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博物馆”字体常被调侃,当地人要求换掉牌匾,到底该换吗?

 千冰室 2020-09-05

“人到含鄱口,望鄱新有亭。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无中实有有,有有却还无。东风吹万里,空山也画图。——郭沫若《雾中游含鄱口偶成》”

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仍然有很多的艺术作品和传世珍宝被保留了下来,这些物件一部分保留在社会个人的手中,还有一部分就是保留在国家创办的各种文物保护组织以及博物馆中,说到博物馆我们就不得不知道它的作用,博物馆是为了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古代或者近代的历史物件才设立的,给了大众足够的机会和地方去了解过往历史中的故事。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

关于历史的各种故事,如果说光靠听其实并不能够完全且生动的把情景给想象出来,而博物馆中的实体物件与史实记载一同将故事给还原出来,人们更加能够理解和自我描绘出场景。除了能够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历史以外还可以提高大家的文化修养,做到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的普及。虽然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向前面行进,但是懂得回顾过往历史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了解过往、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才能够认清前方的道路。

反观我们国家如此漫长的发展历史我们更加需要了解和学习,既然博物馆有着那么多的独特作用和存在价值,那么本文就来讲述一个关于国家著名博物馆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其他的公共场馆都会在建筑的正前方题上有关的馆名或者场地名称,也就是常说的牌匾,这是一件非常重要并且必要的事情,本文所讲的事情就是关于牌匾的。“山东博物馆”字体出自名家之手却常被调侃,有人认为这样的字体不符合博物馆的身份,当地人要求换掉牌匾,到底该换吗?

郭沫若为山东博物馆题诗却被题字为匾

山东博物馆的成立时间非常的早,但是并不是在建立初期就叫做“山东博物馆”,公元1954年正式成立,这个博物馆是最为早期的古代文化博物馆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在成立的那段时间中,它算的上国内顶尖的几家博物馆之一。

山东博物馆的前身有两个,第一个是原有的红十字会济南的旧址,在经过翻修和合并之后成为了山东博物馆的一部分。第二个就是于公元1904年被一位英国人所创建的广智院,这位英国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怀恩光。经历了合并之后,这个地方就正式成为了山东博物馆的所在地,公元2010年,此博物馆正式更名为“山东博物馆”。

在博物馆中陈列着众多的古代文物,其中就包括古代山东也即是齐鲁地区的各种书法、绘画作品、生物化石,器具文物等等。有着非常多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瑰宝,还收藏着有来自周朝的各种文物器具,战国时期的鲁国大玉壁,各种两汉时期的壁画,最为宝贵的还数产于原始社会时期的蛋壳黑陶杯。

在此处本该是一个极具观赏价值和学习价值的顶尖博物馆,但是让它如此声名大噪的并不是它的展示内容,却是它门口的“山东博物馆”的牌匾。

我们都知道这种牌匾,仅仅只是意义上的牌匾,为了和博物馆建筑场所匹配,通常都是十分巨大的样子,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到场馆的存在。而山东博物馆的牌匾却被网友们疯狂调侃。调侃的原因就是这个牌匾的字体字形是源自一位现代著名诗人的手笔,而字体的是草书形式的,很多网友和民众都认为这个字体太过于个性化了,很容易认不出来和认错,作为场馆的名称不应该如此的难以辨认。毕竟这是这位名人的随手作品,自然会带着一些个性风格和随笔的痕迹。

这位名人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郭沫若先生,其实说完全来自郭沫若先生的手笔也不是十分的正确,这是因为老前辈的主要意图并不是为了书写博物馆的牌匾,老先生在得知山东博物馆成立之后,非常的高兴,于是乎就为山东博物馆即兴创作了一首祝贺诗,最后郭沫若就将这首是用草书写了下来,最后赠与了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在收到这份礼物以后也是十分的高兴,于是将诗文中“山东博物馆”几个字提取了出来,作为牌匾的原始字形,经过放大和雕刻最终成为了如今看到的牌匾字样。郭沫若老前辈作为如此有影响力的文字艺术家,受到重视和尊重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将字体移植到牌匾上作为馆名的字体原型,是连郭沫若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但是就是因为这是郭沫若老先生的随笔,再加上是草书所以在辨认上有点让人觉得不适,有很多民众和专家都认为,大部分的博物馆都是用的是隶书或者是楷书来书写馆名于牌匾之上,这样既公正美观,又好辨认,最重要就是这两种字体相对比较官方和严肃,比较符合博物馆的身份。总之对待这样形式的一个博物馆牌匾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就博物馆方面一直没有做出过正面的回答。

“山东博物馆”字体常被调侃,当地人要求换掉牌匾,但是存在质疑的同时还是有很多支持原有创想的声音,到底该换吗?

对于支持延用此牌匾的人,一方面是认为,这个字体和样貌是源自于郭沫若的祝贺诗,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使用这样的牌匾体现了对题字者的尊重,再者就是认为每个地方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没有必要为了少数的反对声音就放弃了原本的意图,字体艺术本来就是一门学问,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质疑而让步,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身份的场所更应该坚持自己的艺术创想,不要一味的从重和妥协。

结语

作为人群中的一员,大家自然是有权力去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毕竟无论是何种身份的公共场所其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大众,将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内容传递给大众,以达到文化和历史教育的目的。牌匾字体的来源于与博物馆本身虽有联系,但是并没有做到体现博物馆自身特点的作用。一味的追求特点和革新既然已经遭受了一部分民众和专家的质疑,那么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特殊社会价值的场所,直接消除这种质疑,将民众的关注目光重新转移回博物馆本身的展出内容上会不会更好?

既然博物馆的任务就是让众进到场所之内感受文化和历史,那么顺从民众的观点是否可以让更多的民众放弃对牌匾的质疑,从而去真的了解场馆本身而非外表呢?当然作为持支持态度的人来说,他们也有着他们的认知和态度。以上的观点也仅仅是作者本人的看法,在将来博物馆是否会修改字体我们更是不得而知,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不应该影响到博物馆本身的价值,毕竟一个如此具有社会价值的公共场所不应该只是受到这样的关注,它应该更多的出现在愿意主动去了解、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人们的视野中。

参考资料:《雾中游含鄱口偶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