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一个习惯,竟然导致送孩子礼物发生了悲剧

 卫非侠 2020-08-28

最近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讲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纯属悲剧,如果仅仅是悲剧,我就没有写这篇文章的必要了…

除了悲剧之外,还有一些大多数人平时容易忽略的本质。任何事物内在的本质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通过深入思考你可以发现造成这个悲剧背后隐藏的东西…

你先阅读下这个故事,

美国一对老夫妻把所有精力全放在培养孩子身上,可是孩子不好好念书。

爸爸就跟孩子说,如果你考上哈佛大学,我们就给你买一辆法拉利跑车。

孩子因此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考上了,在学校他给父亲打电话,爸爸我考上了,我要那辆车,爸爸说孩子回来吧,我们在家里等你。

孩子兴高采烈回到家发现家里摆着餐桌和烛台,他的父母笑容可掬的站在餐桌后面,旁边还有他的邻居。

孩子迫不及待的说:爸爸我的车呢?他的父亲双手递过来一本书跟他说,孩子这就是我们要送给你的礼物,这孩子把书接过来一看,发现那是一本《圣经》,这孩子一看这本书愤怒的把书摔在地上说,没想到你们骗了我这么多年,然后甩手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十几年后他在外地碰见了他原来的邻居,他的邻居跟他说你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你的妈妈因为思念过度也哭瞎了眼睛,

孩子想是时候回去了,进了家门他发现他走的时候那个陈设还是那样摆着。还是那个餐桌,还是那个烛台,地上还放着被他摔的那本书,他吃惊的问这是怎么回事?

他的母亲听出了孩子的声音,说孩子你把那本书打开看看就知道了,孩子打开这本书,一看书是被掏空的,里面有一把法拉利的钥匙。

孩子跑到后院发现那边有一辆法拉利跑车,已经挂了很厚的一层尘土,孩子放声大哭问,母亲你们为什么不早说。

他的母亲跟他讲孩子只有当你知道少看一眼的代价的时候,才知道多看一眼的重要。

《别让坏脾气害了你》,一书中曾说过凡事不可只看表面,遇到事情抱着多看一眼的心态。你就能看到真相,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当时无法理解的事,甚至会因为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千万别让坏脾气和爆炸的心态毁了你,因为你不知道这个后果你能否承受得起。

你读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你觉得很感人吗?

为这个孩子感到遗憾吗?

你是不是也在问,

这孩子怎么不翻开书看一眼呢?

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能确定自己会翻开看吗?实际上看的可能性很小,事实就是如此,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和你在微信朋友圈发广告,或者到别人群里发广告道理是一样的,自己认为别人会看,实则效果极差。

只是你自己没有发现问题而已,或许发现了问题却不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对吗?

然而这个男孩的父母同99%的人一样,犯了一个关键性的错误…

到底是什么?

后面会给你揭晓…

读完这个故事,如果你也认为这个孩子脾气暴躁没有耐心,说明你是站在他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的。

假如你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故事,站在小男孩的角度,就不难发现导致悲剧背后的因素。

当小男孩拿到书看到是《圣经》时,为什么翻都没翻直接扔了?

因为他不喜欢《圣经》,可想而知小男孩平时也不读《圣经》。父母为什么会送他《圣经》呢?

他父母或许是有基督教信仰,平时读这本书,所以就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孩子。父母忽略了一个重要之处———孩子的喜好。

假如小男孩平时喜欢看童话故事,这个时候送他一本《安徒生童话》,毋庸置疑小男孩肯定会翻开看一眼,那么结局也就不同了。

入脑红灯现象

换句话说,你在朋友圈发广告,你的好友喜欢吗?扪心自问你发的内容符合好友的喜好吗?

其实你只顾自己爽,心想反正我天天发,他们需要的话会来找我的。那么结果有多少人主动找你了呢?

你现在一定会说,打开朋友圈大家都是这样发的呀,没错。一种方法人人都在用,时间长了人们就开始反感了。几年前我就亲身经历过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2008年的一天我和朋友在街上走着,一个女生手里拿着一张单页。她走到我俩面前,说你好,我们店里有一个活动可以免费给你做皮肤检测,还有礼品。

我俩要走,她跟着我们一直说活动是免费的进来体验一下吧,结果她成功把我俩说服。朋友抱着去看看的心态,跟随她来到一家商场。

当我俩走进商场三楼你猜怎么着?

原来是一个化妆品店,里面有一张美容床。一位女士说来给你俩做一下皮肤检测,她用洗面奶还有一个面部美容仪。她边给我清洁脸部边聊天,说平时洗脸根本洗不干净。

聊了一会开始向我俩推荐护肤品套装,不停的在推销。当时我真想坐起来马上走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到最后她还是没有白费口舌…

我和朋友每人买了一瓶洗面奶。

后来还经常看到他们的宣传人员死拉活拽的让人家去体验,而很多行人在遇到这样的推广方式理都不理扭头走了。这就是“入脑红灯”现象…

同样你看到朋友圈别人发的广告,手指瞬间划过,你发出去的广告如果不能在2秒钟抓住对方的注意力也会被好友瞬间划过,结果等于白发了,究竟什么是“入脑红灯”现象呢?

原来人类的大脑有一种过滤信息的本能,某件事让你失望,或者上当受骗。

下次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大脑会自动亮起红灯,告诉你这个信息是对你不利的,于是将这些信息过滤掉,过滤无关的信息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

如今在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广告信息向你飞来,让你眼花缭乱,你看到大量的广告会产生反感。

因此你平时所接收到的信息99%的内容都被你过滤掉了,根本进入不了大脑的思考层。

就像你平时开车或者步行,遇到马路上的红灯必须得停下来一样。

用户视角建立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竟没有想到送孩子一本喜欢的书呢?

因为他父母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也可以说是个人视角。不仅仅是故事里孩子的父母,现实中99%的人都是个人视角看待事物和问题。

因为人类天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让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简直太难了。

回想一下你领着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回家的时候给家人做个介绍,“妈妈”这是我女朋友,或者是“亲爱的xxx这是我的妈妈”…

如果换成对方的角度变成了这样“亲爱的xxx我是她的儿子”,你也许会说这不是神经病吗?哪里有这样介绍的?

你几乎是没有见过,甚至都没听说过哪个人会这样介绍,这会让人接受不了。但是作为一个营销人来说你必须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否则你发出去的广告行为,用李叫兽说的话叫“自嗨”,用刘超老师说的话叫“自慰”式推广,或者又称“强奸式”广告。由于你只顾自己爽,根本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用户)。

你现在回想一下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

进入一个陌生的微信群,招呼也不打,上来就是疯狂的发一通广告,有的人发完就闪退,这样成交率高吗?

如果不了解影响成交的2个因素,你发在多的广告也没用。那么到底是哪两个因素?

1、需求

2、信任

每个人的微信群都有一个群名,有购物群,宝妈群,微商,培训,等等。在你没有了解群友需求的时候,千万注意你的行为,开门见山的广告只会让群主踢了你。

试想一下你是群主,别人在你的群里发广告你是什么感受,通过用户视角考虑对方的感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胡乱的发。

即使你明确的了解到了用户的需求接下来人家会马上和你买东西吗?肯定不会和你买,为什么?

凡是有交易前提必须有交情,因为你还要面临第二个问题,信任。很多人加了对方好友马上就开始卖东西,结果惹人家烦最后把你拉黑,这样的事情一定经历过吧?

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鸿沟是最难逾越的,即使一个和你十分要好的朋友你们之间无所不谈。一旦涉及到交易时,你们之间的信任鸿沟立马出现。

所以只要你事先有所准备将你们之间的这道鸿沟尽量填高(提高对方对你的信任度),那么你们之间的成交就会进行的更加顺利。

只要你掌握了信任推进术,成交就会变得自然并且还很愉快,而不是加了好友马上做成交。

可惜大多数人太急于求成根本不懂预先铺垫和信任推进,导致一直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加好友———发广告,——被屏蔽/被删——再加好友——在发广告,再被屏蔽再被删,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只有学会了用户视角,才能跳出这个循环。

人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你注意观察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人是这样天天自嗨的?且不说你的微信好友,就连很多商场营业员都是这种自我视角型的…

记得前几年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一件让人十分尴尬的事情。

我刚走进商场里,营业员冲上来说“欢迎光临”我微笑一下想进里面看看,于是她紧跟在我的身后,让人感觉十分别扭。一直跟着我走出商场为止…

为什么营业员会有这样的行为方式,翟鸿燊教授详细的讲过这种现象,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翟鸿燊教授在《国学应用大师讲国学之大智慧》第二讲。演讲视频里也讲过同样的事情…

[语音]

一个老总开业了,叫我们去剪彩,他说参观一下我的卖场,我到他那个柜台面前,我随便这么一看就跟他讲,我说你的营销人员,一线的营销人员,没有训练好,他说为什么?

我说你注意观察,就是人家到那个珠宝柜台,刚站到那个柜台刚想看一看,他的营业员,噌一下就过来了,非常热情,脸都快贴到人家脸上了。

小姐你好,你要买什么一个女孩这样走了,再过来一个她噌,又过来一个又走了,我发现走的人也是走到哪个柜台被人家撵走到哪,

我都试验一下,你进他一个高档间的卖衣服的服装店里,你刚进去一个营业员噌跑到你旁边来,先生你好,买东西吗,还是随便看看,我说随便看看,她就跟着你屁股后面一直把你撵走拉倒…

就是她连起码的营销技巧空间距离感都不懂,15~46厘米,这叫个人空间。15厘米以内,这是亲密空间,46厘米到1.2米,这是社交空间…

3.6米以外,那叫公众空间,懂事的营业员人家刚进来的时候应该站到3米左右这个位置上,不远不近,让人家没有压力感…

你关注他就行了,当发现对方有反应的时候,比如说瞳孔放大,身体前倾啊,深吸一口气啊,就是有类似这样的反应的时候,你再过来进入到他的社交空间…

46厘米~1.2米的地方。先生你好,试那件衣服吗?你这样交流才行啊!

通过翟教授讲述的这件事情说明一个问题,营业员缺乏用户视角思维,跟在顾客身后走的太近,会让顾客很不舒服。完全没考虑对方的感受…

如果你遇到过这种情况会切身体会到我当时的感受…

而极少数的人则会用另外一个角度看事物,客户角度,也可以说是用户视角。这部分人也不是天生会运用用户视角看待问题的,而是通过学习加上反复的练习才拥有的一种思维。

学会了这个思维等于选择了正确的营销方法,无论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未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