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珍藏宝物,西周青铜器四虎镈,具有文物和艺术品的双重价值

 晓明国学 2020-09-02

【四虎镈】

西周(1100-771B.C.)/通钮高44.3厘米钮高10.5厘米/总宽39.6厘米/铣间距27厘米/鼓间距20.4厘米/重16,000克

青铜乐器在青铜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如果说礼器代表当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那么,乐器也具有同等的效用。使用乐器的多少同样能反映出当时贵族地位的高低。按周代的礼制,天子用钟四组,诸侯三组,卿大夫二组,士一组。进人春秋时代以后,就出现了孔子所见到的“乐坏礼崩”的局面。所以,我们所见到的钟的数量,远远超出上述等级制度的标准。

故宫珍藏宝物,西周青铜器四虎镈,具有文物和艺术品的双重价值

乐器和礼器一样,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也有很大变化和差异。商代有铙无钟,也有称为钮的,是中国迄今所知道的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河南安阳出土的这种乐器,形制体扁短阔,上大下小,口朝上有柄在下,中空可装木把,编铙一般较小,三五个一组:大铙多单个出土,上饰兽面纹或象、虎等纹饰。春秋战国时代的徐、楚、吴、越等地盛行一种称为句的乐器,实际就是证铙的变形。

铙发展到西周,转变为钟,初为甬钟。最早见于西周中叶,其形制如图所示,就好像是倒悬的钲铙,悬于架上敲击,多为成组出现(即今谓“编钟”)每组三件以上,多至十余件。春秋以后出现钮钟。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编钟有六十四件,分为八组,每组数量有多有少。,音色优美,音域宽可用来演奏现代音乐,说明中国古代音乐艺术水平之高超。

故宫珍藏宝物,西周青铜器四虎镈,具有文物和艺术品的双重价值

镈为钟的一个分支,与钟小有差别。般是以造型来区分,即下口呈桥形者为钟,平口者为镈。镈的出现要晚于甬钟,而早于钮钟。早期的是单个使用的。到春秋以后才出现了编博,如陕西省宝鸡市近来出土的秦公镈,故宫博物院藏的蟠虺纹镈,都是三件一组的编博。与一般钟镈相比,本器装饰比较奇特。前后两面钲部各饰以一组大兽面,中间凸起一道镂空的扉棱(已残,似应为一鸟),好像是兽面的鼻。兽面两旁各有一条倒立的夔龙,兽面上下各有一以圆涡纹为主体的条带形纹饰。制作者还匠心独具,在镈身上饰有四只张口卷尾、形态极为生动的扁形立体虎,两两相对,构成镈两侧的扉棱,使动与静有机地结合,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家,对于造型装饰艺术研究之精深,构思之奇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这件铜器具备了文物和艺术品的双重价值。

故宫珍藏宝物,西周青铜器四虎镈,具有文物和艺术品的双重价值

与本器相似的镈有三:1.宋代《宣和博古图录》著录的“周虎钟”,今不知落于何处;其中仅上海四虎镈钲部纹饰与另三器差异较大。2.现存日本的“虎钟”;3.上海博物馆藏“四虎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