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斯中世纪文学之三:海亚姆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波斯中世纪文学之三:海亚姆

  欧玛尔.海亚姆(1048-1122 年)是一位对世界文学影响极大的中世纪波斯诗人。然而在他生前和死后的七百年间,他是以科学家与哲学家身份而闻名的,直到公元19世纪中叶,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翻译了他的75首四行诗,包括伊朗人在内的人们才深刻地认识了这位大诗人,使他在世界文坛获得了一席之地。  

海亚姆生活在国力强盛的塞尔柱王朝,受过良好的教育,只因父亲早逝,不得不中断学业,出外谋生。由于他知识渊博,才华出众而享有盛名。他对天文、数学、医学都颇有造诣,对希腊哲学和阿拉伯哲学也很有研究。他受到官方器重,进入了塞尔柱王朝的宫廷,玛利克国王对他很看重。当朝宰相内扎姆.莫尔克是他同窗好友,莫尔克创办了一所高等学府,还创办了天文台,保护和提倡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海亚姆被邀请到宫中供职,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海亚姆带领一个小组,编制了一套极为精致的历法,并在历法、天文和数学等方面屡有建树。1092年,玛利克国王暴亡,宰相莫尔克遇刺身亡,塞尔柱王朝急剧衰落,海亚姆也失去了保护者,并遭到正统派的迫害,他不得不中断科学研究而回到故乡。他郁郁寡欢,与世隔绝,在贫困与孤独中走完了人生旅程。虽然,海亚姆终身未娶,也无遗产,但他留下了诗集《鲁拜集》,使他成为不朽的诗人。  

对于海亚姆作品的真伪与数量,历来是各国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海亚姆只创作了12首诗作,而有的作者认为他起码写了千首诗歌。1949年,英国的东方文学专家亚瑟.阿尔贝利公布了由他发现的两种海亚姆诗作的手抄本,一本收有525 首诗的1208年的手抄本,一本是收有172 首诗的1259年的手抄本,这将研究海亚姆诗作真伪的争论推向新的高度。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由400 多首诗组成的《鲁拜集》。" 鲁拜" 是波斯一种古老诗体的音译,就是四行诗之义,每首仅四行诗,一、二、四行押韵,与中国古体诗的绝句颇相似。" 鲁拜" 本是民歌诗体,最早有鲁达基把它引入文人创作之中,成为中世纪波斯主要的诗体之一,而把这种诗体推向高峰的是海亚姆。  海亚姆的四行诗语言质朴,内涵丰富,从诗中人们既能看到在苦苦思索的哲学家,又能领略到诗人的饱满的激情和一个清醒的无神论者对世事的清醒而达观的认识,闪烁着睿智的光辉。具体地分析,海亚姆的四行诗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作为哲学家的海亚姆,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与人生的问题。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死后会是怎样的情景?这些我们今天看来很正常的问题,在中世纪的波斯,它们的提出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神学早已有了现成的答案:一切都是神创造和规定的,只有今生好生修炼,找到进入天国的台阶,才能顺利地进入人生苦难的归宿地天国。任何对神的怀疑都是异教忤逆的,应该受到惩罚。然而以科学武装了头脑的海亚姆对此却极难满足,他情不自禁地直言相问:

我们来去匆匆的宇宙,上不见渊源,下不见尽头,

从来无人能参透个中真谛,我们从何而来,向何方走?  这亘古大谜你我都茫然不懂,谜样的天书你我解读不通。  如今,你我在幕内交谈,大幕落时,你我都无影无踪。  

这发人深省的问题是对蒙昧主义的极大超越,大胆地对所谓天经地义的真理提出疑问具有可贵的进步意义。海亚姆用发展运动的观点来理解宇宙万物,他认为人生是短暂的而宇宙是无限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然而物质不灭,人即使死了也会转化为其它物质。这些深刻的哲学思考都化作了形象的诗句:这世道把多少亭亭玉立的美女,一百次变为酒壶,一百次变为酒盏。  

他告诫人们要破除迷信观念,不要相信上苍:别趴倒在地下举手向天求助——它之行动无力也和你我相同。这简直是无神论宣言。在神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写出这样的诗句,从根本上否认神创造世界、主宰世界的功能,这种怀疑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由此我们也就更能理解为什么海亚姆遭到残酷的宗教迫害,被迫停止写作和发表言论,以致要靠给人算命来挣钱糊口了。  

第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

当诗人把目光从茫茫宇宙转向现实人生时,他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平等与不公道充满了愤怒与痛苦,对那些只得赊大饼充饥的芸芸众生寄予深厚的同情,对高踞大众头上的统治者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诗人由一个" 念天地之悠悠" 的哲人而成愤世嫉俗的志士:

这世道最好少交朋友,

与达宫显贵要谨慎交往应酬,

睁开慧眼看供你衣食的人,

正是他,

才是你的冤家对头。  

这世道有谁未犯过罪过?  

清白无罪他怎么能够生活?……诗人胸中积郁着愤愤不平,太多的社会不公和统治者的横行霸道,使海亚姆痛苦不堪,他说" 哪一夜我的心不被世事震撼,哪一夜泪水不湿透我的衣衫" ,都是因为脑袋中装不完的愁思与忧虑。诗人在这个社会中毕竟无回天之术,只能以他的歌喉诉说着无法平息的心境:

上苍降到世上全是发愁,让一个人出生,把另一个掠走。  未出世的若知道我们的痛苦,他决然不会再来世上苦熬忍受。  

多么沉重的痛苦,又是何等善良的用心,这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的痛苦与无奈。当海亚姆无论如何无法平息内心时,他只好自我安慰:" 世上忧愁是毒,解毒药是酒" ,他有不少写酒的四行诗,人们或许认为这是他在消极遁世,我则认为,在他那些情调感伤而诗句优美的咏酒诗中,跳动的仍然是一颗不甘随波逐流的心,而且在这些诗中显示出了对神的大不敬。  

第三,对宗教教义的批判

这部分是海亚姆四行诗中的精华所在。诗人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一针见血地告诉人们:" 对地狱天堂的恐惧和渴望""全是撒谎"。他说从未看到过一个人死后从天堂或地狱回来,他还借托自己的灵魂去冥府转了一圈回来后说:" 我本身便是天堂和地狱"。人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要托付给从未见过的什么神灵,真正的天堂就在人间:" 人世比幻境胜过千般"。对于那些教职人员的虚伪残酷,作者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

教长指责一个妓女轻狂乱淫,日日都送走旧好,迎来新欢。  她答道:" 教长,你说的千真万确,可你自己就真的这么道貌岸然。"

啊,教长,我的活计比你的沉重,我们即使烂醉如泥,也还比你清醒。  我们喝葡萄的血,你喝的是人的血,凭良心,究竟哪个更残酷无情?  

教长连妓女的那点坦率都没有,多方作恶却打扮成正人君子模样,其人格更为低下。作者渴望改天换地,使教会人员惊恐万分,骂他是" 吞噬教义的色彩斑烂的毒蛇"。他直言:如若能像真主一样主宰命运,我就把世界一举摧毁,我要重造天地,再铸乾坤,让正直人都生活得如意称心。  

海亚姆还有一些坦露自我内在品质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人的尊严感和崇高心灵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孤高自许,决不同流合污:" 我宁愿吞噬自己愁焦了的心肝,也从不以自家的面包蘸他人的盐" ,不向人乞讨,不向人献媚,作一个堂堂正正的独立不羁的人。这也是一曲人的价值与人的尊严的颂歌。  

海亚姆的诗形式短小精悍,含意深刻,感情真挚,熔抒情与哲理于一炉,且明白晓畅,充满着轻松与幽默;为了表达他的思想,他往往采用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比况形容,使知觉感觉化,便于人们的理解;他的诗形式活泼,或提出疑问,或一问一答,生动形象,给人以一种亲切感;他有时直抒胸臆,一语破的;有时设置问题,发人深思;有时旁敲侧击,迂回曲折;或推理,或诘问,显示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海亚姆的诗句凝炼,警句和格言运用普遍,耐人寻味,如浓酒,似醇茶,给人以清新而浓厚的韵味。  

海亚姆的哲理诗是中世纪波斯文学的顶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