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发指!唐代皇室竟然拿活人当宠物!

 昵称535749 2020-08-31

全历史

一个让你多个角度解读世界的APP3小时前

《旧唐书·隐逸传·阳城》:“道州土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杂言诗,这首诗没什么名气,不像《长恨歌》、《琵琶行》那样脍炙人口。

 500

这是一首歌颂清廉官吏政绩的诗,背后其实是一个制度性的悲剧故事。

 

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

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唐朝,一个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透出一种强烈自信的朝代。

500

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奉大唐天子为“天可汗”,当时大唐的多数方面都代表了世界最高的水准。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500

长安城繁华富庶,因为它是唐朝时期的都城,所有的文化和经济都汇聚在此。唐朝的包容兼并思想,让长安城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很多西方文化都始于长安。

500

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作“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

 500

昆仑在我国古代泛指南洋地区,昆仑奴主要指从那里来的仆役,其中大多数是东南亚一带的“黑人”(尼格利陀人)。

500

另有少部分是黑人,是随阿拉伯人来华的,这种黑人昆仑奴很少,只有一些社会地位很高的人用得起。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而那时,其实还有一群皇室专供的名为“矮奴”的人,他们来自湖南的道州,也是今天的道县,是正经的大唐子民。

500

他们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人一样日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照样有七情六欲,有家庭有梦想。然而却因为身体缺陷沦为皇族贵戚的观赏品和玩物。

    500    

 唐代章怀太子墓中《宫女与侏儒》的壁画

侏儒因为稀有,最初在古代象征着财富,经常被当作礼物赠与皇室,各国皇室会攀比各自拥有侏儒侍从的数量。

500

在公共场合和庆典中,宫廷侏儒常站在国王或王后身边,以侏儒的矮小衬托统治者的伟岸。

 

道州进贡侏儒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冯梦龙《醒世恒言》中记载,在隋炀帝时期,“道州贡矮民王义,眉目浓秀,应对敏捷,帝尤爱之”。

 500

隋炀帝天性爱玩,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侏儒。这个侏儒名叫王义,是个秀才。伶牙俐齿,插科打诨,十分搞笑。

500

隋炀帝大喜,将王义收在身边,拿他解闷子。于是下面一些善于逢迎的大臣们,便暗中寻找更多的矮人供皇帝开心。

为了自己的官场前途,道州的地方官员便谎称道州本来就是个盛产矮人。

 

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从此,道州侏儒便出了名,进贡侏儒的行为一直延续到唐代。

道州按时进贡道州的百姓,将他们作为贡品关进笼子里送进长安。他们被迫与亲人分离,悲痛的哭诉不绝于耳。

 500

久而久之,人们真的以为矮奴是道州的一道土特产,用道州矮奴进贡成为了一项制度。

但是道州哪有那么多天生的侏儒呢?

为了保证每年的进贡,罪恶的“人造侏儒”便出现了。当地的儿童从小被装进陶罐里。只露出头,由专人供给饮食,并对这些矮奴进行优伶方面的调教,让他们学会怎么博取别人开心。

500

用陶罐限制身体生长,进贡时才破罐而出。准备前往长安,去服务至高无上的君王和皇族。

 

就像现在一些黑心的宠物店故意给幼犬极少的食物来人为制造茶杯犬;还有现在的超市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些形状不同的水果。这些水果就是很早被放入特定的模具或是套上袋子,强行改变它们的模样来配合客人的喜好。

 

这些孩子也是这样,被人为强行制造出畸形的“侏儒”。这种骇人听闻的方法世代相传,不知拆散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让道州人民苦不堪言。

这个情况直到阳城到来,终于有了转机。

500

阳城被贬为湖南道州刺史。刚上任就接到了来自朝廷的诏书,诏书里让他准备好道州的土特产,用来进贡。

阳城初来乍到,不知道道州的土特产是什么,于是去问了当地的百姓。当他知道道州的贡品原来就是当地百姓,简直五雷轰顶。

 

带着震惊与愤怒,他无视朝廷频频的诏书问询,选择向皇帝进言废除道州“矮奴”进贡制度。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阳城的奏折中有句话,叫“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贡。”直接反问唐德宗,这里全都是矮民,不是什么矮奴,你到底想要什么。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新唐书·阳城传》

” 

接到阳城的奏折,唐德宗动了恻隐之心。遂下旨道州,停止进贡“矮奴”。道州子民的百年苦难至此结束,再也不用因此而骨肉分离了。

 

道州的百姓对阳城感恩戴德,因为阳城,他们不再沦为他人的玩物,而是可以做个真正的人。

500

道州百姓还怕子孙们忘记了阳城,生下男孩,大多用“阳”字作名字。后人更是将他塑造成天官模样,神化,成为了我国神话传说中福禄寿三星中的福星。

 500

以后,凡来道州做官的人,都要到阳城的塑像前拜一拜,祈求他保佑平安。

 

为民请命,往往意味着对上违命,在上级就是一切的古代是有着巨大风险的事,因此阳城的作为更令人钦佩。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