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大井头古村布局形如巨蟹 蟹壳蟹鼻蟹眼分明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东莞最美乡村”候选村落之一的大井头位于大朗镇东部,村中右侧有一口大井,井口用六条花岗石砌成六角形,直径2米,井深20余米,据说村名由此而得,故称大井头。

  自叶氏宗族迁居以来,大井头至今生息繁衍了730余年,有着800余年历史的古井、近700年历史的古祠、近200年历史的古树,加上交错纵横的巷道、民宅,共同形成了大井头保留至今的古建筑群。


唱嫁歌巡演—叶绍求摄

  大井头整个村围布局整齐,巷道纵横交错,除了部分建筑门面略有改修外,整体风格都保留着古代的建筑风格。

  叶氏大宗祠、诚士书室、宏育学堂、三口古井、四条100多米长的石砌巷道,组成了大井头的古建筑群,并在2004年被列为第八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井头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拥有龙舞、粤剧、醒狮、哭嫁歌等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项目,其中龙舞获选省首批“非遗”保护项目,醒狮、哭嫁歌也入选了市“非遗”保护项目。


被村民称为“大井公”的古井。

  大隐于市的大井头古村落明清建筑群整个布局令人拍案叫绝,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金华有一个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的诸葛八卦村,一时吸引无数好奇心强烈的游客前往“探奇”。东莞大朗镇则有一座形如巨蟹、始建于明初的古村落,即今天大井头村的前身——大井头古村落明清建筑群。它“蟹壳”、“蟹眼”、“蟹鼻”分明,整个布局令人拍案叫绝,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今日热闹喧嚣的大井头村内,它大隐于市,自叶氏宗族迁居于此以来,已历730余年。在古村落建筑群中,有3口800多年历史的古井,其中两口正好位于蟹状村落的“双眼”之处,至今泉涌不息。

隔着池塘与市场相对

  大朗镇大井头古村落明清建筑群地处闹市地段,隔着一个大池塘,与热闹喧嚣的大井头综合市场相对。该古建筑群青砖褐瓦、布局整齐,巷道纵横交错,所有路面均为青石铺就。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这一古村落酷似一只巨蟹横伏在地,村围则如同“蟹壳”一般。

  穿过人头攒动的大井头综合市场,便能进入清幽宁静的大井头古村落明清建筑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叶氏宗祠以及大井头乡公所等具有一定历史年份的老式建筑,其中有着650多年历史的叶氏宗祠(又名崇本堂)是整个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物。

  据记载,叶氏宗祠建于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大致呈三开三进布局,博古屋脊,简瓦辘灰屋顶,石柱和门框均为红砂岩,一色的清水砖墙与石门槛。门匾上字迹依然清晰,壁画则雕龙画凤,色彩鲜艳,颇有气势。除此之外,古村落中还设有诚士书室和宏育学堂,于代代传承中翰墨飘香。村落中的古树也已有着200多年的树龄。

    “暗井”“明井”形成“蟹眼”

  整个古村落布局巧妙精致,里面有3口古井,均有着800余年的历史。

  其中位于建筑群中心地带的那口古井井水深而清澈,被村民称为“大井公”,大井头村的村名便由此而来。

  村落中靠近水塘的地方还有两口古井,一深一浅,深井被称为“暗井”,浅井则被称为“明井”,彼此相距不到50米,刚好位于整个蟹状古村落的“双眼”之处,村民又称之为“蟹井”。这两口井在某种意义上刚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暗一明则象征着一阴一阳,从而使得“巨蟹”可以佑泽后世子孙。

  之前,在古村落中的光裕堂前面还曾有一个牌坊,下面有两个葫芦孔,这恰好是蟹状古村的“蟹鼻”。“从我记事起,3口古井就从没枯竭过,即使天遇大旱,也未曾断流。”村里80多岁的老人叶树德称。

  如今,大井头古村落明清建筑群与大朗镇内的保安圩古街、松柏朗村文光庙一样,已被纳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列。尽管古村落中的大多数房子已人去屋空,部分建筑门面也略有修改,但原有的风格基本未变,村中的舞龙、舞麒麟习俗也得以延续至今,使得大井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艺术之乡。

  斗转星移,这处古村落依然守候在岁月深处,仿佛一个精神故里,等待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回归追寻乡情乡味。

------------------分界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