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抑郁:精神分析观点

 刘淑姿 2020-08-31

  精神分析角度   

  青少年抑郁的表现   

除了可能表现出悲伤外,同样值得关注的情绪包括烦躁、内疚感、自卑感、对自己的身体或性取向感到不适。抑郁的青少年无法体验快乐,会退缩、感到无聊、疲倦,可能伴随睡眠障碍、躯体症状等内敛的表现,或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等外露表现。同样让人担心的是出现自伤、自杀企图,甚至设计了自杀计划。

要了解青少年为什么会抑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   

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步入青少年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有三:

1. 建构“我是谁”

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有别于父母和家庭文化的个人身份,和实现个性化的存在议题,这是巩固自己独立身份和建立新关系的阶段。在身体上他们正在经历生殖器性行为的发展推力,需要从之前与父母的关系转移到自己与同龄人的关系和家庭以外的关系,迈向与其他人结合的未来。他们需要重新设计和协商与父母的关系,能够整合对父母的爱和恨。建立新关系,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看到自己,在保留自己的观点的同时接受他人的观点,在做自己的同时反思自己。这个过程意味着失去在旧关系中熟悉的我,在还没稳固的新关系中建立一个还没成形的新我,这个我是否特别、是否能成功、是否受爱戴,过程中要承受多少挫折、失败,都左右着一个青少年的自尊和情绪。

2. 远离父母

青少年马上要面对的切身议题是身体与性的发展,这意味着失去儿童期的童年和之前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不再是宝宝了。他们现在在身体上能够实现性冲动和攻击性冲动,并且重新体验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的与父和母各自的二元关系,以至三人关系(俄狄浦斯)中的焦虑和冲突。为了抵御这些焦虑和冲突,他们可能会撤退、转身回避、变得狂躁,或者实验暧昧的性行为。在远离旧客体,但仍然在寻找新客体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到非常孤独,渴望着已经失去和将会失去的东西,如被容许幼稚、与父母的关系、和父母这对夫妻在精神世界中的中心地位(1)。由于发展过程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和冲突,因此他们在心灵和人际交往中不断进进退退,不情愿、害怕寻求或接受新的关系和经验,在陌生的性感觉、梦想和欲望的力量日渐强大的过程中丧失信心或者索性回避。躲在房间里看手机、打游戏也许成为了既远离父母又没有真正离开的过渡空间。

3. 走向社会

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的新问题出现了。青少年会遇到新的想法和新的自我建构方式,进行认同和自我评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重新定义自己。随着青少年从父母般的人物转向同伴关系和群体,曾经主要属于家庭范畴的关系元素现在被积极地转移到同伴群体中。群体生活提供了一种社会结构和一系列关系,青少年可以利用这种社会结构和关系来进行投射、内射和认同。激情地走在一起,又迅速地在理想幻灭中决裂,是青少年群体的共同特征。

  孩子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取决于什么   

1.在早期关系中形成的自我

早期建立的自我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它是否稳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气质、环境和环境中的早期亲子关系等的相互作用。如果早期亲子关系存在明显的问题,青少年便容易抑郁。例如,纠缠的亲子关系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抑郁高度相关,而非常疏离的早期关系与过早的性行为和其他冒险行为、吸毒、酗酒高度相关。青少年可能将情感亲密与性行为混为一谈,他们受满足所有情感需求的幻想所驱使,而往往不合理的期望导致关系破裂,构成了进一步的伤害,并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促成自杀意图。

2. 父母对发展和反叛的支持

父母涵容青少年的情感,和心智化的能力至关重要。这对父母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也同时经历着失去:失去原来儿童期的孩子和与之的亲密关系。他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和孩子在演化中的个性和要建立的身份之间也可能会发生冲突。随着青少年的转化,父母也需要通过以下方式转化:

  • 哀悼失去了的儿童期孩子和与他/她的亲密关系

  • 容忍孩子与之越来越疏远,对其感受和思想相对缺乏了解,对他/她的朋友和兴趣不太熟悉

  • 处理自己由于孩子性发育,以及其对男女朋友的选择所引起的情绪,例如对青春的身体外表的嫉妒、对被排除在关系之外的嫉妒

  • 享受夫妻和/或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影响父母能力和转化的因素包括:

  • 父母自身的矛盾、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例如,紧张的婚姻关系、家暴、抑郁症等,都会阻碍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同时增加孩子的焦虑。另一方面,孩子也可能会因为担心父母而不能放心把注意力聚焦在发展朋辈关系和自我发展上,造成内心冲突。在一些家庭里,维系家庭完整的方法可能是父母回避婚姻问题,把精力聚焦在孩子的困难上,孩子也很合作地成为病人,大家都避免了分离的危机。

  • 父母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他们应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方式,例如,自身对于性的内心冲突会妨碍他们帮助孩子在性方面的发展。

  • 有些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创伤,可能会影响养育孩子的能力,例如早年与自己父母长期分离,形成过早独立的性格,与孩子比较疏离,孩子也形成假独立的表面,内在却很脆弱。相反,有些父母由于经历过分离的痛苦,因此避免与孩子分离,让需要独立的青少年对于远离父母的需要感到内疚。


  青少年抑郁的动力性因素   

如前所述,前一个人生阶段的发展情况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展。青少年带着婴幼儿期、儿童期所发展出来的自我,包含着自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心理结构、客体关系模式,和防御方法。这些动力性因素与青少年发展任务、家庭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容易抑郁。

1. 脆弱的自恋

如上所说,早期形成的自我提供一个基础以面对发展的挑战,而不安全地建立起来的独立自我感,以及对感知到的或实际上的丧失和被拒绝的高度敏感,会导致自尊心的降低,进而引发抑郁情绪、关于存在的焦虑和对自恋受伤的愤怒。例:进了中学后,孩子在面对失去熟悉环境和小学同学的同时,需要以青少年的独立姿态进入陌生的学校,他/她既要应付更繁重的学习压力,也需要被新的老师、同学们接纳。他/她对于外表、社交和学习能力非常在意,对于受欢迎与否非常敏感,自尊和情绪随之忽上忽下。 

2. 矛盾的愤怒

对他人的愤怒、指责和嫉妒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会使青少年担心,他/她也可能会对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什么不是而感到疑惑、混乱。为了保护对方和关系,他/她可能会把愤怒和攻击性转向自我,导致抑郁情绪、躯体症状(例如头疼、肚子疼)、自伤行为、自杀念头等。接着上面进中学的例子,青少年对于父母不理解或忽视自己进入中学的各种焦虑,只在乎他/她的学习成绩而感到愤怒,但是由于感到父母为了自己辛苦工作,认为抱怨他们是不对的,于是转为责怪自己没有好好努力,辜负了父母,导致情绪低落。

3. 严苛的超我、内疚和羞愧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感情和愿望是坏的和/或错误的,或者担心自己的恨比爱多时,他可能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批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混淆了现实和幻想。一个普遍的例子是,随着身体发育和荷尔蒙的作用,青少年发现了自慰带来了快感,但是认为这是肮脏的、不道德的,又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于是出现一个严苛的超我声音指责自己,让自己感到内疚和羞愧,甚至幻想这样下去自己的身体、脑袋都会坏掉,即便接触到正确的性知识也无法缓解这些焦虑。

4. 对自己或他人理想化和贬低

当一个人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和/或将他人理想化时,他往往会由于失望而突然转向去理想化和贬低,对自己和他人感到愤怒,并随之降低自尊。例:青少年把自己期待的、想去实验的身份投射到同辈或者偶像人物身上,认为他们哪儿哪儿都好,结果往往是容易失望失落,突然彻底地嫌弃他们,同时影响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5. 防御痛苦的手段阻碍发展

防御痛苦的情绪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不够灵活地使用防御手段,常常感觉要么世界与自己敌对,要么攻击自我,这样可能会令抑郁有增无减。非黑即白的分裂是对攻击性的一种典型的防御,这种防御让攻击性无法被整合成为人格一部分,不利于人格发展。例:由于个体化的发展任务驱使,和需要回避俄狄浦斯焦虑,青少年往往把父母放在对立面,认为他们挑剔、控制自己,而看不到自己的挑衅行为。



  总结:青少年抑郁模型   

由于发展任务、动力性因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青少年经历着以下的影响而可能导致抑郁:

1. 自我存在的焦虑

2. 自恋的困难和身份的丧失

3. 无意识的冲突,尤指与愤怒和攻击性有关的冲突

4. 性发展与俄狄浦斯冲突的重新出现

5. 严苛的超我,引起非常痛苦的内疚和/或羞耻感

6. 理想化和诋毁自己和他人

7. 早期关系质量、关系丧失和关系创伤的影响

8. 父母心理健康和代际丧失及/或创伤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