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家女婿】非遗反左书传承人:林马余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葉氏

艺术

+

反左书对雕版印刷的影响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反左书是以左手反写的字体。书法的一体。 南朝 梁 庾元威 《论书》:“反左书者, 大同 中东宫学士 孔敬通 所创,余见而达之;於是座上酬答,诸君无有识者,遂呼为众中清闲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百体中有悬针书……反左书。”

反体字史称“反左书”,堪称艺苑奇葩、中华一绝,尘封1400余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响。反左书起源于六朝时南京,梁大同年间盛行。林马余人称“左撇子书法奇才”“书法三绝”,他练就了“反横书”绝艺,苦练成双手同时开弓一正一反的榜书绝活。

马公滩社区打造书画艺术新篇章

2018年4月25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贯穿《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意见》工作要求,结合我市“一区一地一城”建设,上华街道马公滩社区组织三江书画院成员,在市社区学院“华夏反左书非遗教学传承基地~我们的总书记金句书法主题学习馆”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社区书记王云定给成员提出了学习要求和希望,祝愿大家加强学习,用艺术绘就兰溪全域旅游新篇章!社区主任郑燕要求成员加强业务学习,为实现书画院“精小强”的目标而努力。书画院院长林马余主持学习会,他要求大家与时俱进,为社会多做有意义的事!

守护濒临失传的绝艺

林马余其反左书承传于祖父林来均、父亲林炳根。6岁时,父亲就教他认“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学写福禄寿喜等字。

“‘要把反左书传承下去,将它发扬光大。’父亲常常将祖父的嘱托挂在嘴边。”那时的林马余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只觉得反左书好玩。“小时候村子里放映露天电影,站在人堆里看不到银幕,我就站到银幕后面去看,看到的字全是反的,后来竟慢慢习惯了,还迷上了反字。”

林马余在一次旅行途中,偶然发现南京东郊的南朝萧景墓神道西侧石柱上刻有一行反左书: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候萧公之神道。这场与古迹的邂逅,深深触动了林马余:“原以为反左书只是长辈们自创的爱好,不想它竟有如此渊源。”

梁武帝:反左书倡导者

回到家后,林马余反复查找资料,终于明白,反左书是由南朝人创造并兴盛一时的瑰宝。“六朝是中国书法迅速发展时期,当时的书法家受先秦印章和六朝石碑墨拓的双重启示,创造了反左书,反左书又催生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可以说反左书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以匠人之心钻研反左书

肩上有了担子,反左书不再只是林马余的日常消遣。为了加深书法功底,他专程拜书法家王维权为师。

经过十几年的磨炼,反左书已经成为林马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即便工作再忙,他都坚持练习两小时以上,兴起时甚至写到天明。为此,他还写了一首小诗自勉:老骥伏枥胸怀志,八旬不成再挑灯。

10余年间,林马余临遍历代百家经典碑帖,不断汲取历代经典的营养,努力完善自己的笔墨意象和书学思想。“学写反左书并非只是怀古幽思,而是以这种直指人心的艺术,使人成为历史、文化、传统的倾听者和追求者,使人沉潜到书法文化的深层去对话、去问答、去释疑。”

长年笔耕不辍的林马余,陶醉于反左书的艺术海洋中,练就了三大“绝活”:一为反左书绝技,左手写反字;二为反横书绝艺,反写正看,横着反写,正看正裱;三为双手正反榜书绝技,双手执笔、左右开弓、同时书写,所写正反书运笔流畅、潇洒纵逸、字体对称,令人惊叹。

非遗保护与传承之路

林马余深谙传承反左书不能仅靠一己之力,而要寻找到合适的传承人并非易事。“反左书尘封大地1400余年,近几年,零星出现一些反左书者,人数也只有几十人,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由于后继乏人,传承困难。”为此,林马余不遗余力地走上了申遗和再传之路。他说,只有让更多人懂得反左书的历史文化价值,反左书才有传承下去的可能。

在兰溪市职业中专校长黄锡洪的支持下,学校成为申遗保护单位,从各个专业挑选书法爱好者组成书法兴趣班,由林马余担任教学,精选传承对象。林马余还在家中开设了反左书传承工作室,作为反左书专项研究基地,招收有书法功底的学员进行重点培养。

去年,反左书先后被列入兰溪、金华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承人林马余有“华夏反左书非遗第一人”之誉,现为中国非遗书画院理事、中国左笔书画家协会理事。


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获奖。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马秋富在收到林马余馈赠的“双幅”“双缘”作品后,对其情有独钟。2017年5月,林马余的反左书作为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赴美交流的馈赠礼品,赠送给了中国驻美大使馆和旧金山、洛杉矶、纽约三地领事馆。如今,他的作品被中国中小企业商业协会指定为“一带一路”系列商务交流活动礼品,赠送给沿途各国友好人士。

1月20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组织清华同方与美国杜邦公司进行友好交流活动。

活动中,杜邦家族第五代传人皮埃尔·杜邦先生通过图片和文字生动地讲述了杜邦家族的发展史,并与在会的企业家做了亲切友好的交流。会后,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负责人将兰溪反左书传承人林马余老师书写的“精诚睿智”作品赠送给了杜邦先生。

“精诚睿智”四字赞扬了已有248年历史的杜邦公司传承卓越远见的一种精神。杜邦公司长久的发展不光是一种财富的传承,更多的是在培养家族传承人这一关乎家族基业长青的家族精神的延续。

为了推广非遗反左书,近几年,林马余参加了多场公益活动。2015—2016年,参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拍摄52集大型纪录片《我们的美丽乡村》、30集纪录片《大江南》,全方位拍摄了反左书书法作品创作过程。2016年,参与金华市第三季“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为海外留学生展示反左书。

在海外学子走进芝堰古村期间,林马余应邀到现场书写反左书。只见桌上摊上宣纸,双手蘸墨润笔后左右开弓写出两个正反的“福”字,不一会,又写成正反的“德”、“诚”、“诚仁”、 “忠孝”、“腾飞”等字,吸引一拨又一拨人观摩,无不称奇,更令海外学子喜爱。为此,他已有上百幅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内容的反左书作品赠送给海外学子。因为林马余有一个心愿,就是通过传承创新反左书的形式,让悠久的中华传统书法艺术传播到全世界。

反左书的前世传奇

林马余不光在反左书的书法技艺上不断精进,还对反左书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等进行考证。他与高校合作,进行“反左书对雕版印刷的关联性”“雕版印刷起源之六朝说”的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反左书”作为一个历史的标记,古今许多名人志士有诸多评说,书籍也留下不同的记述。钱钟书“(庾元威)所称孔敬通创反左书,当时左行如卢而反构如镜映字”指出了反左书的两个特点:一、自右向左行笔,与通常行笔方向相反;二、结构翻转,与通常结构呈镜像关系(所谓“卢”即卢文,是古印度的一种左行的文字)。

目前,在反左书的发源地——南京仍能见到实例。现今最主要的发现是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的二例国保级文物:一是丹阳梁文帝萧顺之陵墓神道东西两侧石柱上,梁武帝御笔“太祖文皇帝之神道”,一正一反,碑文、石额碑刻镜面对称,特别给人一种俊秀古朴,庄严肃穆的感觉。另一例在南京东郊栖霞区十月村农田里的萧景墓神道西侧石柱,上有一长方形柱额刻有楷书书法题字,共23个反体字“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候萧公之神道”,字迹清晰。康有为称赞其是“平整匀净之宗”。

“反左书兼具史学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收藏价值、美学价值、启智价值,我会继续将反左书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让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非遗’。”林马余说。

葉氏聯誼總會

原來創建於1932年

近百年的坚持架起叶氏桥梁!

今日与志本哥到兰溪探望反左书传承人林马余老师,其夫人也是我们叶家的大姐。叶家有如此女婿,这是我们叶家的一大骄傲。

我们先是到林老师的工作室,画室虽小,墨香扑鼻,我们相谈甚欢。后来又到了兰溪政府无偿提供给他的一展厅,说是展厅,其实是一家身处闹市中却听不到尘世喧哗的一所原机关幼儿园内。这里刚刚布置好,还没对外开放呢,我们很荣幸能先睹为快。

坐在小孩上课用的小凳子上,一杯清茶,没有过多的寒喧,闻着那陈陈墨香,听不到人世间的喧哗,有一种出世之感。俗话说:大隐隐于市。这是不是就是对林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反左书三谜

反体字是一种特殊书体,史称“反左书”。此字体在现今发现的南朝陵墓神道石柱上仅有二例:一是丹阳梁文帝萧顺之陵墓神道东侧石柱;另一就是萧景墓神道西侧石柱。萧顺之、萧景均葬于大同之前,立神道石柱的时间也不会相隔太久。因此,反左书始于孔敬通的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那么,反左书究竟始于何时?何人?至今仍是一个谜。

反左书是六朝时期书法艺术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奇葩。萧景墓神道石柱题字书法整齐严谨、笔画匀称和谐。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中称赞它是“平整匀净之宗”。古代碑刻、墓志,或神道石柱题字均由当时名人撰文、书丹,并留其名,而萧景墓石柱却无书者姓名,这又是一谜。

南朝梁时盛行的反左书,不久便销声匿迹,成了我国书法史上的绝响,这更是一谜。有学者研究说:反左书是一种特殊书体,由于书写较难,又给辨识者、欣赏者带来不便,与常人视觉习惯相悖,因此,只能是昙花一现。也有学者说:金文、篆书极难辨认,为何流传至今?

精彩回顾

1、叶肇夫:世叶总会会长

2、叶公画像创作说明

3、全球660万叶姓人的祖地

4、广东宋桂叶氏

5、我姓叶,我自豪!

6、为叶公正名:叶公好龙-千年奇冤

✎ 关于叶氏 

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

世界叶氏联谊总会秘书处

叶县政通街九龙国际广场A3-1501

0375-8066006

[周一、三、五]


|公众号投稿信箱:1245108@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