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彼得一世改革

 采尺书庐 2020-09-01

(彼得一世)

改革前的俄国

十七世纪中期,生活在今东乌地区的乌克兰人为了摆脱波兰人的压迫,同沙俄进行了合并,俄国一跃成为了东欧的一个大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国就此走向同其他诸强角逐欧洲霸主的道路。

此时的沙俄,国内外局势十分复杂:封建农奴制占国内经济的绝对地位,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了此起彼伏的农奴起义,斯捷潘·拉辛领导的农民起义是17世纪后半叶俄国最大的一次起义。国外则强敌环视:东面是尚未完全衰落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北边是控制着波罗的海的北欧强国瑞典,南方则是控制着黑海的奥斯曼土耳其,出海口的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俄国同西欧国家的经贸联系。十七世纪的俄国,对内需要发展经济,对外需要扩张领土,改革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彼得一世改革举措

改革往往需要统治阶级中出现强有力的推动者,彼得一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1682年,年仅十岁的彼得一世登上了沙皇的宝座,不过实际上掌握大权的是他的姐姐索菲亚公主和一群大贵族。1687年彼得一世随同使团前往西欧,希望找到反土盟友。虽然此行没有结成反土同盟,但是彼得一世却学到了不少的先进知识,拓宽了国际视野,认清了俄国同西欧的差距。

(彼得一世)

1689年,彼得一世通过政变掌握了实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在军事上,推行征兵制,拓宽了士兵来源;大力发展海军,以满足俄国夺取出海口的需要。在经济上,鼓励开办以农奴为主要劳动力的工场,俄国军工业和一部分轻工业部门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财政上,彼得一世调整税制,将户税改为男性农奴的人丁税,新添税种,征收保护关税,国家收入得到提高,为接下来的改革和扩张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正如彼得一世自己所说的——金钱是战争的命脉。

彼得一世在推动富国强兵的同时,也推动了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的政治改革。首先他废除了限制沙皇的大贵族杜马;整顿税务机关;再设立参政院负责拟定法令,监督行政;在地方设置行省,派驻直属于中央的总督。在处理政教关系的问题上,彼得一世废除了大教长,改由宗教会议领导俄国东正教会,从属于沙皇权力。

社会文化方面,彼得一世全面移植西方文明的成果,推行欧化改革,创设科学院、医学院、军事学校、博物馆、公共剧院等文化设施,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翻译大量西方著作、改革历法、简化俄文字母,推广西式礼仪和剃须易服等。

改革的影响

改革在彼得一世的铁腕下得到了有力地推行,俄国的国力迅速提升,为接下来的军事扩张奠定了基础。1700年俄国拉拢丹麦、波兰、普鲁士等国组成北方同盟,同瑞典进行了北方大战。最终瑞典战败,俄国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片刚获得的土地上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改革可以看作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初步的发展,商人阶级得到了提升,以沙皇为核心的国家机器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得到了保障。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俄国的经济基础——农奴制。彼得一世反而通过强化农奴制来实现改革的目标,农奴受到了更残酷的剥削,而改革中利益受损的贵族们也不甘灭亡,彼得一世死后,政局出现混乱,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得到贵族们的支持,不断地给予他们土地、农奴和特权。农奴制经济越来越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彼得一世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强化集权的目标,但也使俄国在之后遇到了不少新的挑战。
 


文字来源:苍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