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弄村叶氏宗祠 百年家训代代传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入孝、出悌、循规、蹈矩……”在松阳县望松街道吴弄村叶氏宗祠,百年传承的家训刻在祠堂坛各门楣处。在吴弄村,还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凡到学龄的儿童都会在长者的带领下站在祠堂内诵读叶氏家训。

叶氏宗祠,也叫“叙伦堂”,沿着望松街道吴弄村往西方向走,踏过一条鹅卵石铺设的小弄就可看到。这叶氏宗祠不仅是叶氏族人祭祖敬宗的圣殿,还是吴弄村的“根”,在以前,它也是族人祭礼聚会、听取祖训宗规之所,里面供奉着叶氏先祖叶章兴及其膝下四子的画像和牌位。

在吴弄村,叶姓是第一大姓,最早是从峁山迁到耐性桥(现明清古街附近),清同治二年,叶章兴和胞弟叶木兴迁居吴弄,当时因发大水,兄弟二人成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家徒四壁的叶章兴一年冬天到寺口村一财主家卖柴,身着破袄,帽子也是缝缝补补的他,财主奚落其夹袄有七斤半重,闻此冷讥的叶章兴暗下决心,定要出人头地。

此后,叶章兴做起了风险极大的木材生意,每次能赚三百两银子,他还将松阳烟叶、芝麻等运往温州、平阳贩卖。发家致富后的他重教兴校、铺桥建亭、济贫救困,造福一方百姓。至今,祖辈克勤克俭,食粗粮,“一件夹袄重七斤半”的创业致富故事至今流传扬乡里。


虽然叶章兴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非常重视子孙的智力、道德、艺术教育,依据他多年生活、经商的经验,立下了这包括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妯娌、安分、务本、勤俭之训等八则,并刻在叶氏宗祠内,要求后代子孙德才兼备,循规蹈矩。

然而最早叶氏宗祠,却是清乾隆年间叶姓后裔为纪念先祖所建,道光二十四年,连续的大雨引发洪水,冲毁了十五里、六都等地的农房,祠堂也随之毁灭,直到民国7年(1918年),叶章兴独资鼎建了眼前这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叶氏宗祠。

说起当时如何保护下的它,还有一则小趣事。20世纪50、60年代,为避免宗祠惨遭破坏,有人悄悄将宗祠的楹联、绘画粉刷覆盖,偶然被当时年仅7岁的叶石君瞧见。2014年,村里准备修复宗祠时,想给墙再刷一层白,现今已79岁的老人叶石君站出来指着几处白说:这里有楹联,那里是一副绘画,当白墙被洗出来时,这个传承着叶氏家族家训的百年墙画才重新展现在了村民的眼前。


现如今,这座宗祠逐渐成为吴弄村村民传播传统文化的场所。叶石君回忆道,当年有位财主为村里修建木桥,恰逢一日大雨桥被冲垮,一叶氏族人起了贪念将木板带回家藏起,被发现后,家里长辈亲手将其押送至宗祠内跪着受罚,后来管理宗祠的“族长”悄悄找到财主前来帮忙,才给解绑。积德行善的祖训造就了吴弄村良好民风。

在叶氏宗祠大门口,还有一对描述叶姓家族经商理念与教育思想以及对子孙厚望的楹联。叶姓先祖以“耕读人家”、“书香门第”、“学而优则仕”为荣耀,为让后代“德才兼修”,雇了当时的状元林世焘来教子孙,学习忠孝礼仪、善良积德的做人原则。

林世焘也是叶章兴第三子叶景高的同窗,后来还和叶景高共同在宗祠内开设学堂,传承家风家训,兴旺家族。如今该村几乎每年都有优秀农家学子考入大学,且有从事金融、文化、艺术、经商等40余能人,吴弄村也逐渐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村。


家训也在历代文化传承中生生不息。10岁的叶氏传人刘炫,小小年纪就对家训有自己的一番感悟,比如最后一条勤俭之训,我们每个人都要节约,即使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也不能浪费资源。

家训代代传,家风塑人心。时过数百年,爱国爱家、诚信正义、勤学奋进、孝老爱幼、洁净乡村的优良传统,在吴弄依旧人人推崇。为此,该村还将孝德民风定为《村歌》。



[End]

| 传 播 · 交 流 · 传 承 · 发 展 |

🍃广东宋桂叶氏

🍃沙坑叶氏:南阳世居

叶县-海内外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视频]

叶氏千人祭祖大会催发叶氏发家望族兴国大计

各地族谱记载的始迁祖[始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