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鬼李贺,说起“仙人语”,李白也比不上

 穆小 2020-08-31

01.鬼才?仙才?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上,有一个仅仅活了27年的少年天才,却闯出了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旗鼓相当的名头。

他就是诗鬼李贺。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李贺 《将进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同样一曲《将进酒》,诗仙李白的为我们呈现的是及时行乐的快意,而李贺却暗示了生命无常的凄苦,纵然眼前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

李贺像来自地狱的幽灵,冷眼望着人间,站在死亡的边缘来刻画这个世界。

你若一直沉浸在李贺鬼诗的幽暗冷峻之中,李贺恐怕会不无遗憾地对你说:

说我是诗鬼,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本是上天的仙,不慎失足跌落到地狱,返回仙班的途中,又在人间游历一番。不过,令我欣慰的是,世间终究有懂我的人。

李贺的知音们,他们这样评价李贺。

明代大学问家屠隆说:

人都说太白是仙才,长吉是鬼才,不,不!李白和李贺说得都是“仙人语”,李白的仙带有俗世烟火的味道,而李贺索性就不食人间烟火,他比李白更“仙”。

令李贺更感动的是,一代巨人毛泽东极其偏爱李贺的诗。

伟人公开表示,读诗就要读李白、李贺这样搞点浪漫的带点幻象的,杜甫、白居易整天哭哭啼啼的我不爱看。

毛泽东在读到明末黄陶庵评语《梦天》时,在“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有所不及。”这句的下面,画上一道的重重的标记,连连称是。

梦 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若李贺不是仙子,不是脚踏五彩祥云,亲游月宫,怎么能将月宫写得如此绝美奇妙。

02.仙童李贺,岂能为尔等俗人做拍马溜须的歌篇?

唐贞元七年(791),河南陕县令李晋肃的长子出生。

这是一个极其瘦小虚弱的婴儿。李晋肃身怀爱子之心,为他取名李贺,字长吉,祈愿他健康长寿,一生吉祥。

可是,愿望再好,也敌不过现实的无情。长吉不仅瘦弱,还是个哑巴!

五六岁竟然还不能开口说话。母亲背着长吉到处寻医问药,求佛拜神。

幼小的李贺带着好奇看着母亲作出的一切。直到他看见母亲的额头磕出了鲜血,满头青丝变白,心像是被针扎了一下,猛然清醒过来。开口叫到:妈妈!

这一开口就不得了。

在七岁生日宴的时候,长吉大声许下诺言:我要骑马驰骋沙场,我还要写诗扬名天下!

作为李唐皇室的后人,李晋肃深感慰藉。此时的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之后,一蹶不振。李晋肃希望儿子能重振家族的荣光。

为了能给儿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李晋肃把全家从昌谷搬到了东都洛阳。

凭借“诸王孙”的身份,父亲为李贺在国子监弄到了一个旁听生的名额。

东都洛阳,一片繁华的景象。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东京城。

公元804年春天,洛阳的牡丹花开倾城。和牡丹齐名的还有一位15岁的天才诗人李贺。

唐朝人爱牡丹,更爱诗,比赏花更重要的便是唱新曲、作新歌了。

少年李贺的乐府诗广受追捧,李贺成了当红不让的洛阳乐坛一哥。

只有李贺的诗才能配得上这盛开的牡丹,要是能弄到李贺的诗篇,领导一定很开心!再送到皇上那里,博得龙颜大悦,不愁加官进爵啊。

洛阳的官员们打起了李贺的主意。

可是听说这李贺人虽小脾气却古怪,怎么才能得到他的歌篇呢?洛阳的官员们挖空了脑筋。对,拿重金去买。

可是李贺面临河南府试,一心只想读书,才没有心事为这些人做拍马溜须的歌篇呢。

为了不被骚扰,李贺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挑灯苦读,直到黎明,才倒头睡去。

这天,刚睡着,又被门外吵吵嚷嚷的声音惊醒了。

母亲温柔地对儿子说:“长吉,门外求诗的人排起了长队,总不能让人家干等着吧,我们写几首给人家吧。”

李贺睁开惺忪的眼睛,对母亲说:“昨夜做了几首乐府,请母亲拿去吧。”

母亲继续说道:“这几首诗,根本不够分的呀。你看,求诗的人不是豪门大户,就是政府要员,你父亲去世早,咱们母子无依无靠,这些人得罪不起呀。”

母亲说的是,到洛阳的第二年,父亲便去世了,母子艰难度日。

父亲去世后,李贺率性狂放的性格虽有所收敛,但是,他清高孤傲、不肯媚俗的姿态却难以改变。

李贺走出卧房,面对拿出重酬的贵人们,冷冷地说:“此类歌篇,非我所愿,贺不愿作,也不屑做。”

说完,丢下一脸错愕的求诗者,离家而去。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

李贺这种不管不顾的个性,跟他的悲剧人生,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03.天上的仙,注定做不了人间的官

公元807年,李贺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即将面对人生中第一次大考:河南府试。

只有通过了这次考试,拿到举人的职称,才能参加进士考试。

老师们都相信,所有的考生中,这个借读生李贺的实力是最强的。

李贺信心满满,志在必得。不出所料地拿下河南省的高考状元。

就在李贺踌躇满志,准备进京赶考的时候,竟然意外地被取消了考试的资格。

因为有人写了检举信,理由是: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如果不避讳,成了进士,就是大不孝。

李贺彻底懵圈了。这是谁下得黑手? 

此时,李贺人生中一位重要的导师韩愈也在洛阳做官。

韩愈虽然身居要职,拥有“文章巨公”的名声,但是,韩愈本人也是从艰辛的科考路上走过来的,特别能够体会寒门学子的不易,所以,每天工作之余,就是审阅学子们雪片般的投稿。

对于心中的男神,李贺早已仰慕不已。李贺带着他的诗,带着希望,来到了韩愈门前。

李贺的诗,让韩愈心头一震,眼前一亮:

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纵是阅诗无数的韩愈,也未见过如此单刀直入的写法。字里行间,尽显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气概,充分表达了年轻人要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韩愈打量着这个苍白瘦削的年轻学子,向他伸出了援手。

文坛大咖韩愈为李贺争取到了考进士的资格。

元和八年(808)的春天,首都长安,决定读书人命运的大考开始了。

唐朝科考,考得是诗赋、文章,这都是李贺的长项。

十几天后,放榜了,李贺的名字赫然在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帝都的春天,是新进士的天下。进士们吟诗谱曲,喝酒赏花,无日不欢。

然而,对手依然抓住李贺“避讳”的事情不放,这一次,终于阴谋得逞了。

即使你李贺才华再高,想进官场,没门。

李贺被抛到了绝望的深渊,天旋地转,奄奄一息。

最残忍的打击莫过于此,给了你希望,却又迅速将绚丽的梦想打碎;给了你竞争的实力,却又无情地夺走你竞争的资格。

在这天子脚下,权力的中心,导师韩愈也救不了他,韩愈一个国子博士,能发出多大的声音?又有谁能听他的呼吁?

此时,韩愈和皇甫湜只有陪伴在李贺的身边,给他信心和勇气。

对于韩愈的知遇之恩,皇甫湜的真诚关怀,李贺唯有用诗来回报。

高 轩 过

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一曲《高轩过》,抒发了李贺对韩愈、皇甫湜的感激之情,也写尽了李贺内心的苦楚和悲伤。

04.四处飘零的天才诗人

眼看仕途无望,李贺在凄苦的秋风中离开了长安。

这期间,李贺回到老家看望母亲、姐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在地方官府中做过幕僚。

但是,读书人终极的目标,李贺始终不能忘却,那就是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元和六年(811),漂泊了三年的李贺又回到了长安,等待着时机。

当年一起考试的同学们,现在都已经离开了京城,有外出为官的,有四处游历的,老师韩愈也外出为官,李贺在一个叫“春明客栈”的小旅馆住了下来。

小旅馆的生活寂寞,清苦。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远远地一声嘹亮的鸡鸣划破了深沉的夜空。

李贺精神为之一振,提笔写下: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满城的雄鸡似乎感应到了李贺的心声,大声歌唱,声音此起彼伏,在暗夜无边的长空横冲直撞,汇成滚滚激流。

元和七年(公元812),韩愈回到了长安,官职仍然是国子博士。

这也是韩愈四年间三次任同样的职务,李贺心中有失望和惆怅,为老师,也为自己。

韩愈还是老样子,朴素,甚至有些寒酸。

而青春年少的李贺却憔悴不已,让老师心头一酸,留下眼泪。

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做了一名从九品的奉礼郎,官职卑微,职业前景渺茫。

走投无路的李贺接受了这份工作。

太常寺奉礼郎,就是负责安排皇家礼仪的一些工作。

尽管奉礼郎是一个没人在意的小官,工资很低,可是李贺毕竟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窘迫的生活可以得到一些改善。

李贺搬到了集体宿舍,有了落脚之处。

05.奉礼郎生涯

也就是在这个奉礼郎的职位上,李贺接触到了天籁仙乐,走入了一个个奇幻的仙境,写下了几十首令人惊叹、脑洞大开的“仙人语”。

(1)入奇境,赋仙歌

这项皇家的秋祭大礼忙了半个多月,终于圆满地完成了。

难得清闲,李贺独自一人出城逛逛。

秋天的田野,是一派繁荣丰收的景象。

李贺信马由缰地跑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树林中,忽然觉得天色朦胧起来,一阵风吹过,凉爽舒适,雾气缥缈,仿佛进入一片仙境。

正在迷茫中,听见一个浑厚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大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刘彻!”李贺脱口叫出来,奔向来人,跪在他的脚下。

刘彻哀叹道:“我早已不是天子,你也不用跪拜了。”

两人正说着,只听牛马嘶鸣,一个队伍耀武扬威地从面前经过。

牛车上,是一尊金童捧露仙人像,牵牛车人一副曹魏宦官的打扮,一边赶路,一边抽打金童仙人像。

刘彻看着眼前的凄惨景象,声泪俱下。

只听哐当一声,仙人像跌落车下,仙人的眼中溢满了泪水。

“仙人哭了。”李贺自言自语。

人马渐渐走远,东方露出了光亮。

李贺一惊从梦中醒来,阳光和煦的落在树林里。然而,梦中人早已不见了踪影,一曲奇幻多姿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自此诞生,流传至今。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看着仙人渐渐远去的破碎的身影,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不也和金铜仙人一样吗?仕途无望,前途渺茫。

(2)听仙乐,写仙诗

秋祭典礼过后,要举行太子的册封大典了。

宪宗皇帝沉迷于长生之术,因为服用丹药,脾气阴晴不定。

碰巧,册封太子的时候,宪宗心情特别好,邀请了当时出场费最高的大音乐家李凭来弹箜篌助兴。

李凭弹箜篌的高超技艺,李贺早有耳闻,诗人们都赞叹那是天上的乐曲。

李凭在万众瞩目中登场了。那来自天国的声音,在大明宫响彻开来。

李贺深深地陶醉了。一篇音乐界最浪漫最杰出的评论文字,在李贺手中诞生: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的天籁之音,已经无从听得,但是,从李贺这“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箜篌声的神奇美妙。

清朝著名的诗歌评论家方扶南,将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诗弹琴》相提并论,称为是“描写声音的至文”。

(3)遇仙人,唱仙谣

又是一个大祭日。加班加点,连轴转了几天,李贺病倒了。

一直跟随李贺身边的巴童四处求医问药,精心伺候,却总也不见好。

迷迷糊糊的睡梦里,李贺听到一个声音在问自己:“李长吉,你到底是谁?是官?还是诗人?还是奴役?”

正恍惚中,听到似乎有琴声传来。

屏气凝神,李贺极力捕捉这缥缈的声音,跟随着这琴声,似乎看见了一片明净高远的景象。

李贺走下床来,推开门,惊呆了。

一个高鼻梁、凹眼睛、头发蜷曲的罗汉盘坐在面前弹琴。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全然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是神仙来看我了吗?

仙人见李贺,站起来,双手合十胸前:“阿弥陀佛,希望我的琴声为你带来安宁。”

这位仙人就是韩愈诗里提到的颖师,一位天竺僧人。

李贺缠绵许久的病痛在颖师的琴声中,不知不觉地好了。

李贺有幸遇到仙人般的颖师的关怀,提笔写下: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李贺《听颖师弹琴》)

表达了对颖师的感恩之情。

那段时间,李贺深深地沉醉在对仙人的倾慕向往中,笔随心走,连诗也沾染了浓重的仙气。一时间,《瑶华乐》,《相劝酒》,《苦昼短》等诗很快风靡长安,大街小巷传唱开来。

韩愈对深含生命哲理、充满讽刺意味的《苦昼短》,大加称赞,认为这首诗为大唐诗坛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新风。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材费鲍鱼。

现实中的缺陷,诗人要在幻想中得以满足。李贺大胆地要斩断神龙的腿,还要吃龙肉,让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再交替,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也就没有哀伤了。

但是,这种美好的感觉不可能保持太久,从虚幻和梦境中回过神的李贺,依旧要面对世俗的压抑和威逼。

低居奉礼郎的职位,毫无升迁的希望。再加上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李贺感到了时光的易逝,生命的脆弱。

李贺想家了,思念母亲和亲人。

06.归去,做个闲人,做个仙人

不如归去,回到亲人身边,喝杯浊酒,种豆南山,仙人也不过如此而已。

李贺结束了三年奉礼郎生涯,离开了京城。

时节如流,物是人非。

李贺在洛阳读书时与歌女真珠相恋,因为真珠的身份,李贺不能和真珠结婚。

这次回乡,李贺为自己做好了打算,什么身份?什么阶层?都滚去吧,只要真心相爱,无论如何都要在一起,我要娶真珠。

但是,到了洛阳才知道,真珠已经去世一年多了。

回到昌谷,李贺像过去的许多日子一样,从早到晚读书写诗。

李贺的归来,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顿时拮据起来。弟弟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忙碌。

饥饿困顿,再加上连夜苦读,原本就体弱的李贺病情越来越重。

生命的紧迫感让李贺不敢休息,他拖着病体,夜以继日地整理自己诗稿。

一个个“呕心沥血”的深夜,巴童跪坐在炉前,专心地在煎药。

巴童和李贺多年不离不弃,情同手足,他是暗夜里的一盏灯,为李贺最后的时光投进一丝微弱的光亮。

后辈诗人李商隐读了李贺的诗,深受感动,他要给李贺写传记。

李商隐辗转找到了李贺的姐姐李长青。李长青叙述,李商隐了解到了李贺生命中的诸多细枝末节的事情,也为后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李商隐的传记最后,这样写到。

李贺奄奄一息之际,忽然看见了一个穿红衣的神仙,驾着一条赤龙,说李贺说,玉帝新建了一座白玉楼,就等你去为新楼写文章了。

二十七年痴缠纠葛,二十七年爱恨情仇,都烟消云散。

这个流落凡间二十七年的少年,终于又归位仙班。

历史文章:每日读经典——李贺小传

本文参考资料:

《鬼才李贺传》作者贺红梅。

《唐宋诗词精译》作者耿建华。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词书出版社。

《唐才子传》作者元辛文房。

《李贺诗选译》作者冯浩非、徐传武

作者简介:薇儿,医院护士。8小时内,一袭白衣,抚慰伤痛;8小时外,读书写作,温暖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