样,萧何还是隐约觉得,那里不太对劲。

一天,有位客人来见萧何,他开门见山,您的家族离灭亡不远了。

这句话把萧何弄的很难受,可想想自己最近的状态,他还是让来人接着说。

客人说,您现在的位置是相国,打天下的功劳又是第一名,想要再进步,做臣子已经没有空间了。您刚进关中的时候,就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可以说萧家在关中已经是根深蒂固一呼百应了。

听到这里,萧何的脸色都变了,心里不由得嘀咕,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万一皇帝也和你一样看问题,那问题可就大了。

客人看萧何有了反应,又赶紧安慰他。

皇帝最近经常派人询问您的动静,无非是怕您太过于得民心,您只要多购买一些田地,再往外面放高利贷,这样就可以搞坏自己的名声,皇帝知道了,也就不会猜忌你了。

萧何依计而行,刘邦果然不再派使者打听萧何。

刘邦打败了英布,在回长安的路上,接到了很多百姓的举报信,都是投诉萧相国低价强买土地的。

到了宫中以后,萧何前来拜见,刘邦皮笑肉不笑的说,相国就是这么“利民”的吗?说着,把百姓的投诉信扔到了萧何的面前。

不知道萧何这会是怎么想的,可能是几十年积攒的自尊心和羞耻感起了作用,皇帝既然已经回来了,他想为自己扳回一局。也可能是他想让自己的身上弄的更脏一点。

萧何向刘邦申请,长安地方狭窄,适合种植庄稼的地方不多,上林苑那里有很多空地,已经多年不用荒废了,请求陛下开放上林苑,让百姓在那里种地。这种地也不能白种,粮食可以收走,庄稼秸秆要留在原处,给鸟兽作为食物。

本来刘邦对萧何就有一股子不明之气,被他这么一摩擦,腾的一下子就点着了。他指着萧何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是拿了商人多少的好处?敢打我上林苑的主意!说罢,也不由得萧何解释,就把他打入大牢。

几天以后,刘邦的气消了不少,有一个姓王的卫尉在身边服侍,此人就试探着问,陛下,相国犯了什么罪,怎么还进了大牢?

刘邦哼了一声,我听说李斯做丞相的时候,有什么好事都归于秦始皇,有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他萧何可好,收了商人的好处,跟我要上林苑的使用权,他这是干什么?他这是在给自己买好名声!

王卫尉低声说道,为百姓谋求好处,本来就是相国的分内工作,不能就因为这个怀疑他收取商人好处的。

看刘邦没有发火,王卫尉继续说,不要说陛下当年和楚王争天下,萧相国镇守后方,就说后来您平定陈豨和英布谋反的时候,萧相国要是有二心,他只要跺一跺脚,就能让函谷关以西的地方不属于陛下了。相国那个时候不谋求天大的好处,怎么会此时贪图一点小利。

再说秦始皇,他就是因为听不到天下人的真实声音,才让国家发展成了那个样子,李斯作为丞相,肯定是有责任的,这样的丞相,有什么值得效仿的。陛下这么怀疑丞相,是不是有点太浅薄了!

刘邦听罢,沉默不语,满脸的不开心。

几天以后,萧何被赦免出狱,他赤着脚进宫,来向刘邦请罪。刘邦还是有点不高兴,相国不要假惺惺的认错了,你是为了百姓请求开放上林苑的,你是个贤相。我只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糊涂君主,我之所以把你抓起来,就是让百姓知道我是个混蛋罢了。

经历了这些事情以后,萧何彻底的看透了人生,他再购置土地,都是选在贫穷偏僻的地方,建造房子也不敢奢华,都不会设置围墙。

萧何曾经对孩子们讲,后世子孙如果想过安稳日子,就要像我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这样的话,就算子孙不成器,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抢去家产的。

刘邦去世两年以后,萧何也追随而去,临终之前,萧何推举曹参接任丞相之职,曹参按照萧何制定的政策行事,后世称之为“萧规曹随”。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