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四大体系”加快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

 昵称27822060 2020-09-02


□    吴胜武

【期刊名称】 政策瞭望

【年(), 期】2014(000)005

【总页数】 3

现代产业以较高的生产效率、较低的生态承载要求,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 标方向,更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海曙区是宁波市的中心城区,现 代产业体系日趋成熟,但也存在高端化、集聚化水平相对不足等问题。如何在 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海曙经济跨越式发展成 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本文从海曙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统计数 据的概念界定和划分范畴,选取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与客 运业、科技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 略性新兴产业等  8     大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状特征剖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结合产业发展导向,提出了海曙区加快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四大体系” 建设。

海曙区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四大显著特征

海曙区是宁波市的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明显,商贸经济发达,历史文化深厚,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形成了与现代化中心城区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重要举措,促使海曙区现代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趋于优化,功能作用稳步显现,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

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海曙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出台了推动经济

来看, 2012  年海曙区现代产业的法人单位数为     5532个,同比增长                18.3%,占

全部法人单位的     37.8%  ,其中现代商贸流通业增长最快。从从业人员数来看, 现代产业的从业人员数为              147190         人,同比增长             6.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数增加最多。从资产规模来看,现代产业的资产总值达到                                 8052.7   亿元,同增长           24.5%    ,其中现代物流与客运业、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的增速超过了平均增速。从行业增加值来看,现代产业的增加值达到             381.1     亿元,其中金融

服务业独占鳌头,占现代产业的比重高达      59.4%

产出效益稳步提升。目前,海曙区现代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宁波全市领先地位,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从收入情况来看,      2012年海曙区现代产业的主营

业务收入总额达    1122.7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28.4%。其中,金融服务业的主

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      60.6%,远远高于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也超过                                                  20%。从利润总额来看,海曙区现代产业的益随着收入增长也同步增长,但总体增幅不明显。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以 157.2% 的增长速度居于首位,现代物流与客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业的利润总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小幅提升。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海曙区作为中心城区,通过多年的产业培育发展,现代产   业内部行业结构日趋多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构成来看,金融服务业   在现代产业中独占鳌头,如                                      2012   年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资产总计、主营

务收入分别占现代产业的比重高达        59.4%84.1%55.4%。现代商贸流通业、

现代物流与客运业合计增加值、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分别达到了

10.1% 2.0%27.6%,属于现代产业中的中坚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

地域分布更趋完善。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改造提升商务楼宇、加快总部大楼建 设等举措,使得现代产业地域分布特征日益优化。根据产业地区绝对集中度、 标准差系数、区位基尼系数等指标综合分析,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绝 对集中度以及相对集中度均较高,尤其是信息服务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高 度集中于鼓楼街道。通过与深圳罗湖区、杭州下城区、温州鹿城区、宁波江东 区等同类城区比较发现,海曙区信息服务业的市场影响力指数远超过其他城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外,金融服务业绝对集中度也较高,从区域分布来看, 主要集中于鼓楼、江厦、月湖等区位条件较好的街道。相对而言,商务服务业 等其余 5 大产业绝对集中度一般,区域分布比较均衡。

海曙区现代产业发展面临三重机遇与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海曙区现代产业发展环境面临着重大变化,期间适逢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何有效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挖掘自身优势,弥补辖区不足,成为加快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把握好三大发展契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呈现出了国际产业转移、城镇化建设以及自身发展条件变化等新机遇,有利于推动海曙区加快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目前,国际产业转移涉及的领域由加工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特别是知识经济促使发展突破了地区和产业的界限,推动着全球范围内信息服务、高新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作用日趋

显著,其中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上升达到 70%80% 。由此可见,

的现代产业的引进培育,更有利于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在宁波地区加速扩散,这为海曙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供了契机。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的新机遇。由于服务业对生态环境承载要求低、对就业的贡献程度高等显著特点,在城市

化进程中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                                                                                                    52.6%,突破了 50%

的大关,按照国际惯例,将进入服务业大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由此可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海曙区,将迎来现代产业快速发展的春天。三是辖区发展条件变化的新机遇。近年来,海曙区通过旧城旧村改造,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园区等产业平台,加快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智慧城市管理水平,这些都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来看,这些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开放条件和区位条件正在逐步优化,因此海曙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切实增强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

解决好三大制约因素。尽管海曙区现代产业的发展可以依托丰富的外部资源和优越的自身条件,但也面临着不少条件束缚,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一是要素

资源制约。如海曙区可供开发的存量土地仅约         1200   亩,土地增量较少,空间

总量有限。从人才制约来看,海曙人才总量相对较少,       2012年人才引进数仅为

3841  人,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性、技能型人才相对短缺。此外,雾霾天数增加、生态水质污染加剧,生态环境容量也面临挑战。二是技术创新制约。海曙区由

于基础薄弱、工业企业外迁等原因,区域技术创新制约较大,如                                                                                                                           2012 年海曙

区的专利及授权总量在市区排名倒数,         R&D   经费投入占                                                                             GDP   的比重仅为

0.8% ,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由于海曙区中小企业比较多,企业技术装备水

代产业紧密联系,对现代产业的贡献率十分有限。三是制度环境制约。近年来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民生类支出增长也保持高位,使得区级财政较为紧张, 另外在用地规划、用地供给等方面没有较大自主权,一定程度上使得海曙区产 业扶持政策力度相对偏弱,竞争优势也难以发挥。特别是随着东部新城、南部 商务区等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使得海曙区的优质企业出现战略性 转移,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巨大挑战。

海曙区加快现代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四大体系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海曙区紧紧围绕辖区产业发展导向,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要素配置、产业环境等方面, 提出完善“四大体系”的提升路径,以期进一步将海曙区打造为辐射宁波市乃 至长三角地区的现代产业集聚高地。

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组织成长体系。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竞合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组织成长体系, 不断提高现代产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一方面,积极延伸产业链。对于高新技 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其向上下游产业拓展融合;对于现代物流等产 业,推动其从单一的位移服务向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服务等综合的增值服 务发展;对于金融服务这一主导产业,强化区域金融创新,加快形成多层次的 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强化产业融合。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专业服务、信 息和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发展,强化工业和服务业的互动融合;以 电子商务园区等平台为依托,强化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融合;以重点行业 和优势企业为带动,强化现代产业内部行业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产业配置,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构建“点线区块”为载体的平面式布局。依托海曙区的“一核三带五区”产业布局,突破单个集群和行政区域,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加快构建区域性现代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产业多元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各具特色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发展轴、单一服务产业或综合性多产业的产业特色精品区。另一方面,构建商务楼宇为载体的立体式布局。充分发挥海曙的区位集聚辐射功能和服务业高度发达的优势,强化楼宇品牌和信息智慧建设,加快改造提升一批老旧商务楼宇,为培育新的现代产业增长点打下扎实的基础。

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要素配置体系。从海曙实际出发,坚持创新驱动, 进一步完善要素资源配置体系,优化现代产业发展环境。一方面,培育创新主 体。大力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本地的 龙头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积极构建社会化创新 投入体系,推动行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 集聚。另一方面,集聚创新要素。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 创新型企业联合研发,加快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的引进培育,为推动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企 业和科技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专项担保资金的运作,进一步优化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

强化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基础保障体系。海曙要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的发展优势,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和基础保障,加快推动现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资源

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不断完善促进市场信用体系,形成行业内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提升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简政放权,加强监管,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打造群众满 意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