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2325期:遇事总往坏处想怎么办?其实,好的办法多了,坏的想法自然就会减少

 凯哥好心情f6v8 2020-08-31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325期#

这几天有些同学已经开始返校了,我收到了一个返校同学给我写的留言,在留言当中他就告诉我说自己出现心理障碍了。是什么障碍?就是凡事都往坏处想,而且忍不住地就一遍一遍想。比如在外边吃饭的时候,他就会想,食物是不是有问题?烹调过程是不是有问题?吃完之后会不会肠炎,胃炎,甚至会不会中毒?收快递的时候,他就会忍不住想,送快递的是不是病毒呈阳性?这东西会不会被感染?我摸过之后,会不会我也被传染了?在这处理流程当中,会不会有人故意隐瞒病情?甚至会不会有人故意把口水就吐到这个箱子上去感染别人?然后就越想越害怕,甚至不敢伸手去摸快递箱子。

这样的极端想法不光影响了心情,影响了日常生活,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人际关系。比如他父母要去自驾游,他就忍不住地不停想,会不会出车祸,会不会出意外?而且脑子中会生动地展现出很多意外的场景,忍不住了他就要跟父母去交流,去说这些事情,结果把父母惹得非常不高兴,说他是乌鸦嘴。这种现象在同学关系中也存在,只不过为了怕影响同学关系,很多时候他都是有了负面想法,就使劲咬牙忍着。这样的状况让他特别痛苦,想了很多解决办法,但是效果都不好,所以他来跟我商量,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比较有趣的是,在给我写留言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脑子中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想法,立刻就产生了。一方面他担心网上留言了,会不会暴露身份?将来同学们知道他是这样的人,会不会把他当成神经病?自己的学是不是以后就上不成了?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个负面想法,他就想,赵老师也不是研究这个的,但是为了面子,他肯定给我出点主意,万一这个主意是个馊主意,我按照这思路去做了,自己会越陷越深。那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心里又是懊恼,又是悔恨,那个时候又该怎么办?

看着他长长的留言,我都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烦恼和痛苦。那么有没有快速的解决方法?其实是有的。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出现过类似的想法,遇到事情就忍不住地往坏处想,往坏处说。只不过有人频繁一点、严重一点,有人就是偶尔发作。一般来说,这种想法很正常,不用专门去解决。但是如果严重到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人际关系,影响日常生活,就像这位同学一样,最后出现了失眠、食欲减退、掉头发、皮肤皮疹这样的现象,恐怕就要真的解决一下了。

总体上讲要点有三个:第一,遇事往坏处想,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想法出自于安全感和自我保护的本能,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相反没有这样想法才不正常。所以首先你要跟这样的想法和平相处,和谐相处,不要企图去消除它,不要企图跟它去对抗。我们来做一个比喻,这有点像在沼泽地里边挣扎,你越挣扎可能越严重,陷得越深。

第二点,往坏处想是一种预警模式,它的出现说明你需要快速采取一些防风险、防意外的方法和措施,办法有了,这样的不好想法自然也就会消失如果你不采取措施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好办法,那么预警信号就会越来越强烈,于是那种不好的念头就会反反复复出现。所以说到这儿,可以做一点总结,有了好的办法,就不会有不好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办法的人,不好的想法就会少一点,束手无策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担忧。所以我就提醒这个同学,他要解决的不是去除不好的想法,他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强大起来,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点,预示主动判断风险,注意准备一两套备用的解决方案。当这种积极主动的准备有了之后,那种被动的预警机制,那种不好的想法就会逐渐的消失。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强者不是不往坏处想,而是每次都能做到有准备有办法。弱者正相反,因为没有准备,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所以每次只能努力压制自己,不往坏处去想,而这种压制本身又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好了,以上这三点就是我的一些基本建议,希望对这位同学有帮助,另外也对各位朋友有提醒作用。

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如果您觉得不错的话,不要忘记传播和点赞,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