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我高考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由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办,东营微文化承办的“微”青春有奖征文:书写青春,记录梦想、传递正能量......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微”青春有奖征文大赛 

那年我高考

上班的地方,附近有一所高中。每天我上班下班,就看到学生上学放学,我行色匆匆,他们也行色匆匆。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惯性,习以为常,以至于熟视无睹,我不去注意他们,他们当然也无需在意像我一样的过路人。

偶尔的堵车。在学校门口,夹杂在来往的车辆里,统一的学生服,使他们格外醒目。肩上背个书包或是腋下夹着本书,鼻上大多架着一副一圈一圈波浪纹的眼镜。透过厚重的镜片,眼睛里写满疲惫写满迷茫,学习的压力啊,未知的前途啊,该是如何的折磨着、煎熬着、调教着他们的身心呢?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可怜他们的青涩时光。

可是,他们是充实的。每天的课程满满的,史地生、数理化,一门门的功课放在那里。如那吸水的海绵,如那采花的蜜蜂,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花丛,尽情吮吸,尽情采纳,积淀知识,积蓄力量。他们的生活是单纯的。三点一线的作息,老师、同学、书、笔、上课、考试、吃饭、睡觉几乎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单纯的一尘不染,单纯的刀枪不入。他们何尝不以当事者的身份嘲笑我这市侩之人呢?

我亦有过这样的生活,我亦有过这样的青春。

高中毕业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的岁月,足以消磨一个人的棱角,足以忘却许多记忆。留下来的不是痛入骨髓便是历久弥新的珍品。我的高中同学每年都要聚会。聚会没有目的性没有功利性,聊聊家常,聊聊人生,更多的是回忆回忆当年在一起的时光。同学甲暗恋同学乙了,语文老师的抑扬顿挫的《雨中登泰山》了,谁谁谁学习不好考试抄了个好成绩了,谁从家带的咸菜好吃了等等。共同的深刻记忆则是: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的比牛多、吃的比猪差。每次聚会都要重申一次,娱乐的成分已经大于其他了。但是每次笑过之后,我总有怪怪的感觉,其实我们骨子里对那样的生活是爱恨交织五味杂陈而又莫可名状的。

想当年,我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好的没有参加中考就被县里最好的高中录取了。好的在高中被人称为“刚四边”,班里其他的同学只能在我们四人之后争取第五名。于我而言,学习是天大的事,学习好是理所应当的事,考上大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一如其他同学,早晨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上床;我一如其他同学每天十二节课认真听讲,笔耕不辍;我一如其他同学,满脑文字数字公式单词,心无杂念专心致学;我一如其他同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一如其他同学,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了两年零十一个月。就是最后一个月,我觉得该劳逸结合了,不再书不离手了,老师要求也不是那么严厉了,课外活动也变得富有吸引力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客观的事实往往来自于主观的能动性。那一年是一九九七年,那一年香港回归,那一年我高考。

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我考上且只考上了专科。如果当年我参加了中考有了经验、如果最后那一个月我坚持不懈不放松、如果老师一如既往严格要求、如果那一年高考不改革不实行标准分……如果有一个如果变成现实,则可能改变结果。可是,历史没有重演,生活没有彩排,高考也没有如果。命运,“命”为客观“运”为主观,无“运”何来“命”呢?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每天上班下班,都会遇到学校里上学放学的学子。他们行色匆匆,因为他们有成败得失的忧虑,因为他们有分数高低的挂念。不知道他们可知,考试胜败的关键,决定于平常的实力,也决定于心理的建设。高考在即,我以过来人的身份,祈愿他们有坚强的耐力和善巧的技能,将他们的所学融会贯通,将他们的所知灵活运用,在考试的时候,心境如中秋明月般洁净明朗,思绪如江海潮水般奔流不止。

我以我的市侩真诚的祝福他们高考成功!

作者简介

张德斌,就职于中国银行垦利支行,酷爱历史和文学,业余喜欢写些随笔。

作者近期作品欣赏:

   奶奶的家

   徽州行记

“东营微文化”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以文会友,大众也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