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集145

 昵称69650584 2020-08-29

​【诗文集145】周博群抄录 共八首  

2020年8月23日

【望头面,望头部】
局部望诊,即观察患者某一局部。
包括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小儿指纹。

望头部,为精明之府,元神所居之处,肾之华在发,发为血之余。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等皆上行于面,足厥阴肝经及任脉亦上达于头。
全身脏腑气血头皆上注于头面而荣养之,故望头部,可诊察全身脏腑气血盛衰。

头形,头的大小异常和畸形,多见于正值颅骨发育期的婴幼儿。
头颅的大小以头围(即头部通过眉间和枕骨粗隆的横向周长)来衡量。
一般新生儿约34厘米,六个月时约42厘米,一周岁时约45厘米,
二周时约48.5厘米,明显超出此范围者为头形过大,反之为头形过小。
无论过大或过小,均当属于病态。

动态,患者头摇不能自主,不论成人或小儿,多为阴血亏虚,肝风内动之证。

头发,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及精血的盛衰密切相关。
故望发,可诊断肾气强弱和精血盛衰。
正常人头发,乌黑致密,光亮润泽,是肾气充盛 ,精血充足的表现。
头发焦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精血亏虚,或见于病后和慢性虚损者。
突破片状脱发,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称为斑秃,多为血虚受风所致。
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有眩晕健忘,腰膝疲软表现者,为肾虚早衰之征。
头皮发痒,多屑,多脂特点者,为血热化燥所致。
青少年白发无症状者,不属病态。
伴有肾虚症状者,多因精血亏虚。
伴失眠健忘症状者,多因劳神伤血。
小儿头发稀疏黄软,生长发育迟缓,甚至久不生发。
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
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是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

【望头面,望面部】
面部,又称颜面,包括额部在内的脸面部,是脏腑精气上荣的部位,为心之华。
望面部,可诊察脏腑精气的盛衰和有关的病变。

面肿,面部浮肿,多见于水肿病,常是全身水肿的一部分。
其中眼睑颜面先肿,发病较速者,为阳水,多由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所致。
兼见面色晃白,发病缓慢者,属阴水,多由脾肾阳衰,水湿泛溢所致。
兼见面唇青紫,心悸气促,不能平卧者,多属心肾阳衰,血行瘀阻,
水气凌心所致。

腮肿,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
按之有柔韧感或压痛者,为痄腮,因外感温毒之邪所致,多见于儿童。
若颧下颌上耳前发红肿起,伴有寒热,疼痛者,属发颐,为阳明热上攻之征。

面削颧耸,又称面脱,即面部肌肉消瘦,两颧高耸,眼窝,颊部凹陷,
每与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并见。
属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耗竭之象,多见于慢性疾病的重危阶段。

口眼歪斜,单见一侧口眼歪斜而无半身瘫痪,患侧面肌弛缓,额纹消失。
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者,为风邪中络。
若口眼歪斜,兼半身不遂者,则为中风病,
多因肝阳上亢,风痰阻闭脏腑经络所致。

特殊面容,较常见者如惊恐貌,即面部表情惊恐,多见于小儿惊风,狂犬病。
苦笑貌,即因面肌痉挛所呈现的苦笑面容,多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等患者。
狮貌,即面部出现凸凹不平的结节,每见于麻风患者。

【望五官,望眼】
五官,包括眼,耳,鼻,口 舌等官窍,望五官,可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
望目,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望目是望神的重点,还是诊察脏腑精气的盛衰,尤其是心,肝,肾三脏。
眼睛不同部位分属五脏,称为五轮。
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色泽,正常人,眼睑内即眼结膜,与两眦红润,白睛即巩膜白色。
黑睛即虹膜褐色或棕色,角膜无色透明,其异常改变四种。

目赤肿痛,多属实热证。
白睛发红,为肺火或外感风热;两眦赤痛,为心火上炎;
睑缘赤烂,为脾有湿热;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上攻所致。

白睛发黄,为黄疸主要标志。
多因湿热和寒湿内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
在皮肤发黄轻微而不易发现时,望白睛黄染即可早期发现。
但须与中老年人球结膜脂肪沉着相鉴别,
后者为稍隆起的淡黄色斑块,在睑裂部最明显,
而黄疸的黄色则均匀无隆起,于眼球周围明显,越近黑睛越浅。

目眦淡白,属血虚,失血,是血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目胞色黑晦黯,多属肾虚,是肾精亏耗,或命门火衰,水饮内停之象。

形态,目胞浮肿,为水肿的基本特征。
因目胞属脾,脾湿不运,水湿内停,加上该组织疏松,则水肿可先见于目胞。
健康人低枕睡眠后,一时性胞睑微肿不属病态。
目胞红肿热痛,而病势急者,为火热上攻所致。

眼窝凹陷,又称眼球凹陷,多因津伤液脱或气血不足所致。
多见于剧烈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者。
若久病眼窝深陷,甚则视不见人,则为阴阳竭绝之危候。

眼球突出,眼球突出兼喘满上气者,属肺胀,因痰浊阻肺,肺气不宣,
呼吸不利所致。
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急躁易怒者,为瘿气,因肝郁化火,痰气郁结所致。
单眼突出,多属痰瘀内蕴之恶候。

针眼,眼丹,睑缘肿起结节,如麦粒,红肿较轻者,称为针眼,
胞睑漫肿,红肿较重者,称为眼丹,常溃后排脓始愈。
两者皆为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所致。

动态,瞳孔又称瞳神。
正常人瞳孔双侧等圆等大,直径约为3-4毫米,对光反应灵敏。
眼球随意运动灵活,其异常改变七种。

瞳孔缩小,多属肝胆火炽所致。
亦可见于中毒,如川乌,草乌,毒蕈,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瞳孔散大,多见于肾精耗竭,阴阳即将离决的危重患者。
两侧瞳孔完全散大,则是临床死亡的指征之一。
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可见于中风或颅脑外伤患者,亦属危候。
此外亦可见于五风内障,即青光眼患者。

瞪目直视,即患者两眼固定前视,神志昏迷,为脏腑精气将绝,属病危。

戴眼反折,即患者两眼上视,不能转动,项强抽搐,角弓反张。
为脏腑精气衰极而肝风内动之危候。

横目斜视,亦多见于肝风内动之危重证候。

昏睡露睛,多属脾胃虚衰,可见于吐泻伤津和慢脾风的患儿。
因脾虚清阳不升,气血不足,胞睑失养,启闭失司所致。

眼睑下垂,又称睑废。
双睑下垂者,多因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单睑下垂者,多因脾气虚衰,升举无力或外伤所致。

【望五官,望耳】
两耳主司听觉,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布于耳,手足太阳经和足阳明经,
也分布于耳或耳周围,故耳为宗脉之所聚。
耳与全身均有联系,在耳廓上有全身脏腑组织的反应点,尤与肾,胆关系密切。
望耳,可诊察肾,胆和全身病变。

色泽,正常人耳廓色泽红润,是气血充足的表现。
耳轮淡白,多属气血亏虚。
耳轮红肿,多属肝胆湿热,或热毒上攻。
耳轮青黑,可见于阴寒内盛或剧痛的患者。
耳轮干枯焦黑,多属肾精亏耗,精不上荣,为病重。
可见于温病晚期,耗伤肾阴及下消等患者。
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为出麻疹的先兆。

形态,正常人耳廓厚实,是肾气充足的表现。
耳廓瘦小而薄,是先天亏损,肾气不足。
耳轮干枯萎缩,多为肾精耗竭,属病危。

耳内病变,耳内流脓水,称为脓耳,多因肝胆湿热熏蒸所致。
后期转虚,则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望五官,望鼻】
鼻主司通气和嗅觉功能,其居于面部中央,为肺之窍,足阳明胃经,
分布于鼻旁,鼻上,和鼻周围有各脏腑的相应部位。
望鼻,可诊察肺,还可诊察脏腑虚实,胃气盛衰,病情轻重和预后好坏。

色泽,正常人鼻色红黄隐隐,含蓄明润,是胃气充足的表现。
鼻端微黄明润,见于新病者,虽病而胃气未伤,属病轻。
见于久病者,常为胃气来复,属向愈。
鼻端白色,多属气血亏虚,或见于失血患者。
鼻端色赤,多属肺脾蕴热。
鼻端色青,多见于阴寒腹痛者,若兼鼻端发凉则病情更为严重。
鼻端色微黑,常是肾虚寒水内停之象。
鼻端晦黯枯槁,则为胃气已衰之重病。

形态,鼻红肿生疮,多属胃热或血热。
鼻端生红色粉刺,称为酒渣鼻,多因肺胃蕴热所致。
鼻柱溃陷,多见于梅毒患者。
鼻柱塌陷,眉毛脱落,见于麻风恶候。
鼻孔干燥,黑如烟煤,多属高热日久或阳毒热深。
鼻翼扇动,伴咳逆喘促,多见肺热或哮喘患者,是肺气不宣,呼吸困难的表现。
若重病出现鼻孔扇张,喘而额汗如油,则多属阴阳即将离决之危候。

鼻内病变,鼻塞流涕,可见于外感表证或鼻渊等。
其中,流清涕者,多属外感风寒。
流浊涕者,多属外感风热。
流脓涕气腥臭者,多为鼻渊,因外感风热,或胆经蕴热上攻于鼻所致。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多因肺胃蕴热,灼伤局部脉络所致。

【望五官,望口与唇】
口,即口腔,唇即口唇。
口为饮食通道,脏腑要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手足阳明经环绕口唇。
望口与唇,可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色泽,唇部色诊与望面部基本相同,但口唇黏膜薄而透明。
故其色泽变化,比面色更为明显,易于观察。
正常人唇色红润,是胃气充足,气血调匀的表现。

唇色淡白,是血虚不能上充于唇络所致。

唇色深红,多属热盛,因热而唇部脉络扩张,血液充盈的表现。
若红肿而干者,多属热极,若口唇呈樱桃红色,多见于煤气中毒。

口唇青紫,多属血瘀证,可见于心气,心阳虚衰而心血瘀阻和严重呼吸困难者。
若口唇青黑,多属寒盛,痛极,是因寒盛血脉凝涩,或痛极血络郁阻所致。

形态
口唇干裂,为津液已伤,多属燥热伤津或阴虚液亏。

口唇糜烂,多为脾胃积热上蒸,热邪灼伤唇部所致。

口角流涎,见于小儿,多属脾虚湿盛,见于成人,多因中风口歪不收所致。

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称为人中满唇反,为脾气将绝,属病危。

口腔糜烂,即唇内和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红晕,局部灼痛,称为口疮。
若满口糜烂则称为口糜,多因心脾积热上蒸所致。
小儿口腔,舌上满布白斑如雪片,称为鹅口疮,多因湿热秽浊之气上蒸于口所致。
若见于成人,则多属重病晚期。

动态,正常人口唇可随意开合,动作协调。
口张,即口开而不闭,属虚证。
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不入,则为肺肾之气将绝,属病危。

口噤,即口闭而难开,牙关紧闭,属实证。
多因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所致,可见于痉病,惊风,破伤风等。

口撮,即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
可见于新生儿脐风,表现为撮口不能吮乳,亦可见破伤风患者。

口僻,又称口歪,即口角向一侧歪斜,多因风痰阻络所致,常见于中风患者。

口振,即战栗鼓颌,口唇摇振,多因阳衰寒盛,或邪正剧争所致。
可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口动,即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之象。
若口角掣动不止,则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望五官,望齿与龈】
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
龈为手足阳明分部之处,故望齿与龈,可诊察肾,胃的病变,以及津液充足与否。

望齿,正常人牙齿洁白润泽而坚固,是肾气充足,津液未伤的表现。
其异常表现两种。

形色异常,牙齿干燥,为胃阴已伤。
牙齿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甚,津液大伤。
牙齿燥如枯骨,多为肾阴枯竭,精不上荣所致,可见于温热病晚期,属病重。
牙齿稀疏松动,齿根外露,多为肾虚,或虚火上炎所致。
牙齿枯黄脱落,见于久病者,多为骨绝,属病重。
齿焦有垢,为胃肾热盛,但气液未竭。
齿焦无垢,为胃肾热甚,气液已竭之证。

动态异常,牙关紧急,多属风痰阻络或热极动风。
咬牙啮齿,多为热盛动风,将成痉病。
唾中啮齿,多因胃热或虫积所致。

望龈,正常人齿龈淡红而润泽,是胃气充足的表现。
齿龈淡白,多属血虚而不能上充于龈所致。
齿龈色淡,龈肉萎缩,多属肾虚或胃阴不足。

齿龈红肿,伴灼热疼痛者,多为胃火上炎,熏灼齿龈所致。

齿缝出血,此为齿衄,兼见齿龈红肿疼痛者,为胃火上炎,灼伤龈;
齿龈不红不痛微肿者,属脾虚血失统摄,或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

齿龈溃烂,流腐臭血水,甚则唇腐齿落,称为牙疳。
多因外感疫疠之邪,余毒未消,积毒上攻所致。

【望五官,咽喉】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的通道。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亦与咽喉关系密切。
故望咽喉,可诊察肺,胃,肾的病变。
应注意观察,其色泽形态变化和有无脓点,假膜。
咽喉部的正常状态是,色泽淡红润泽,不痛不肿,呼吸通畅,
发音正常,食物下咽顺利无阻。

异常状态
红肿,咽部深红,肿痛明显者,属实热证,多因肺胃热毒,上攻咽喉所致。
咽部色泽娇嫩,肿痛不明显者,属阴虚证,多因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

成脓,咽部肿势高突,色深红,周围红晕紧束,发热不退者,为脓已成。
咽部色浅淡,肿势散漫,无明显界限,疼痛不甚者,为未成脓。

溃烂,咽部溃烂分散表浅者,为肺胃有之热轻浅,或虚火上炎。
溃烂成片或凹陷者,为肺胃热毒壅盛。
咽部溃腐日久,周围淡白或苍白者,多属虚证。

伪膜,咽部溃烂处,表面覆盖一层黄白或灰白色膜,称为伪膜,或假膜。
伪膜松厚,容易拭去者,病情较轻。
伪膜坚韧,不能拭去,重剥出血,很快复生者,病情较重。

常见病症
乳蛾,咽部一侧或两侧喉核即扁桃体,红肿疼痛或溃烂,有黄白色脓点。
脓汁拭之易去者,为乳蛾,多属肺胃热盛,火毒熏蒸所致。

白蛾,咽部有灰白色假膜,拭之不去,重擦出血,很快复生者,为白喉。
是外感疫邪所致,多见于儿童,属急性传染病。

喉痹,咽部一侧或后壁明显红肿高突,甚则吞咽困难,身发寒热者,为急喉痹,
每因风热痰火壅滞而成。
若咽干微肿微痛,经久不愈,为慢喉痹,则多因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