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阳 谢盈盈:高职百万扩招的意义、挑战与对策

 昵称815848 2020-09-02

百万扩招政策实施一年来,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质量地完成扩招任务,实现生源扩招而培养质量不降低的目标,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所需:高职百万扩招的现实意义

1.国家层面: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低端产业向高端新兴产业转型时期,产业转型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扩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人力资本、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社会层面: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兴起以及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通过扩招,对企业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和其他社会人员进行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实招和硬招。

3.高职层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百万扩招将进一步丰富高职生源的构成,同时更重要的是倒逼学校改革现行教学组织模式,探索育训结合、分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组织形式,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融合,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这些都将对未来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学生层面:拓展个人成长空间的重要渠道。高职扩招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群体有了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既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个体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举措。

二、现实之困: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1.规模的激增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挑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编制紧张、师资短缺的问题,而高职扩招后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多重挑战。首先是专任教师数量的不足。其次是教师教学经验的匮乏。最后是实践应用能力的不足。因此,如何满足扩招新形势对教师的迫切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需求的多样性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扩招生源类型不同、文化基础差异,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生源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知识能力基础和需求的多样性上。基于多样化的学情,如何将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有机结合,科学把握文化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配比,实现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多元化,是扩招后高职院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必须面对的问题。

3.人员的复杂性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要适应扩招办学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就要从封闭转向开放,从管理转向服务,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为不同生源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教学管理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管理的刚柔并济,将管理与人才培养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需要高职院校在扩招后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并不断改革完善。

三、解惑之道: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思路

1.开展分类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改革招生录取办法,分类实施“文化测试+综合测试”“技能测试+综合测试”的招生录取制度。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分专业分类型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等。三是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灵活安排授课时间、授课形式和授课地点等,推行小班化、俱乐部、选课制、走班制教学等,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旺工淡学等学习方式。四是构建新型教学生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实施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靶向式”等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在线学习、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等。

2.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育训结合新途径。一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由讲授式向互动式转变,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职业道德标准,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二是全面实施1+X证书制度,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多类型的X证书体系,构建适应学习者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生态。三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提升。四是深化教材改革,以职业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校企共同开发适用于不同生源类型、不同岗位发展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特色教材,打造一批移动数字化特色教材。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加大引培力度,满足数量要求。要优先遴选优秀兼职教师作为正式教师,同时吸收能工巧匠和工程技术人员补充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还要从“双一流”高校中招聘一部分高水平研究生。二是校企共培共育,提升“双师素质”。外部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教师培养联合体。内部要建立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长效机制,制订教师素质提升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等。三是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增强教研教改能力。突破传统的教研室管理模式,组建由校内教师、行业专家、技艺大师、能工巧匠与海外教师共同组成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教研相长的“双师型”多元混编教学创新团队。

4.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推进柔性化管理。一是创新教学运行管理,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重构学分类型,畅通学分互认通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才路径。二是创新人本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对扩招生源加强教育管理与学业指导,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为其创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等。三是创新信息化管理,推行大数据服务,打造业务覆盖面全、办理高效、应用便捷的移动化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智慧化、一体化的学习、工作、生活、科研新生态,实现学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与智能化。

总之,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急切需求,高职院校依然任重而道远。

注:1.本文已经发表在《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13期(原文字数:10366)

      2.作者简介:刘阳(1975- ),男,湖南汨罗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谢盈盈(1990- ),女,湖南长沙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