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童年丨扶持家用打乌米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扶持家用打乌米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

  上个世纪的1966年,那时候,就是一个字——穷。国家穷,一穷二白、社会穷——物资匮乏,我们家也穷,父母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还不到一百块,那么少,可怎么养活我们这上有老下有小、十口之家这么个大家庭呢?

  父亲下放,我们家搬到了农村。

  在农村,我这个四年级的孩子,能不能,帮帮父母,让他们感到生活儿,不那么紧呢?

  跟几个乡下的孩子到野地里玩儿,走到一片高粱地,大头说:“小军,你饿不饿?要饿,咱们可以打乌米。

  我不知道啥是乌米,也不知道怎么打,他就告诉我:“乌米,坏高粱的一种,是由于播种的时候,种子捂了,正常高粱张不出来,这才长出乌米。乌米,虽然成熟之后不能吃,可是,刚出来的时候,却是一种人间美味。拿家去,当点心吃,又软又面又解馋。”

  乌米这么好,可怎么打呢?

  “高抬头,慢点儿走,看见歪脖儿就伸手。”

  记住这套磕儿,转进高粱地,很快,我就打了一大捆乌米。

  五米拿回家,母亲下锅一蒸,一下子,我们这个只啃咸菜条子的家,餐座上,一下子多了一道菜——乌米蘸大酱。

  那顿饭,我们家,吃得开心又愉快。

  尝到了甜头,我打乌米成瘾。每一天,放学不到高粱地,打一捆乌米,就觉得,没完成任务。

  每一天打乌米,每天都有菜,把父母乐得,天天咧嘴笑。

  哈哈,这就是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很有意思。


作者简介:孙彦军,黑龙江省巴彦县人,现在大庆居住,系大庆市作协理事、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发表文章近500余万字,出长篇五部,纪实文学《我把儿子送去了巴黎》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随笔集《生活拨浪鼓》上(下)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旅游文学《慢慢旅行,不要慌张》和儿童文学《离家出走的猫》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现致力于征文创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