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思雍 2020-08-27

自古以来读书这件事情就没有断过,有人读书闻名天下,所以被招入朝廷当官,特别从隋朝创造科考制度之后,考试就出来了,直到现在,依旧也有很多的考试,不管是为了考好的大学,还是各种各样的资格证等等。古代的考试就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大体来说只有6种,现在初中升高中以及高中升大学的考试中,就出现过2次都是状元的人,那么古代会不会出现连续6次都是状元的人呢?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在历史中的确有这样的一个人,就是在科举中每次都得的第一名,我们先说一下,古代科举的需要考几次,每次又分别是什么。

自隋朝出现科举考试以来,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其机制日趋完善。它包括县、府、院、乡、会、殿六考。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县试由应试者所在县的县官主持,时间一般为每年旧历的二月。只要是通过县试的考生,均可取得府试资格,这种考生就叫做童生。

府试以知府为主考,考试时间是在每年的旧历四月。考试合格的考生可获得院试资格,这种考生就叫生员或英才。

院试,是科举的预考,其意义与府试相似。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乡试,每三年在每个省举行一次,主考官由皇帝任命。考试之后公布了正榜、副榜,正榜上出现的就叫举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举。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各省、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均可参加,只有三百个名额可以参加下一次考试。

殿试是科举制的最高等级考试,是由皇帝亲自对会试考起的三百名贡士提出考问,来确定甲第。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这这里面,县试、府试、院试第一名均叫做案首,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从科举机制来看,每次都考第一名是有可能的,但是比较困难,毕竟在全国中每一次的考试留下来的都是精英,而且其中还有之前考试中走到最后一步,但是没有被选上状元的监生,所以在考试中一次性全是第一名,那可是非常的不容易。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这样一个人在就在明朝出现了,他叫黄观。黄观在县、府、院、乡、会、殿六场考试中,用笔为武器,争霸考场,杀的大家片甲不留,每次都是第一名,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妥妥的学神了,那个时候人们赞颂说:“三元天下有,六元天下无”。

其实自科考制度出来之后,能做到“连续得三次第一”的,倒有十几个,可是连六次考第一的,而且还是第一次参加科举,可以说就只有黄观一个人。

黄观也叫许观,他父亲年轻时,家境贫寒,没办法就做了许姓人家的上门女婿。自然而然的,出生的孩子是要跟着许家姓了,因此在他出生之后,就被冠以许姓,叫做许观。

许观自小就爱读书,从小就自律性强,对待文章态度十分严谨,作文章注重实用,不弄花里胡哨的东西,这样的人本来就是老天赏饭吃的。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许观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位元朝的官员,叫做黄冔,由于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他辞官回乡去教书。他是一个非常有气节的人,对许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付出总是是有回报的,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县、府、院每次考试中都是第一名。

在1390年的时候,黄观乡试再次得了第一名。1391年3月,会试中再次勇夺第一。1391年4月,许观参加了朱元璋组织的殿试。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他所主张的“把军队在边塞定居下来,在耕作的时候也防御着敌人入侵,这样的军队就算敌人来的时候可以防守得住,需要追击敌人的时候也还有足够军力,这样天下无忧,边塞无虑”,深受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赞赏,于是钦点许观为状元,让他做翰林院修撰。

于是,许观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同一次科举考试中有六名状元的学神,在那为什么大家都叫他黄观,这是因为在1936年的时候,许观升官至礼部右侍郎,他向朱元璋请求恢复黄家姓,得到了朱元璋的允许,所以从此之后就被叫做黄观了。

在建文帝朱允炆 在位的时候,黄观被提升为右侍中被朱允炆重视,跟方孝孺齐名。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但这样的情况没过多久就改变了,因为当时燕王朱棣不久就反叛了。对朱棣这种篡位的做法,黄观很不赞成,也很痛恨,觉得他辱没了先圣思想。

因此,当他得知朱棣反叛,便立即拿着玉玺前往长江上游地区招兵买马,同时指挥各地的军队北上,企图与朱棣决战。

然而,在黄观发挥作用之前,建文帝的死讯便传开了,朱棣已经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 不知死活。总而言之,休矣。

黄观听了朱允炆 的结局,不禁仰天长叹。他望着这个已经易主的江山,然后郑重地穿上官服,向朱允炆 所在的方位拜了拜,就毅然投江自杀,随朱允炆 一起去了。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黄观幸运的没受到什么皮肉之苦就死了,还得了个忠君爱国的美名,但他的家人却没这么幸运了。听了黄观的死讯,朱棣心生不悦,因为他想亲自处理黄观以泄心头之气。

朱棣一直记恨黄观当初对他的指责。之前朱棣在上朝的时候就有反叛之心了,在拜见皇帝的时候,就他不拜,满朝官员不敢说话,只有黄观当面指责他不守规矩。所以他两个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好不容易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黄观,结果得知他已经自杀了,可把朱棣气死,于是就想到了他的家人,就决定把气撒在他们身上。于是朱棣为了羞辱他,就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赐给当时养大象的人,她们3个受不了,就也投河自杀了。朱棣还不收手,还他家中所有人都杀光。一共有一百多人。

明朝一考生,同届科考连夺6次第一,学者:只有他可以做到

直到明神宗朱翊钧即位之后,才追封黄观为“文贞”,还下令在他家乡南京建造黄公祠和状元坊。并把黄观应该拥有的荣誉一一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