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粉刺辨证思路与方法

 李雨宝宝 2020-09-08

中医治疗

粉刺辨证思路与方法

唐汉钧 刘胜

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

其特点是好发于颜面、颈、胸、背部或臀部。

多发于青春发育期,皮疹易反复发生,常在饮食不节、月经前后加重。

相当于西医学的痤疮。




【主要病因病机】

1.面鼻属肺所主,肺热熏蒸,血热蕴阻肌肤而致。

2.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生热,结于肠内,循经上熏,上壅于面,阻于肌肤而成。

3.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成痰,湿郁化热,湿热夹痰,凝滞肌肤所致。




【辨证思路】


一、诊断要点

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颜面、胸背;皮损为毛囊性丘疹。


二、皮损类型

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颜面、胸背;皮损为毛囊性丘疹。


三、辨证论治


四、注意事项

1.少食辛辣刺激、酒类、油腻食品及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避免用手挤压;经常用温水、硫黄皂洗患部。

3.保持大便通畅。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丁某,女,18岁。面部反复起疹4年。

患者自14岁起,面部即起大小不等之红色丘疹,有时伴有脓疱,无明显自觉症状。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仍旧时轻时重,未曾消退。每于月经来潮前加重,经后减轻。经期多滞后2~3天,色暗,经来腹痛。平素喜食油炸食物及甜食,纳可,大便干燥,2~3日一行,小便如常。

查体:前额、双颊、下颌、背部、前胸等处散在大小不等之红色、紫红色毛囊性丘疹、结节,部分顶端可见脓疱,其间杂有暗褐色色素沉着斑及黑头粉刺。舌红,尤以边尖为甚,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诊断。根据患者的年龄(青少年)、发生部位(颜面、前胸、后背)、皮损特点(丘疹、脓疱、结节、粉刺)、对称分布等特征即可诊断。

第二步:鉴别诊断。主要与酒渣鼻相鉴别:好发于中年人,皮损分布于鼻尖、两颊、额、颏部为主,患处有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晚期可形成鼻赘。

第三步:进行辨证论治颜面部红色、紫红色毛囊性丘疹、结节、脓疱、黑头粉刺当属肺经风热之证,结合全身症状,经来加重,伴有痛经、经色暗红,当为气血不畅之象,便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为胃腑有热之兆。所以证属肺胃蕴热,气血不畅,治拟疏风宣肺,通腑泻热,兼以调畅气血,枇杷清肺饮化裁。

处方:枇杷叶12g,桑白皮12g,桑叶10g,黄芩12g,黄连3g,焦山栀9g,蛇舌草30g,生地30g,生大黄5g,生山楂15g,枳壳12g,茵陈12g,夏枯草15g,白芍12g,益母草15g,当归12g,生甘草3g。

第四步:选择外用药物。本案患者属于寻常型,可以选用颠倒散洗剂或者痤疮洗剂外搽,每日3次。

第五步:调摄与生活指导。少进辛辣、油腻、浓茶等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一、经验方

01


凉血清肺饮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功能:清肺胃经热。

主治:痤疮、酒渣鼻肺胃蕴热证。

组成:生地30g,丹皮9g,赤芍9g,黄芩9g,知母9g,生石膏30g,桑白皮9g,枇杷叶9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2


痤疮平

《徐宜厚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 

功能:清热解毒,通腑去脂。

主治:痤疮、酒渣鼻胃肠湿热证。

组成:银花15g,蒲公英15g,虎杖12g,山楂12g,炒枳壳10g,酒大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常用中成药

可选用丹参酮胶囊、黄连上清丸、六神丸、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逍遥丸、知柏地黄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