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无炮可用留在后方休整,无意中发现日寇重炮,成为头号火力王牌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0-09-06

1946年3月开始,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直辖的4个团中,炮兵第1、2团靠着四处搜集、缴获的日本关东军火炮,已经基本装备齐全,并投入了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激战。但成立较晚的第3团尽管拥有延安炮校第1期学员的底子、技术水平很高,却因为无炮可用,只能继续留在后方干着急。

1947年春,炮兵第3团奉命转移到靠近中苏边境的穆棱县八面通镇继续训练,部队在行军途中竟然发现了一座被毁弃的仓库,经过探查后发现这竟然是日本关东军用来储存大口径炮弹的秘密弹药库,抗战胜利前夕,日军为了防止苏联飞机轰炸,曾设下多处秘密弹药库,以便将来抗击苏军进攻使用。1945年8月初苏联对日宣战后,百万苏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攻入东北,关东军一溃千里,这些秘密弹药库既用不上,也没有时间毁掉,很多就被这样保存了下来。

这些炮弹都是150毫米口径,单个重量超过80斤,搬运起来十分不便,日军既然在这里大量囤积这种炮弹,说明日军的重炮阵地一定就在附近。考虑到八面通的东面与苏联接壤,那里也是日军防御苏联的重要要塞区域,所以这批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一定也在那个方向上,如果找到,势必极大提高部队的火力。

急于上阵杀敌的炮兵第3团官兵们简单商议以后,立即组织起三路人马,向着东面的茫茫大山中搜索而去。第一天的搜索毫无结果,但官兵们毫不气馁,因为据当地向导介绍,这一带是日寇在东满的第二道防线,距离日本关东军与苏军激战的地方还远着呢!第二天,官兵们连续翻过两座大山、两条雪沟,终于在一座山坡上发现了日军一个炮兵连的阵地。

尽管关东军被歼灭已经1年,但由于这里地方偏僻、无人破坏,因此战斗的痕迹仍历历在目,尽管目光所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牵引车都已被炸毁或焚毁,但仍有许多零件可以用,官兵们立即在这里安营扎寨、拆卸零件,足足苦干了半个月,终于将所有可用的零件都拆卸下来,然后又往返2百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这些零件一件不漏地运回了营地。

初战告捷后,第3团受到极大鼓舞,决定沿着中苏边境线再度扩大搜索范围,先后历经两个月的搜索,不但所属各连全部“鸟枪换炮”,还意外地找到了日本关东军两种最先进的重炮。

一种是96式150毫米榴弹炮。该炮是1936年(即日皇纪元2596年)制成,故名96式。它的战斗全重4140千克,炮管长度3540毫米,炮弹重量为31.1千克,炮弹初速每秒540米,最大射程为10500米(使用尖锐榴弹时达11900米)。这种火炮是二战中日军最先进的150毫米榴弹炮,精度高,射程远,连日军自己也吹嘘其为“最完美的野战榴弹炮”“最完美的150毫米口径榴弹炮”。

另一种是92式105毫米加农炮。这也是一款性能相当先进的重炮,同样以精度高、射程远而闻名,主要用途是压制射击。它的战斗全重3730千克,炮管长度4725毫米,炮弹重量为15.76千克,炮弹初速每秒765米,最大射程18200米。在当时,这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陆军4英寸大炮。

这两款先进火炮,由于制造成本较高,生产数量极其有限,基本都用于装备“皇军之花”关东军。在1939年7-8月的诺门罕战役中,十余万日本关东军参战,也仅仅投入了96式150毫米榴弹炮和92式105毫米加农炮各16门。此番通过野外收集,再加上广大群众也被发动起来参加野外搜寻,先后收集到96式150毫米榴弹炮29门、92式105毫米加农炮9门,两者的数量足够装备一个炮兵团,使得炮兵第3团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中第一支摩托化重炮团、火力最强劲的王牌。

用这些日式重炮装备起来的炮3团,马上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练兵运动,经过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驾驭大炮的技术。1947年底,训练完毕的炮3团离开穆棱县,开赴前线参加冬季攻势作战,并在后来的辽沈战役中屡立战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