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尔街日报再裁员,外国记者炸了,他们说:报纸会在2020年前消失或者大变样!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顶级大报又裁员,纸媒寒冬怎么做能不冷?

by 陈璐、罗彬心 

上周,《京华时报》的停刊合并让众多圈内人士唏嘘不已,不过“环球同此凉热”,域外纸媒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时隔一年再裁员

国外同行操碎心

21日,美国百年老报《华尔街日报》被曝已经开始采用买断员工合同的方式进行“自愿裁员”。也就是说,如果旗下的编辑、记者或其他员工愿意提前结束在《华尔街日报》新闻部的工作,报名买断合同计划,他们将会获得比正常高出1.5倍的自愿离职补偿。


这家老牌财经媒体在发布的公开消息中提到了道琼斯(母公司)19日对其进行的业务审核,审核主要集中在新闻编辑部、广告销售以及未来有潜力增长的领域三个方面。日报主编杰拉德·贝克在当天的备忘录中提到为了适应新闻行业数字化和移动化的潮流,报纸裁员可能无法避免。

裁员事件一出,引来一众外媒围观,包括赫芬顿邮报、CNBC、路透社、Business Insider、Politico、彭博社、纽约时报在内的几乎所有域外主流媒体都对《华尔街日报》的这一动作进行了报道,除了常规信息之外,媒体都普遍关注到信息是:华尔街此次裁员的范围是面向全世界员工的,并且保留了拒绝的权利。

社交媒体Twitter上也出现了#WSJ layoff和#WSJ buyout两个话题标签,讨论者多为华尔街日报的忠实读者与媒体同行的记者。

这些不同的声音中,有的人在继续唱衰纸媒:

美国《福布斯》杂志记者:近期华尔街日报的裁员说明科技改变一切,印刷正在死亡。


痛苦转型的华尔街日报在裁员,这种困境对报纸和广播来说远没有结束。


从华尔街日报裁员改革来看,报纸会在2020 年前消失或者大变样,这点我毫不惊讶。

有的人在谈付费订阅:


如果你真的觉得像华尔街日报这样的高质量报道有价值,请付费订阅。


糟糕透了,付费墙本应该起作用的。

《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建议华尔街日报的同行们参加这个计划:


想到日报那么多优秀的朋友们,希望他们参加。

也有人在分析原因:


和往常一样前景黯淡,是广告费用下跌打击了这份报纸。


关于裁员我很抱歉,但这是日报管理不善导致的。

在《华尔街日报》当天发表的文章的评论区,刺猬君发现了一位资深读者的评论,大概能够窥得这张商业权威报纸在近20年里的发展轨迹。Lloyd Quellette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阅读《华尔街日报》,1996年该报网站上线,成为其订阅用户。之后母公司道琼斯2007年被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华尔街日报便开始大力拓展报道内容,这样的战略定位对其核心业务如商业、投资、经济等的确有所影响。

而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消息,未来华尔街日报的纸质版可能会将“商业科技”板块与“金钱投资”板块合并,以实现资源的重组与优化。

裁员不是新闻了 

原因你还感兴趣吗?

是不是觉得“华尔街日报”裁员这一幕似曾相识?

去年秋天,收购和裁员的浪潮几乎席卷了美国的所有纸媒,包括“波士顿环球报”、“纽约每日新闻”、“洛杉矶时报”和“费城询问报”等在内的多家报纸都有过裁员举措,理由多为四个字:经营不善。谈到国外纸媒的生存困境,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报纸广告收入的下降与数字广告市场的垄断。

皮尤研究中心今年6月发布的《2016年媒体发展报告》结果显示,2015年美国的日报纸发行量(包括纸质版和数字版)下降了7%,上市报业的广告总收入(包括纸质广告和数字广告)下降了8%。 虽然许多媒体组织寻求通过数字化进行重组,但到目前为止,“数字订阅收益或流量增加仍然没有解决盈利问题” 。

而据WPP PLC旗下的广告采购公司GroupM估计,2016年,全球报纸印刷广告的支出总额预计会下降8.7%至526亿美元,印刷广告的加速下滑迫使许多出版商考虑大幅削减成本或者对其印刷和数字产品作出调整。

作为纸媒经济支柱的印刷广告收入在持续缩水,但借助转型新媒体从互联网广告里分一杯羹还是可以的,不过这条路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2015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持续增长,达到约600亿美元,但是65%都被五家科技公司(Facebook、谷歌、雅虎、Twitter、Verizon)揣进腰包,并且前四家公司还都在“野心勃勃”地布局整合新闻业务。在过去,新闻组织从头到尾控制着新闻产品,包括原始报道、写作和生产、包装和交付、受众反馈和编辑选择。但现在,诸如Facebook和苹果这样的技术公司已经成为这些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不过另一方面,这些技术公司也已经成为纸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寻求新途径的生命线,它们顺应时代的分销方式与对数字技术的天然敏感无疑是纸媒摆脱转型阵痛的学习对象。

晚秋将至 

纸媒如何过冬?

纸媒过冬已经是个说俗了的话题,正因为寒冬很早就降临,纸媒在转型的道路上也已经走了很久,或裁员,或卖身,或黯然收场,转型过冬的个中滋味只有新闻编辑室们自己知道。现在,几乎没有一家媒体是纯粹的“纸媒”了。

不乏彻底而坚决的“脱纸化”。这当中,拥有接近80年历史的新闻周刊(Newsweek)走得较早。由于亏损连连,2012年新闻周刊就正式宣布2013年初全面转为数字媒体,专注于平板及线上的出版,新版的新闻周刊更名为《Newsweek Global》。就连《纽约时报》,其董事长Arthur Sulzberger Jr.(小亚瑟·苏兹伯格)在2010年就已经明确说了:“我们最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停止《纽约时报》的印刷,日期待定。”


那些还坚守在纸版阵地的国外传统媒体,为应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对新闻环境的冲击,采取了各种转型方式。

且不说改版这样的常规动作,建立网站和独立APP都已经是转型的数字化标配。不过,从默多克新闻集团与苹果联手打造的ipad付费新闻产品《The daily》运营22个月后就宣告关闭能够知道,APP形态的数字化也并不那么好做。至于建立网站,国外各大媒体都是早早就有了,但关键是搬到网上的数字内容怎么赢利。

1.设置“付费墙”

很多媒体采用的是设置“付费墙”的办法,比较成功的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华尔街日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在纸媒遭遇寒冬,大部分主流报纸都取消网站收费模式之时,华尔街日报网却逆流而上坚持付费,还生存得很好,成为全球付费用户最多和最成功的网站之一。可以说,特别的受众定位,专业优质的内容,与纸版差异化的内容设置,使得《华尔街日报》转型过程中依靠向精英数字订阅用户收费来盈利的路走得较为顺畅。

2. 全媒体生产

全媒体融合发展的纸媒们需要采编流程改革,所谓的“全媒体生产平台”、“中央厨房”是也。其核心就是新闻采编一体化,纸版、网站、移动终端各部资源融合共享、按照各自特色发布、发布有先后顺序,为了搭建这样的平台,媒体内部软硬件上的大变动是肯定的。比较典型的有美联社的全媒体新闻生产、BBC的“统一编辑室”。

3.黑科技助攻

既然新技术是冲击,那就利用起来好了,这也是普遍会想到的思路。

2012年曾出现过“交互式新闻纸”,实质是能够触摸交互的电子纸,这样的新闻纸能够点击播放音频、联网分享等等,不过仅有个别媒体简单试水,接着没有了下文;

然后是AR增强现实技术,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还玩过手机拍一拍,能在报纸这样的“一级界面”上出现利用AR技术创造的“二级界面”,可是由于成本昂贵、技术不完善,并未有多少纸媒采用大规模的应用也并没出现;


2013年日本的《东京新闻》专门设计的AR模块:智能手机用摄像头捕捉到一些文章时,手机上会出现一些卡通形象。

勇于创新的《纽约时报》2013年还发布了Google glass应用,进入到可穿戴设备中。这样的开发亮瞎眼,不过结果显而易见,谷歌眼镜的不流行让《纽约时报》受到打击。

可能目前发展最好的还是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应用,其中机器人写稿的表现十分出色。很多媒体都先后加入了这股浪潮,比如 2014年,美联社使用机器人记者完成了3000篇文章;今年的里约奥运上,《华盛顿邮报》就派出了专业的机器人团队进行报道。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算法自动化写作的靠谱性越来越高,而且,这背后意味着的精简报道人员对于纸媒来说也是合宜的。

另外一个AI应用是聊天机器人,CNN、BBC、《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都在Facebook Messenger、Kik、Slac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推出了聊天机器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用户输入关键词时,为用户推荐需要的相关新闻,走的是新闻私人定制化的路子。不过,这个应用现在在识别能力和准确度上受到的诟病还是很大的。


图为《华盛顿邮报》聊天机器人,识别能力可见一斑

总的来看,在利用黑科技找突破口这一点上,前景还并不乐观。读者真的喜欢经过高科技改变了的内容呈现形式吗?经营困境下真有那么多的资金支撑玩科技的成本吗?这都是严肃的问题。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新闻业能适用的黑科技们限于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力推动,并未大规模被采用,只在少数大媒体报道重大新闻时偶有一现。

4.视频直播

最近几年还有个关键词是视频直播,转型当然也绕不开这个大热趋势,所以越来越多的纸媒注重起了视频新闻服务。《华尔街日报》在2011年推出了“WSJ Live”产品,不仅可以观看即时直播,还可以观看定制视频,去年,《华尔街日报》做出了将“WSJ Live”升级为能看到更多高质量定制视频的“WSJ Video”的改版,还推出了一款主打记者从新闻现场发回来的短视频的产品“WorldStream”;今年,美国最大的报业出版商《今日美国》就开启了“视频优先”的新闻编辑模式,作为其网络版的新媒体战略的核心内容。


写在最后

当说到纸媒寒冬的时候,我们在担心什么?

担心被裁的人是自己,担心新闻业会死去,担心理想破灭,担心赚不来钱,担心无奈说出一句:“除了码字我别无所长”。

殊不知在百年老报华尔街日报曝出裁员的当天,刚满4岁的财经媒体Quartz正在招贤纳士。


我们只是不喜欢看报纸了,而已。

参考链接:

1、Plummeting Newspaper Ad Revenue Sparks New Wave of Changes

http://www./articles/plummeting-newspaper-ad-revenue-sparks-new-wave-of-changes-1476955801

2、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16

http://www./2016/06/15/state-of-the-news-media-2016/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内容产业第一报道平台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