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母 亲

 作者丨赵树利    编辑丨文姐

 我的母亲叫赵菊英,提起她名字,在我们家乡兴福镇,上了年纪的人都认识她,正如诗中评价她:千辛万苦干革命,历尽磨难持家庭,计划生育做先锋,黄牛精神永传承。

 一九三五年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里,上面有三个姐姐,她排行老四,姥娘给她取名四妮,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母亲自幼身体强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女汉子,是家里的顶梁柱,解放前十几岁就被迫去给日本人修炮楼,解放后被选为村里的妇女主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母亲一心一意干工作,处处起带头作用,泼辣能干,不亚于男子汉。村里的老人都知道,母亲推独轮车到地里送肥,健步如飞,男劳力都自愧不如。作为妇女主任,村里的妇女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镇闻名。母亲经常外出工作,记得小时候一次母亲带我去博兴开会,半夜就起身,她背着我步行二十多里地走到曹王,然后乘坐火车才来到县城。母亲白天开会工作,夜晚还要照顾我,吃不好,休息不安真得是难为她了。

博兴县妇女代表会

 母亲负责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工作,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自己也参与角色演出。我们家就在剧场附近,小时候晚上经常跟母亲在剧院排戏到深夜。每到过年的时候,村里就唱大戏,有京剧、吕剧等,四邻八村的乡亲们都来观看,盛极一时。当年我们村文艺宣传队名声在外,多次走街串巷外出演出,深得乡亲们喜爱,获得上级政府部门宣传表彰。母亲还首创村里的育红班,教孩子们学识字、唱歌、跳舞,为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解决了后顾之忧。

 母亲从三十多岁就离异了,她一人独自持家,我们兄弟三人都很小,家里全靠她挣工分糊口,生活的艰难不言而喻。记得夜晚母亲常睡不着觉,看看身边幼小的孩子,心中的苦闷烦恼无人诉说,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这时母亲就拉起了二胡,那幽怨的旋律不正是母亲内心思愁的写照吗?没有人与她分担生活的重担,只能一个人苦撑家庭。令人不幸的是后来我舅舅也去逝了,母亲又把刚刚六岁的表弟接过来抚养,这样我们家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母亲没有叫苦叫累,一人拼命干活维持家庭,历尽千辛万苦,把我们兄弟四人抚养长大,学有所成,培养出两个大学生,这在我们村还是首次。母亲是党员干部,大哥高中毕业后,虽然家里缺少劳力,母亲仍然把他送去部队,当时正是中越自卫反击战之时,大哥去了广西前线守卫祖国边彊。

 听母亲说我姥娘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老人家,她吃斋念佛,村里小孩子夜晚惊着了,经姥娘一番念叼后立即见好,颇为神奇,所以周边好多村的乡亲都慕名而来求医,深受乡邻敬重。后来姥娘去逝时好多人都送来纸钱祭奠她老人家,家里因此收了很多祭祀纸钱。当时正赶上文革破四旧,我母亲是党员干部,她要起带头作用,当时正怀着我,她拖着笨重的身体,连夜去姥娘坟上把一摞摞纸钱烧掉,把乡亲们的心意带给九泉下的姥娘。母亲继承了姥娘行善助人的品格,虽然自己不宽裕,也常常周济乡邻。她是做妇女工作的,哪家有了矛盾都找她来调解。她还乐于成人之美,我们村里有好多年轻人都是她帮忙找到对象,传为佳话。母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兄弟,因为母亲经常外出工作,庄里乡邻没少接济我们,我们兄弟几个有空就去帮乡邻干活,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家里盖房子,乡邻们有送钱的,有送物的,有出力的,都来帮我们渡过难关。那天傍晚又下起了大雨,正到了最后上房顶了,如果不能盖好的话,第二天又要从头再来。当时帮忙的人没有人停下来,大家呼喊着,齐心协力,经过一番紧张的战斗,最后终于完成任务。当盖房人下来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一个个全身都湿透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高高兴兴地喝酒吃饭,别人家三天盖好的房子,我们家愣是一天半就完成了。

 母亲没有上过学,后来村里开办夜校扫盲班,白天劳动,晚上学习,母亲这才开始识字。由于工作的需要,学习的文件越来越多,晚上母亲就点着昏暗的煤油灯加班加点学习,不认识的字就问已经上学的我们兄弟几个,然后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写,直到记住为止,有的讲话稿还是我帮她改得呢。因为工作出色,镇里成立计划生育宣传队,调她去工作,母亲毅然接受了任务。计划生育在当时是新生事物,人们普遍不接受,认为这是断子绝孙的事情,很难开展工作,记得曾有人因此向我们家里扔砖头威胁,恫吓。但母亲没有退却,坚持开展宣传工作,她们走遍了兴福镇每个村落,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我们兄弟几人就在家做好饭等她回来,有时我们都睡着了她才回来叫我们一起吃饭,往事不堪回首。在母亲的带领下,宣传队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开创了兴福镇计划生育工作的崭新局面,她们的先进经验在全县推广,母亲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后来母亲被调到镇里担任妇联主任,负责全镇的工作。

赵赵村党支部成员

 一九八五年,年过半百的母亲退休了,长年劳作透支,母亲的身体被拖垮了,积劳成疾。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三,上午母亲还骑自行车去邻村好友家打针,不知什么原因那一针打下去后,母亲再也没有醒来,永远离开了我们,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她带着对人间的恋恋不舍离去。终生劳累没享过一天福,她牵挂的孩子们没有一人成家立业,这或许是她的最大遗憾,更是我们做儿子的终生遗憾。

 送别母亲的时候,镇上派人来村里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悼词中写到,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干部,她鞠躬尽瘁,全心全意地为党工作,她团结同志,任劳任怨,象老黄牛一样默默工作,为计划生育宣传和妇女工作作出巨大贡献,她敢为人先的干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永远怀念她。那天庄里乡邻都来送别,他们都不相信那个值得信任的身体健壮的老四姑走了,太突然了。我们兄弟四人哭成泪人,在场的好多乡亲都满含热泪,悲痛不已。

 母亲走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仍留在我心底深处,她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她教给我们如何做人,我们终生铭记。母亲对待工作敢为人先、任劳任怨,她干革命的黄牛精神永远传承下来,给我们留下丰富的精神食粮。

博兴县妇女代表会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赵树利,1966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博兴县兴福镇赵赵村,山东省教育学院本科学历,物理专业,博兴一中高级教师。喜欢读书、旅游、摄影,爱好文学。多在省、市杂志上发表专业教育教学文章,近来有志于文学创作。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