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陵漫步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编者的话:本文为崔蕴虎先生在《飞天》发表的系列文字。经作者授权,刊载于此,以飨读者。

身为炎黄子孙,拜谒黄帝陵,犹如基督徒去耶路撒冷朝圣,是我多年的夙愿。
终于有了这样一次机会。一九九五年五一,初次踏上陕北高原,就被她的博大,粗犷所震撼。微风中遍地的油菜花荡起金黄色的波浪,天际边移动的羊群似云团翻动,季风飘来,油菜花和各种杂草的幽香直入鼻孔,仿佛能触摸到高原旺盛跳动的脉搏。
啊,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令人神往的地方。
黄帝陵坐落在西安市以北的黄陵县桥山。气宇非凡的轩辕庙位于桥山脚下的小坪上,是桥山最主要的景观之一,红墙绿瓦,古色古香,宏伟典雅,掩映于葱郁的古柏之中。横悬于山门之上的“轩辕庙”巨幅金字匾,字迹苍劲,笔力浑厚,为民国蒋鼎文先生手书。两旁的明柱上镌刻着一副气势不凡的对联:
广袤幅员三万里
悠长历史五千年
概括了华夏大地幅员辽阔,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跨进轩辕庙山门,一棵苍劲挺拔的古柏耸立眼前,茂密的枝冠宛如撑天的绿色巨伞,遮天蔽日,树身粗壮,苍痕累累,部分树根裸露在地面上,盘根错节数米后深深嵌入大地。这就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谚云:“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即言其树围之大,有“柏树之王”之称。庙内主要建筑为轩辕庙大殿,金碧辉煌。门楣上高悬“人文初祖”的金字匾,为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先生所题。殿内正面是黄帝浮雕像,这便是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心中的圣像了。身临其境,面对祖宗,可唤起炎黄子孙的无限遐思。庙内还有“黄帝的脚印”,“汉武帝挂甲柏”等名胜,有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的手迹碑刻,以及历代祭陵修庙的碑文石刻,在此,你能感受到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底蕴和积淀。

黄帝的陵墓在桥山之巅,据说是一块风水宝地,登上桥山最高峰盘龙岗,千年古柏群尽收眼底,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古柏群,那墨绿的柏叶连成一片,参差错落,微风吹来,便形成柏叶的波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恰似风吹竹林发出的声响,蔚为壮观!整个桥山山环水抱,古柏参天,山形宛若巨龙,腾空而起。龙头两侧各有一棵活着的无叶柏,状如华表,酷似“龙角”,直刺苍穹,称“龙角柏”。桥山东面的阳洼山,远望其形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西面的张寨山,远远望去形状好像慢慢爬行的万年龟;正南面远处的山形像一只老虎曲身平卧在那里;黄帝陵深藏于桥山古柏丛耸中,地处龙舌的中心位置,恰似龙口所含的珍珠,即传说中的“龙珠在颌”。周围众山拱戴,东西对称,山山回头,左卫右护天衣无缝。远眺沮水河宛如一条玉带飘落在大地上,从东南西三面环绕桥山。这神秘的地貌环境组成了“龙虎龟凤”四周拱围黄帝陵的景像。墓是一般的土球形状,用砖砌成花墙护围,周围古柏苍翠。墓前设有祭亭,红柱绿檐,四角微翘,古色古香,显的庄严、肃穆、古朴。亭正中矗立着镌刻“黄帝陵”三个大字的墓碑,整碑阔落大方,笔迹流畅,情驰神纵,具有大家风范,为郭沫若所书。碑下有形态生动的龟趺,祭亭和墓冢之间还有一石碑刻有“桥山龙驭”字样,书法萧散秀异,百态横生,是明人唐锜的遗墨,四字概括了黄帝乘龙升天的神话传说。祭亭的明柱上联云:
九州明月祖陵在
万方裔子觅同宗
如此浑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令前来谒陵祭祖的炎黄子孙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啊,黄帝陵,海外游子难以割舍的情结,华夏儿女心中永远的圣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