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的是乐器中的打击乐器。 钟口两角称为 “铣” shian3;铣间的钟口称为 “于”;于上面钟下部位置称为“鼓”;钟上部称为“钲”jeng2,;钟顶叫做“舞”,用来挂钟的扁环称为“钮”,柱状的钟柄称为“甬”,钲上的纹饰叫做“钟带”;凸起的乳钉就称为“枚”;而在钟的内壁,有一些经过打磨的条状坑纹,称为“音脊”。 三十一,铜铃 体形较小,一般在5厘米直径,器壁较薄,铃体上窄下宽,横断面为合瓦形铃体,一侧有扉棱,舞面为平面,内有铃舌,摇动使铃舌顶部打击铃壁内侧发出声音,上设有桥形钮。 铜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有舌青铜乐器,各式样的铃一直被使用至今。1981-1986年在洛阳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先后有4只铜铃出土。这些铜铃出土时,铃体皆被数层织物包裹,铃舌为玉质,保存完好,有的尚被置于铜铃腔内。铃、舌金玉相配,可见在当时为极其珍贵的物品。 铜铃(外观) 铜铃(内) 铜铃(侧面) 三十二,铙(钲) 作为中国最早的青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