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第十期)

 家有学子 2020-09-06

结束了对内力作用的探索,本期我们将开始研究外力作用,下面六期就随北斗君一起来看看大自然是如何利用外力作用的“鬼斧神工”来塑造地表形态的吧!

第三单元  地形地质

第三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指由太阳辐射、重力、日月引力等来自地球外部的营力(通过大气、水、生物等)所引起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风化作用-冻融风化


风化作用形成的“石蛋”

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

下蚀

下蚀作用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刷,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是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出洪水位以上,向河流阶地转化。下蚀作用强度与流量,流速,谷底纵剖面坡度,上游来沙量和谷底物质抗冲性有关,还与地壳运动有关。当地壳抬升时,下蚀作用增强;地壳下降时,下蚀作用减弱。

侧蚀

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是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侧蚀作用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河谷向发展。

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不断向源头方向(即上游方向)进行的侵蚀

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沟谷长度增加。在向源侵蚀过程中,常常以裂点(瀑布)后退的方式表现出来。

差别侵蚀

差别侵蚀是指由于水流、风力或其他动力条件不同,或者由于物质抗蚀性的不同,造成侵蚀强度的差异。坚硬之处不易侵蚀,突起为丘,软弱之处易蚀成壑。如:


壶口瀑布

主要是水流对河底软硬岩石差别侵蚀的结果:由于下游的岩石较软,侵蚀较快,故使河床出现明显的落差。


雅丹

风沙流强度与岩土体抗侵蚀能力的差异造成千姿百态的形态。

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固结成岩

固结成岩是指岩石的风化侵蚀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为岩石的过程





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风化壳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后部分溶解物质流失,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


奥陶系古风化壳

地形倒置

地形地势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即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背斜部位侵蚀成谷,而在向斜部位发育成山,即形成背斜谷和向斜山。这种地形与构造不相吻合的现象称地形倒置。



背斜山

向斜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