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年贯通培养!北师大旗下这所实验校首届高中毕业生迎来“开门红” | 探校

 wupin 2020-09-04

近日,国外高校陆续放出offer,位于奥北地区温榆河畔的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在高中复招后首届毕业班里,李卓然、房乐、么嘉逸、赵伟博等多位同学被多伦多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罗格斯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录取。

对于高中复招仅三年的亚太高中部,究竟提供了怎样的学习成长环境,让孩子们一举摘下多所名校offer?了解北师大亚太的家长和圈内人士知道,这份成绩和学校近三十年来坚守的贯通培养下的“教育浸润生命”办学理念密不可分,学生在浸染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培养健全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指向“真正的人”

李卓然、房乐同学从一年级就在亚太,一直待到高中毕业。这是源于亚太实行的十五年贯通培养教育,现在已经发展到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贯通培养体系。对于他们来说,十五年的青春和记忆,都和这所校园息息相关,他们的成功,也和这十五年里经历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件事情相关。

人的发展是一脉相承、循序渐进的,接受相对应的教育阶段也应该是环环相扣,具有层次性与渐进性。然而传统教育学段断层、发展途径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层出不穷,无论成绩好坏都是治标不治本。亚太沉心静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即不盲目追求短暂的考试成绩,而是从当代及未来社会一个真正的人所需要的发展去思考,反思在校教育,让学生在这十五年内获得长远发展所需具备的相应能力和素养。

学段衔接,是贯通培养的最大特点。学前与小学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亚太都已经实现。与之相随的,是德育体系、课程体系、师资培养、资源等各方面的跟进—— 就拿德育体系来说,在“立德树人”的大旗帜下,亚太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科学分析出每个年龄段应侧重培养的德育目标,而主题从学前到高中又一脉相承。比如“爱”、“感恩”“健康”“安全”“尊重生命”“科学教育”等主题各年级都有分布,而一年级“习惯培养”、四年级“责任感培养”、五年级“性别意识教育”、六年级“梦想与选择”、七年级“拒绝诱惑”、九年级“自律”和“人生规划”等,又突出了阶段性特征,环环相扣;课程体系更丰富了。

纵向看,课程贯通中最典型的是科学教育,从初高中的物理化生课程到小学、学前的科学课程,知识联系紧密,内容丰富有趣,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需求。当然,其余课程从学前到高中的贯通也各有特色。再横向看,为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各学段内部也有贯通融合,比如有语数融合课、全学科阅读、科学和英语融合课等等。

除了这些,人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空间去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所长,因此,亚太形成了特色的“生命浸润”课程体系,涵盖了100多门兴趣课、选修课、游学课程、特色地方课程、国际化交流课程、科学特色的实践课程……

教师是实践贯通培养的关键。亚太高中的教师以博士为主,初中小学的教师也以名校硕士为主,以及不少海归学子、外国教师等。他们活力四射,有开放的国际视野、过硬的专业水平,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与科学素养,也能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因此,教师形成了亚太特色的备课方式,各学科初高中跨年级一体备课,年级内部跨学科课程整合备课等等。另外,学校也会定期组织教师去国外参观交流,国外学校也愿意来京与亚太互相学习教学教法。

落实贯通培养的途径除了课程,还有社团、活动等。最典型的就是为了帮助高中的同学们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亚太会组织同学们去国内大学或者部分科学实验室参观交流。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也有相应的夏令营或者交流活动。社团最值得一提。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大朋友小朋友聚集在一起,为同一个梦想而奋斗,精品如戏剧社团、合唱团、武术社团等,已经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绩。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李卓然和房乐自小拥有的选择就更多,视野更开阔,思维方式更加多元,这为后来他们做出人生抉择并为之奋斗的时期储蓄了能量。

浸润在平日,有爱兜底才能勇往直前

与众人以为的不同,么嘉逸当初并不是大家印象里的那种学霸级人物。最早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成绩,连他自己都没指望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但是一切在遇到亚太的老师后有了转变。

由于亚太的高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教学,每班不超过20人,老师们几乎能进行一对一精细化辅导。意识到么嘉逸的迷茫和不自信之后,他的老师们一直用行动鼓励他,开导他,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慢慢地,么嘉逸找回了学习的自信,也愿意逐步改正自己的种种小毛病,并且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看着他这一点点改变,逐步成长为一个阳光自信坚毅的大男孩儿,老师们再辛苦也是开心的。

房乐在做自己的人生规划时,纠结过一小阵子。选择国外的大学,意味着要更加努力,更自律。亚太有国际化交流的课程和与国外同步的远程选修课程,与课程相随的,也是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学习方式,如PBL项目式学习、主题研究学习……这些让同学们能够亲身参与大洋彼岸不同风格的课程,训练更加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很多同学都对大学知识的殿堂仰慕不已。然而,跨过大学的门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选择异国他乡的学府。房乐必须先过语言关,还得在最后一年去海外学习,参加当地的大学入学考试。他要面临来自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挑战,难度可想而知。

但他不是一个人在作战。亚太的老师们从一开始就陪伴着他,十五年的贯通培养为他埋下了的可贵种子这时候力量爆发了。他很自律,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时间管理,基本都不错,为他高效学习提供了保障;多年培养起的开阔视野和多元思维,让他接受起新的知识不那么费劲;焦虑迷茫和压力大的时候,除了和父母交流,老师们也能随时给他引导;十五年来巩固起来的阳光积极的心态,让他在挑战面前也能乐观面对。最后的一纸捷报,不过是给这十五年的拼搏与奋斗交出了圆满的答卷。李卓然、赵伟博亦是如此。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看起来的那么随随便便。在亚太,高中可以做双向选择,但无论是选择参加国内高考,还是选择国外的大学,迎接挑战所需要的品质都是一样的。勤奋、自律、诚信、坚毅、乐观、能创新、会思辨、易合作、肯吃苦……这些都是亚太在十五年贯通培养里致力于做的“扎根教育”。

“优秀”该怎么定义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当前全体教育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功课。时代和民族的发展要求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都看向未来,必须考虑人发展的全部过程与规律,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须是参与者与执行者。亚太实验学校所有的师资力量、课程开发、资源拓展都围绕着“学生的未来与发展”进行,遵守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脚踏实地用心浇灌,努力朝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靠近,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春风化雨,育才于无声之中。

今年的疫情让我们看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也欣喜地看到90后接过了社会责任担当的大旗。若干年后,也会是00后、10后接过民族之棒,他们要成为怎样的人呢?这是教育现在要做的事情。出色的成绩只是优秀的结果之一,而背后真正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思想、出众的能力才是牢固的地基。或许才是“优秀”的真正内涵所在。

文| 江远

图片来源|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