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薇的散文 | 我的爷爷 | 主播:周德清

 吟诗品文 2020-09-01

赏花弄月,吟诗品文。戳上面蓝字免费关注!

我的爷爷

(轻点以上音频同步收听,朗诵:周德清)

作者▌王薇

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他在我出生前13年就去世了。去世时他53岁。
 
我是从我家窑里黑长方柜上摆着的黑白相片开始认识我爷爷的。相片中的爷爷干练、精瘦,四十来岁的样子,皮肤较白,戴着一顶深色平顶、顶圈有棱的带檐帽,神情庄重严肃、自信淡然,目光炯炯有神;从相片上看,爷爷与我二伯非常像,以致于我们姐弟几个起初都以为相片中的人是我二伯,还有很多来我家玩的小孩子看到相片后也会说:“这个人我见过”。
 
我和爷爷真正有交集是在每年的除夕。我爸是三个儿子中最小的,奶奶在我们家住着。每年的除夕,大伯、二伯和他们的子女都会提着酒果点心、拿着烧纸来到我家,与奶奶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前,一个雷打不动的仪式就是子孙们一齐跪在爷爷的遗像前为他烧纸、磕头、祭奠。每每这时,总能听到大伯、二伯每年都会说的大致同样的话:“大,过年了,来拾钱了!”
 
也许,每年的这个时刻,长辈们的心都在滴血,可我们这些孩子们却天真无邪,只是因好奇而关注于祭拜这一好玩的仪式。真正了解到爷爷生前的行事则是在我大妈那里。
 
我们那里管大伯的妻子叫大妈。据说大妈与邻里相处不是很好,但却极爱我们姐弟几个。我们没事常往她家跑。我至今难忘的一幕就是:大妈坐在她家的炕头上跟我讲,当年爷爷被戴上高帽子游街批斗,终因受不了巨大的刺激,连病带怕,最后溘然长逝。生在太平年代对文革只有一点点了解的我听后只觉震惊和心痛,我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就好像我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一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第一次走近我的爷爷。
 
后来,我对文革的历史多了一点了解,爷爷的事情我就再也没有向父母长辈们打问过了。我想他们是不想回忆和提起这些痛心的往事和经历的。之后,我零零碎碎地从家人和亲朋邻里的谈论中感觉到爷爷是位很受人尊敬、很有才能的人,但真正印证这一点是在2008年。
 
2008年,国家增设清明节为法定假。就在这第一个清明节的假日里,有二三十位年逾花甲、步履蹒跚的老人从方圆十里八乡赶来,自发地为他们去世四十年的小学老师——我的爷爷举行了隆重的集体祭拜活动。他们召开了追忆恩师座谈会、笔会,瞻仰了老师生前的工作遗物,在墓前彩门下举行了隆重而又特别的祭拜仪式。
 
座谈会上,学生们争先恐后、深情地怀念着老师:有的极为流利地背诵着历经半个世纪也忘不了的老师编出的关于中国邻国国家名称的地理儿歌;有的讲述了老师为了支持学生们的课外文艺实践活动,将自己唯一的呢子大衣撕成布条让孩子们演木偶剧;有的讲述自己调皮捣蛋违反纪律和几个小孩去河里游泳一直未回吓破了老师的胆,但老师找到他们后却没有责怪,而是说:“你们如果出了事,我怎么向你们的父母交代呀”;有的说老师上地理课从不拿课本,讲到哪个省,只拿粉笔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等讲完这个省的大致情况地图也刚好画完,而且画得极像;有的讲老师多次家访说服家长不让孩子辍学、用工资资助自己继续完成学业。但当大家说到老师被批斗迫害的经历时,老人们都纷纷流下了热泪,痛惜不已。此时,他们心中有多少崇敬、有多少不舍、有多少爱戴、有多少怀念、有多少追忆,都融进了这次极为罕见的特别的祭拜活动中。
 
这次祭拜至今已过去12年了,但有一种力量似乎一直都在。最近,我被推荐参加市妇联“弘扬梦桃精神 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主题演讲赛,我的演讲题目《传承》就立即出现在我的脑海,对,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爷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写演讲稿时,我问我爸爷爷有没有什么不怕吃苦的奋斗经历,老爸不假思索,说你爷爷那会除了寒暑长假才回家,其他的周末短假都不回家,不是去家访就是忙教学事务;那会四十七块五毛钱的工资要供养身体不好的你婆,还要供我们几个小娃上学,自行车、手表、雨鞋他都没有用过,衣服鞋袜都是补了又补,被面子布料都是花杆皮做的,就这,你爷爷对教育的热爱之心一点儿都没减过。
 
为了让我写好演讲稿,老爸让我认真地读了他写的关于爷爷的两篇文章。《步云王氏家谱》中收入的《人物传之全才》中这样写道:“全才,字介人,又名季藩,生于1915年,卒于1968年,曾就读于西安民立中学、西安师范。毕业后任教于白水县新化小学,又任西固小学校长、白水县教育科督学职务。后在蒲城县文化馆工作,任教于蔡邓小学、雷村完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回原籍接受贫下中农监管,致使精神恍惚,一直生病在家直至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以干部身份对待。”
 
“父亲十五年的职业生涯,将快乐教学和动态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灵活多样、自成一体,可谓开教育改革之先河;他文化功底深厚,多篇论文发表于报纸、刊物,书法、绘画造诣极深,地理教学尤为学生推崇;他学术交流广泛,和全国各地同行皆有书信往来;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生如子,善教后进生,可负教育家盛名。”
 
翻开老爸的另一篇文章《追忆父亲》,其中有这样几段:“父亲有宽仁厚德、平易近人的品格和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傲骨,勤奋上进使他拥有教育教学、书法、绘画的超人水平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把这些财富都毫无保留、均等地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社会、国家、亲人和朋友。”
 
“父亲幼承庭训,少入学堂,目睹国家之羸弱,立教育救国之志。父亲克勤克俭,与邻里同事友爱协作、互帮互助,与新中国共度难关。父亲以高尚的师德、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无穷的人格魅力浸润了几代人的心灵,其精神将永存后世。
 
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如大伯、二伯和爸爸一样瘦小的人,但却又是极高大的人;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永恒。我要做爷爷那样的人——一个去世了还永远活着的人。
——王薇2020年8月26日、27日上午于档案馆办公室
征稿启事
稿件要求:
2、稿件内请注明作者名(真实姓名、笔名、网名可以任选,作为发表时的署名),并附作者微信号、电话等,同时提供作者简介、生活照。投稿后请主动添加主编微信:qjmtig,并告知作者名。投稿2周内未采用可自行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