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十点历史君 2020-09-02

好朋友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饭桌上肯定少不了的就是酒。俗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虽然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朋友之间交流感情,酒的确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酒的种类繁多,光我知道的就有上千种,比如自家酿的米酒,冰镇的啤酒,口感醇厚的葡萄酒,还有层次感不同的鸡尾酒等等。而我们平常饮用的,一般是白酒和啤酒居多。

中国是酒的发源地,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勤劳的双手和无上的智慧创造出了酒这种饮料,又辗转经过了历代先人的不断改进和研究,才最终呈现出我们如今这么多种类的酒。中国的饮酒文化源远流长,跟我来一起揭开“饮酒”的前世今生吧。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在上古时代,酒并未被发明出来

在上古时代,人们食不果腹,饱受着周围恶劣环境的摧残,只要能够生存下去,似乎对食物的好坏没什么要求,填饱肚子是第一要务。渐渐地,人们发现用火烤熟的食物,似乎味道更佳美味,这是人类“享受”生活的一大进步象征,但是所谓的享受,也仅限于此,不仅因为环境的限制,人类的智商也并没有进化到如今的地步,因此,酒这种享受的饮料,并没有被创造出来。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酒最早出现,是在夏商

我国的考古学家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用陶泥制作的酒器,而据专家研究推断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2000年的夏朝,这一重大发现足以证明,在我国的夏朝,便已经有人发明出了“酒”这种饮料。

发明酒的人家喻户晓,就是“酒圣”杜康。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曾有记载: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杜康始作秫酒。

证明了酒的创造者的确是杜康。杜康造酒传播较远的传说有两个:一是说有位老人给杜康托梦,把粮食放在水里泡上九天,再去寻找三个人,在里面分别滴上一滴血,为了纪念这种喝的东西,又想到是第九天做成的,于是便取了“九”的谐音“酒”。

第二个传说就显得靠谱了许多,传说杜康酿酒: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意思大概就是杜康把剩饭放在了桑树之下,时间一长,树下便产生了浓郁的香味,这便是酿酒最古老的工艺。杜康也因为发明了酒,被后人尊称了酒圣,他是名副其实的造酒大师,杜康造出的酒,称为杜康酒,流传至今。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饮用的就是“杜康酒”,有诗云: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的诗句又给杜康酒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之后到了殷商时期,粮食大部分掌握在贵族手中,因此平常百姓,是很难能喝到酒这种高档饮料的,在《箕子叹纣》中,曾有对纣王的描述:

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牣其中,酒池肉林,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纣王刚刚登基,便建造酒池肉林,把酒当成水一样浪费,一方面反映了纣王的昏庸无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酒这种高档品,是权贵的专属享用品。

不仅如此,在商朝,人们饮酒的器械也得到了升级,青铜器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因此人们喝酒,多用青铜器当做器皿保存,而这种饮酒的青铜器酒叫做斝(jia)。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春秋战国时期,饮酒文化开始盛行

在春秋时期,国家的农业发展迅速,造酒的原料增多,酒的价值也就没有夏商那么高,因此,饮酒不仅是上流社会的专属享受,在寻常百姓之中,同样可以喜闻乐见。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曾经有过记载: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描述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年,重整旗鼓带领军队出征的时候,家乡父老前来送行,带来了酒,越王将酒倒在了江水之中,和将士们一起饮用,果然壮大了军队的声势,一举打败吴王夫差。一雪前耻,那个倒入酒的江,叫做投醪河,而这场战役,也被后人称为“箪醪劳师”。在春秋战国时期,将士们出征之前都会喝酒壮胆,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种情景,酒成了背水一战的必备品。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秦汉时期,酒的地位又一次提高

在秦国时期,由于统一六国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秦始皇再残暴,也知道休养生息的道理,因此除了满足他个人的享乐之外,定下了这样一条规定:

禁止余粮酿酒,沽卖取利。

那时的粮食并不是很充足,因此饮酒只能是上流的贵族才可以享受得到,平民百姓是严令禁止用多的粮食来酿酒享受的,也不能用来卖。但是秦始皇骄奢淫逸,在唐朝诗人李贺的《秦王饮酒》中描述道: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始了疯狂地享受,这首诗就详细描述了他胜利之后每天的场景,用龙头形状的杯子饮酒,总是能喝到尽兴,而百姓却苦不堪言,为后来秦朝政权被推翻,埋下了伏笔。

但是在汉朝的时候,酒文化又一次得到提高,饮酒已经成为了一种风俗,上到帝王臣子,下到寻常百姓,都可以享受酒的滋味。在《史记》中曾有汉朝人民对饮酒的描述: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屣交错

意思大概是很多人不分男女坐在一起饮酒聊天,嬉戏玩乐,看得出来,在汉朝时期的人们还是很幸福的。值得一提的是,汉朝的酒浓度很低,可以说喝一斤恐怕也很难醉,汉朝酒的度数大概是如今的1/3,所以酒的滋味,要比现代差得多。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酒文化盛行一时,成为文人骚客的必备用品

在三国时期,天下有志者谈论天下大事,必有美酒相伴,比较有名的是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之间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曹操把酒烧热,用青梅煮酒,别有一番风味,和刘备对饮,谈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自己,刘备巧借雷声逃过了曹操的猜疑,若没有这恰到好处的雷声,恐怕就没有后来的三分天下。在这个典故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在三国时期,饮酒是人们聊天的必备用品。

发展到了晋朝,这是一个饮酒文化的巅峰朝代!说得直白一点,在这个时代不喝点酒,都不好意思跟友人聊天,饮酒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推崇,最有名的就是“竹林七贤”,一群郁郁不得志的有志青年,不愿意面对现实,因此,酒成了他们的慰藉。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宋朝以后的酒,基本延续了之前的技艺和类型

说起宋朝的酒,最有名的就是武松在“三碗不过岗”喝了15碗烈酒,趁着酒劲又打死了景阳冈上的大虫,天下闻名的故事。在宋朝时代的烈酒,恐怕也没有那么烈,武松之所以能喝那么多碗,全靠的是酒的度数低,加上后来走了很长时间,挥发了一部分,才能成功打死大虫,酒在这个时候,也起到了壮胆的作用。

戏说“饮酒文化”的前世今生

在元朝时期,葡萄酒应运而生,在元好问的《葡萄酒赋》中曾有描述:

一民家避寇自山中归,见竹器所贮蒲桃在空盎上者,枝蒂已干,而汁留盎中,薰然有酒气。饮之,良酒也。盖久而腐败,自然成酒耳。不传之秘,一朝而发之。

这是葡萄酒的最早制作工艺,而在之后的明清,酒的种类基本延续了之前的类型,也已经十分普及,又经过了当代人的无数次研究,才有了如今酒的千万种类型,这就是酒的前世今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