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地搬迁住“新房”就业帮扶当“红娘”

 新用户1095qDJK 2020-09-06

易地搬迁住“新房”就业帮扶当“红娘”

      今年以来,大英县就业局通过强化政策服务、扩展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模式、发展新型产业等措施,积极帮助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确保搬得出、留得住、就业稳。

  一是搭建平台促进搬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上门送政策送岗位活动,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积极与经济发达地区对接劳务用工信息,动态搜集岗位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先后与浙江德清县、广东珠海市和成都龙泉区等地签订长期劳务协作协议。搭建网上“春风行动”就业服务平台,采取“不放假”、“不下线”等服务举措,24小时在线为招工企业和求职人员服务。今年以来,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已就业2574人,通过搭建平台转移就业1913人,自主就业661人。二是鼓励农合社吸纳促进搬迁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采取“农合社带动+示范阵地吸纳+家庭式作坊”的吸纳就业模式,推动农合社等就业载体尽快复工复产。积极落实相关就业扶持补贴政策,确保无法外出务工的搬迁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让“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变成现实。今年以来,示范阵地、农合社已复工复产11家,吸纳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126人。三是兜底安置促进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按照“兜底扶贫、救急救难”的原则,大力开发贫困类公益性岗位。重点针对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的过渡衔接,对搬迁到易地居住的贫困公益性岗位人员,按照岗随人走的原则,采取统筹协调、妥善安置的措施,将岗位调整至现居住地。对无法离乡、无岗可就的“两无”人员,直接安置公益性岗位,确保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今年以来,全县开发农村贫困公益性岗位461个,安置461人;开发疫情临时公益性岗位1282个,安置贫困劳动力794人;安置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482人。

2222.jpg

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雷宇科(右一),副局长杜红松(左一)在金元镇河包田村了解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等情况。

(大英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朱勇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