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 人文视角 编辑 I 九歌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徐志摩 读到徐志摩的情诗,内心总会泛起层层涟漪。我们都幻想能找到一个陪伴终生的人,奈何人世间的情感,却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徐志摩的一生,纠缠在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三个女人身上。 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这一点在徐志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徐志摩的一生,曾和张幼仪、陆小曼、林徽因有过感情上的纠葛,才使得徐志摩颇受世人争议。 当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不惜和怀有身孕的张幼仪闹别扭,甚至在国外时,也不去看望张幼仪。等待孩子生下来时,徐志摩迫不及待的和张幼仪离了婚。 徐志摩的做法,无疑是不对的,但是他为了内心的爱情,甘愿忍受世人的唾骂,这也印证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常人是不一样的。对此,有人说徐志摩薄情寡义,似乎也是说得通的。 虽然徐志摩的一生在外界看来很滥情,但是他却教出了一个痴情的学生卞之琳。1910年,卞之琳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汤家镇,他是中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 1929年,卞之琳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之后他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这时的卞之琳得以接触到新诗创作。1933年,卞之琳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徐志摩的赏识。 徐志摩对卞之琳还是很器重的,他曾把卞之琳的诗曾在《诗刊》上发表,甚至还请到沈从文为其写题记。卞之琳有了徐志摩的教导和帮助,很快在中国诗坛有了一席之地。 卞之琳和徐志摩不太一样,他似乎比起老师徐志摩,对待感情更加的专情,在自己所爱之人面前,也更加的羞涩。1933年,卞之琳虚岁23岁,这一年的秋天他认识了张充和。 张充和的出现,她身上散发出来新式女性的活力,无疑吸引到了卞之琳。这时期卞之琳创作的诗歌,也伴随张充和的出现,其风格发生了很有意味的变化。 在张充和还未出现之前,卞之琳是很少抒写自己的私生活的。当初闻一多先生曾经当面夸他在年轻人中间不写情诗,他自己也说一向怕写私生活,“正如我 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激情,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越 是不想写诗来抒发。事实上我当时逐渐扩大了的私人交游中,在这方面也没有感到过这种触 动。” 1933年秋天,卞之琳遇到张充和之后,例外就有了。卞之琳曾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开始用诗歌来表达对张充和的爱意了。原本卞之琳很有才华的,但面对所爱之人时,未免显得胆怯了一些。 卞之琳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写道:“由于 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 颗朝露罢了。” 在爱情世界里,胆大心细无疑是追求女孩子最重要的特质,但是在卞之琳身上,却只看到了苦恋。卞之琳自从认识了张充和,一直把这份爱意写进自己的作品里面。 直到1945年,卞之琳45岁,他和青林结婚,由此结束对张充和长达12年的苦恋。现如今我们仍能从卞之琳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张充和那份浓浓的爱意。 我在门荐上不忘记细心地踩踩, 不带路上的尘土来糟蹋你房间 以感谢你必用渗墨纸轻轻的掩一下 叫字泪不玷污你写给我的信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白手绢至少可以包一些珊瑚吧, 你却更爱它月台上绿旗后的挥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