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蚂上创业营第二模块,打通组织文化和人的道与术

 小饭桌 2020-08-27



业务和组织是一体两面,而文化能让它们互相促进。

刚结束的「组织、文化和人」课程,一定会被蚂上创业营二期同学深深记住。不仅仅是因为前阿里COO关明生,打破了所有人“价值观是一种观念”的刻板印象。更因为三天课程让大家快速经历了对「组织、文化和人」的认知迭代、落地执行、实战研讨和点评,以及整晚针对一个典型案例的长久讨论、师生交互式的质疑、启发和观点碰撞。

课程结束的复盘分享会上,有同学直说来这里上课是“赚到了”,70%以上的学员都说,原来CEO不是管好业务找到钱就行,也不能把组织的事都甩给HR。这次回去就要好好思考组织,从顶层开始设计和构建组织。

蚂蚁集团首席人才官 曾松柏

三天之后,“业务和组织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已深入学员的认知。就像蚂蚁集团首席人才官曾松柏在课上说的“业务好,组织不一定好;业务不好,组织一定有问题”。走完了创业第一步,组织的健康决定这家企业接下来能走多远。

“阿里系”妈妈们再度出山

打通价值观的道与术

比如被阿里人称作“阿里妈妈”的关明生, 基于对组织的深入洞悉和体系设计,精炼出落地执行的价值观体系,让阿里具备了能瞄准打中关键战略目标,通过产品实现业务成功的持续能力。

“价值观不是道德标准,是游戏规则,它是支持企业使命的,是行为界定,是可测量、可考核的,不是一个口号。”通过关明生的课,价值观由抽象的观念层面直接打通到了具体的制度层面、执行层面——价值观既是道,也是术。

蚂蚁集团副总裁 石旻

接下来,怎么去实践完成“道和术”?蚂蚁集团副总裁石旻提醒创始人和CEO,先想清楚“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想清楚了这两件事,有了基本假设,才能提炼出自己价值观文化。而这只是做到了第一步,更关键的是企业的核心层要完全相信,能用这个价值观去影响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做宣导、分享,同时落到制度层,能考核,化为清晰的行为标准。成为了知行合一的文化,就能让组织和业务像咬合的齿轮,紧密地相互促进。

犀利与包容齐飞的案例研讨点评

迭代了认知,学会了方法,大家就更期待实战演练来验证了——如果说前面导师的授课都是春风化雨式的,那么这个案例研讨点评环节就是刀光剑影的,去年就有学长当场被问得满头大汗。

支付宝商家数字化事业部总经理叶国晖和蚂蚁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方华,点评学员企业案例时刀刀见血——

“创业公司首先还是要做好商业设计,你的问题看起来是管理问题,其实是商业设计不对。”

“公司带得累是因为你自己造成了协同问题,你这两个部门都是独立运作,协作就成了问题。你还按照职能让他们PK,就更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割裂。”

“你的公司没有什么使命、愿景、价值观,我感觉这个公司还是一个团伙,不是一个团队。”

……

作为既懂业务,又懂组织的两位点评导师也很开放包容。比如在面对两家看起来“创始人不怎么管也做大了”的公司,都放弃了所谓判断框架,用更直觉性的洞察,给予了这种新经济形式的肯定。

蚂上夜话——一边喝酒一边激荡的脑力

最有特色的“蚂上夜话”,请来了湖畔大学导师、前阿里政委张霞和蚂上一期学长、宋小菜创始人严德红。以宋小菜这个为农贸市场小摊主做生鲜配送服务的公司为对象,探讨它的组织、文化和人——关键词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组织制度、顶层设计、商业模式、冲突、决策、利弊……

从相互探讨中,大家也在思考和反思自己公司里存在的问题:创下销售冠军但破坏价值观的野狗型员工,要不要开掉?如何让高管团队更具凝聚力?所在的是比较成熟的行业,面对比较成熟的从业者,如何做价值观的输入?……

这时,学员不单单是学,导师不单单是教,而是学员与学员、导师与学员互相点亮,互为启发。

前阿里军校校长 李立恒

到了第三天,前阿里军校校长李立恒,补齐了“组织、文化和人”课程模块里的最后一块——从销售团队的角度切入,给大家讲如何管理和培养组织中层。

李立恒是当年中供铁军的强将,他培养的中层管理者不光是管理的分支,更关键的价值是提高了组织力。中层在心力上能认同高层的信仰,懂高层战略,能力上会搭班子、做整合、执行转化——更重要的,是告诉基层“我们为谁而战”。对于普遍缺乏中层到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作战能力的创业公司,李立恒的点拨和建议都是拳拳到肉的。

三天前,蚂上创业营二期的学员带着自己的思路而来,在72小时里,思路和行为习惯被打破,又重新生长,三天后,他们带着一个新的自己,继续走向下一段里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