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龇牙咧嘴也许是面肌痉挛

 美学中医 2020-09-01

龇牙咧嘴也许是面肌痉挛

齐刺电针翳风颈部阿是穴

治疗面肌痉挛35例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无痛且不规则抽搐的病症,表现为从一侧眼轮匝肌开始逐渐缓慢扩展至同侧面肌、口角。大约80%~90%的HFS是由于血管压迫面神经所致。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肉毒素、手术,但均有一定弊端。笔者观察齐刺翳风、颈部阿是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0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8~72岁,平均47岁;病程2个月~5.5年,平均28.7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5~70岁,平均4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8.4个月。

2. 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神经外科学》制定

(1)病程早期多表现为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动,后逐渐扩散到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

(2)抽搐程度轻重不等,精神紧张、疲倦、自主运动等可使抽搐加重,进入睡眠后停止

(3)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

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可阅读原文

02
治疗方法
观察组

取穴

患侧翳风、颈部阿是穴。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

翳风采用齐刺法,即于穴位正中直刺一针,进针约30mm,然后在穴位左右或上下旁开约5mm处各斜刺一针,两针针尖与正中第一支针的针尖汇合,3针都以局部得气为度。

颈部阿是穴,医者以大拇指指尖按压患者颈部后侧,从颈部棘突开始,左右、上下对称按压,找到疼痛点后,以左手压住疼痛点进行定位(以确保准确刺入),右手采用齐刺法进行针刺,即阿是穴直针,阿是穴左右或上下旁开10mm各斜刺一针以出现得气感为度。

电针仪正负极分别连接翳风,阿是穴左右或上下斜刺的两针。采用连续波、频率2Hz进行持续刺激,时间30min。每日1次,6d为一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d,共治疗5个疗程。

对照组

参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面肌痉挛的常规取穴治疗。

患侧攒竹、鱼腰、承泣、瞳子髎、翳风、颧髎、迎香、地仓、颊车

承泣直刺约15mm

翳风直刺约30mm

颊车平刺约30mm

其余穴位均与皮肤呈15°角平刺约15mm。

其中翳风采用提插手法,以患者有强烈触电感为佳,承泣不宜捻转提插,其余穴位均行平补平泻法。

鱼腰接负极,瞳子髎接正极;地仓接负极,颊车接正极。采用连续波、频率2Hz进行持续刺激,时间30min。每日1次,6d为一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d,共治疗5个疗程。

03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比较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导致瞬目反射增多

2级:轻度痉挛,眼睑面肌有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中度痉挛,眼部与面肌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重度痉挛,面部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学习、生活及工作

治疗后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观察组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愈:患侧面部无牵拉、抽动感

显效:治疗后面部牵拉、抽动感缓解,或1、2级患者经过治疗维持疗效

好转:牵拉、抽动的次数明显减少,或3级患者面部强直痉挛症状缓解,不引起面部形象改变

无效:治疗对各级患者症状均无改善

观察组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

       齐刺患侧翳风与颈部阿是穴能明显缓解面肌痉挛,减少或消除面部的紧张感,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04
体会

       中医对本病没有专门详细的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应归属于中医“筋惕肉”“筋急”“痉证”“风证”等范畴,外感、内伤都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外袭,或气血不足血虚生风,或肝阳化火生风循经上扰,或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所致。治疗宜疏风通络,息风止痉。面肌痉挛归属于“筋急”,筋急必然引起筋脉痹阻,说明筋病与痹病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的齐刺法,首见于《灵枢·官针》,是十二刺之一,“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依据张介宾注解《官针》“齐者,三针齐用也,故又名三刺”,可知这里的“三刺”即为齐刺。由此可见,古人多运用齐刺法治疗范围小、位置深的痹症,尤其是寒邪入侵经络而导致的痛痹齐刺增强了针刺的强度,扩大了针刺面积,有利于针感的扩散,从而起到疏风通络止痉的作用

       翳风穴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从茎乳突孔穿出之处,是手足少阳之会,善于治疗头面部的风邪,是治风之要穴。风邪为百病之长,面肌痉挛也属于“风证”,治疗本病应息风止痉,故选取翳风穴。阿是穴无固定位置,多为局部压痛点和反应点,可以用来诊断治疗疾病,其治疗的疾病多为痛证。《类经·十二经筋痹刺》云:“以痛为腧,即其痛处是穴也。”说明阿是穴常用来治疗经筋痹症。

来源王玉琳,秦鸿宇,秦旭旭,刘佳,李俊辰,杨添淞.齐刺电针翳风、颈部阿是穴治疗面肌痉挛35例[J].中国针灸,2020,40(01):112-114.

福利来啦

亲爱的读者们:

     希望各位喜欢我们推送的文章,并且与我们交流学习哦~~现在小编们都在翘首盼望大家的回复!是时刻坐在电脑前的那种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