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堂 号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堂 号

文丨崔旭媚     图丨曹新庆  

堂号,很多人已把它遗忘。流传百年的堂号,日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说起堂号,你也许会想起类似牌匾之类的东西,上面写着某某堂。比如,我们熟知的药店里的同仁堂、陈李济堂……

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历久以来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名字的由来,或以家族特色人物命名;或以祖先的生平或传说等命名。每家的堂号都意味深厚,独具特色!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受我们村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刘玉珂老师的启发,对堂号稍作了解了一下。温故知新,方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中国传统文化奥妙无穷,博大精深,值得传颂!

刘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懂得颇多,村里的红白喜事他总会热情帮助,乐于助人,既精通古典,又笔酣墨饱,可算是博古通今的老前辈。他不厌其烦的在村里或微信群里,耐心询问着每家每户的堂号,有许多年近花甲、古稀的老人,已记不清自家的堂号,何况现在网络社会的年轻人。显而易见,堂号,在人们的记忆中,已慢慢退出,慢慢消失。刘老师在我们一千多口人的村庄中,仅仅搜集了二十六个堂号。他打印多份,亲自送到大家的手上。其中的堂号有御德堂、保生堂、世德堂、永顺堂、吉庆堂、福禄堂……每一个堂号都哲理深远,寓意深刻。

我们家的堂号是“裕盛堂”。裕,丰富、宽裕;盛,丰盛、旺盛。由此可见,祖辈在取堂号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盼!当刘老师提起堂号时,我未加思索,脱口而出,其印象之深刻来源于我们家的口袋。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口袋便成了宝贝,家里仅有的口袋被老鼠咬的全是洞,补丁上摞着补丁。起初,没有编织袋的存在,盛粮食也是一个问题。于是,母亲就和邻居们一起用棉花纺线,双线合成,织成厚厚的布,布的两边分别织上两道紫色的条杠,清晰又简单。然后,量好口袋的高度,一叠为二,把两边的布边用细麻线密密实实地缝起来。

口袋缝好后,父亲便开始把我们家的堂号印上去,以便口袋迷失后好认领。父亲用毛笔在一张薄薄的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上――崔裕盛堂第壹號,落款一九八三年。写好以后,把缝好的口袋放在桌子上铺平,把写好的字伸在口袋的中央,小心翼翼地用水弄湿,再把炒熟的麦麸厚厚地铺在湿透的纸上。然后,在麦麸上锤、砸,好让字迹牢牢地渗透在口袋上。用麦麸是防止薄纸的损烂,炒熟的麦麸起到利落、不粘的作用。这样刻印上的字迹,任凭你怎么洗刷,也不会洗掉,就像刻在骨子里一样。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印刻方式,深刻体现了我们的祖辈,在极其贫困的年代,潜精研思,辛苦劳作,不断进取!

直到现在,我们家仍然保留着三条印着堂号的新口袋,为了纪念父亲的字迹,妥善保管。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让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编辑丨任晓娣


作者简介:

崔旭媚,网名,雪梅,垦利区人,小学文化,非常羡慕知识渊博的人。个性签名:淡静若水,沉默是金!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平凡的父亲,我的榜样

最美田园风

梦中的老院,心中的家

表哥,怀念您的好

家有俩宝

长姐如母

黄河岸边我的家

如苔人生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