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恋十五年,写信百封,眼看她嫁外国人,晚年再次相见,提前离开

 读思行666 2019-07-28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浪漫的诗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出自诗人卞之琳之手,诗的名字叫《断章》,写自上世纪30年代,诗中的你,指的就是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充和。

爱恋十五年,写信百封,眼看她嫁外国人,晚年再次相见,提前离开

图|卞之琳与张充和

当时合肥张家属于名门大家,张家有四个千金,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对于张家四姐妹,叶圣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这四姐妹的评价有多么高。

卞之琳是徐志摩的学生,1929年,卞之琳到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就学期间师从徐志摩,并且深受徐志摩的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

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33年秋,卞之琳与张充和相识,卞之琳对才貌双全、热情开朗的张充和一见倾心,在追求张充和期间,他写下了《断章》这首诗表达爱意。

爱恋十五年,写信百封,眼看她嫁外国人,晚年再次相见,提前离开

图|张充和

别看卞之琳才华横溢,能写出浪漫的爱情诗句,又师从徐志摩,但是在追求女生这一点上,还真没有得到徐志摩的真传。

卞之琳性格极为内向,在女神张充和面前显的更为木讷。他苦恋张充和十五年,几乎成了当时文学圈内公开的秘密,他持之以恒地给她写信,但是并没有得到张充和倾心。

爱恋十五年,写信百封,眼看她嫁外国人,晚年再次相见,提前离开

图|卞之琳

有的感情真的不是坚持就能打动对方的,卞之琳的诗歌虽然浪漫,但是张充和不喜欢这种新派诗歌,她认为卞的诗歌“缺乏深度”,人也“不够深沉”

出身于名门闺秀的张充和,自幼解除古典文学,他喜欢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文人,诗歌也是喜欢底蕴深厚的古典诗词,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1948年,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爱恋十五年,写信百封,眼看她嫁外国人,晚年再次相见,提前离开

图|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

傅汉思是个汉学家,精通中国历史。与卞之琳完全是两种风格。

既然张充和不喜欢卞之琳,为何不早早和卞之琳说清楚呢?从1933年卞之琳与张充和相识,直到1948年张充和结婚,整整十五年时间里,卞之琳一直在苦恋张充和,在那个年代,卞之琳迟迟不结婚,绝对算一个大龄青年了。

其实,这也不怪张充和,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场单相思,他给张充和写信,信中虽然表达爱慕之心,但是却很隐晦。爱她,又怕她知道。这点卞之琳比较纠结,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诗词写的是很好,但是就不捅破那一张窗户纸,两人的关系也一直是好朋友。

爱恋十五年,写信百封,眼看她嫁外国人,晚年再次相见,提前离开

图|晚年的张充和

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是张充和也在用实际行动拒绝,卞之琳精心写给她的那些信,有上百封,她看过,但却从来没有回过。她以为这样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可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给她写信。

一九五五年,四十五岁的卞之琳才与青林结婚。在当时绝对是大龄男青年了,但是,我想,他是无怨无悔的。

爱恋十五年,写信百封,眼看她嫁外国人,晚年再次相见,提前离开

图|晚年的卞之琳

多年后,张充和和朋友兼学生苏炜谈到这段“苦恋”,张充和说:“说苦恋都有点勉强。我完全没有和他恋过,所以谈不上苦与不苦。”当苏炜问到,你为什么不跟他说清楚呢。张充和回答说:“他从来没有说请客,我怎么能说不来。”

而晚年的卞之琳谈及这场苦恋说道:

多疑使我缺乏自信,文弱使我抑制冲动。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只是开花不会结果。

张充和是卞之琳一生最美的风景,爱而不得,他情愿一生只欣赏一处风景。

参考资料:《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卞之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