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探究性学习真正发生?

 基础教育研究 2020-09-09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有效落实、做出自己学校特色是很多学校校长关心的话题。有的学校经过长时间摸索已经卓有成效,但是还有一部分学校仍然在探索、改进的路上。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江苏省南京市凤游寺小学——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课程的成功经验。如何真正实现跨学科综合,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如何做到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如何基于真实问题学习,让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一起听听校长赵红霞的讲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的三重境界,我们凤游寺小学的课程探索也同样经历着育人的三重境界。

01

在“十一五”阶段我们带着孩子进入第一重境界:博雅的学识

我们希望凤小的每一个孩子成为自然观察家、艺文思想家,在认识、喜爱、体验中广泛发展敏锐的感知力,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执着的科学精神,立足自然。

这第一重境界,主要是通过学科整合教学实现。我们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进行基于分科教学的融合与建构,实现校本课程的全纳、多元和适性。学校主要针对以下两个项目来进行研究与实践:

其一,我们以江苏省“十一五”教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整合教学的现场研究》为引领,深入带动和影响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所实施的大单元整合教学在各个年级共展开了20多个主题。

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的配合、学科之间的支撑都呈现出效率最大化局面,帮助学生经历围绕主题整体学习的认知活动,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学科整合教学办法,使得教学更加高效。

其二,我们在学校搭建了一个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这是一个以保育和繁殖蝴蝶为主,建在学校里的户外学习中心。

学生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六足园成了一个开放的学生探究蝴蝶成长奥秘的研究所,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到六足园与蝴蝶做零距离接触,观察蝴蝶,研究蝴蝶。

不过,历经了几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对于学科整合教学而言,把不同学科整合在一起是很好的思路,符合课程开发和组织的道理,是非常专业化的整合。

但单元与单元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多个单元之间的核心指向与学校文化追求之间缺乏联系,我们需要探索一个一以贯之的整合课程体系,使整合教学走向真正的校本化,进一步凸显学校的课程文化追求。

对于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而言,虽然已在科学探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依靠少年科学院项目研究、兴趣小组活动取得,虽然已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走出了关键一步,但早先的校本教材开发取向使得六足园科学探究活动有了“学科化”倾向。

而单元开发虽然已有若干案例,但缺乏内在联系和逻辑建构,若想实现全校学生的全学段参与、多学习领域的综合性学习,体现小班化学校课程的多元化、全纳性和活动化目标,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02

在“十二五”阶段我们带着孩子进入第二重境界:通达的视界

我们希望凤小的每一个孩子成为互动合作家、生活体验家,在学习共同体中增进互动及合作学习,能够通达地利用自己所学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的基础上认识自我。

这第二重境界,主要是通过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的二次开发来实现。我们以江苏省“十二五”教科研规划课题《以“六足园”为基地开发与实施大单元整合系列课程的研究》为引领,开展了“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课程的初步开发。

此次研究最核心的特征是跨学科领域整合,各个学科统整的知识领域彼此不可或缺、互相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再将重点放在某个特定学科或者过于关注学科界限,而是将重心放在特定的真实问题上,强调利用各个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实现跨学科界限、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目标。

这个项目使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走出了六足园,实现了小学生参与大课题,让我们的生态实验室走向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国内有多所学校与我们联系,学习在城市校园内建设生态园、开发生态实验室课程的经验。

不过,历经了几年的研究,我们又发现:课程需要落地在课堂,当我们把视角投射在学生的学习上时,就会发现学生很多时候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跟着教师学习。

对于小班化班级而言,我们能不能利用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课程,帮助每一个学生寻找到一种状态,能够在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都有所改变?都能把学习视为一种必然的责任放在心中呢?

03

在“十三五”阶段我们带着孩子进入第三重境界:自由的观照

我们希望凤小的每一个孩子成为互联分享家、环境实践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分享,拓展国际视野,建立与凤凰台文化休戚与共的情怀,永续发展,自由实践,以足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面向文明。

这第三重境界,主要是通过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课程来实现。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课程,分6个年级、6大主题、24个单元模块实施跨领域探究性学习,即每个年级按照科学、文学、美学、数学这四个维度实现横向四维导向,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纵向六级进阶,逐年对“珍爱生命,敬畏自然”这个核心目标加深认识。

我们在教学时,依然延续先前跨领域整合教学的特点,可以说,六足园不仅是各科的学习地,更是技能的操练场,梦想的试验田。

比如,我们在五年级开展的“蝴蝶监测”活动,正是由一个真实问题引发。

蝴蝶监测活动蝴蝶是一种对于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的昆虫,被称为环境质量的评价者。如果蝴蝶数量下降,则说明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我校有幸成为全球蝴蝶监测南京市城南地区的监测点。在每年的四月初至五月底,五年级学生都会带着各种器材到长干里进行蝴蝶监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达成以下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的达成,又隐含在蝴蝶科学院的“蝴蝶知多少”、蝴蝶文学院的“六足园小剧场”、蝴蝶美学院的“蝴蝶随手拍”和蝴蝶商学院的“蝴蝶监测”四个单元模块之中。

教师会以许多真实的小问题支撑起“蝴蝶监测项目”活动。比如,请每个小组尝试选择一条合理的路线进行监测。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的比例尺,也可以利用导航等技术手段选择路线。

再比如,我们在胡家花园还没重建的时候,引导学生预测:如果未来胡家花园一带进行施工重建,会对蝴蝶有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实现了学生学习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向策略性知识的转化,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每一个学生都很乐意投身于这样的高水准挑战性学习之中。

有一组学生的监测报告还发表于《中国科技教育》(2014年第7期),并被收录进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同时,通过一系列亲历学习,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社会责任感,会充分认识到人并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体生存于世界中,人总是与他人和自然界共存,我们需要承担起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懂得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我们聚焦六年级来看一看:

六年级学生需要完成毕业设计,完成小课题研究。我们会为他们准备正式的开题报告表格,立项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研究,最终进行小组汇报及答辩。

比如,六足园里要新栽一批花草,种在哪里好呢?有一组孩子就想到要研究“六足园不同区域土壤的肥沃性差别”,他们用了七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第一种方法是看土壤的颜色,第二种方法是看土壤的适耕性,第三种方法是看土壤的淀浆性及裂纹,第四种方法是看土壤的保水能力,第五种方法是看水质,第六种方法是看植物,第七种方法是看动物,最终形成量表,得出结论。

再比如,有一组孩子觉得“六足园”里只有五种蝴蝶,不够多,于是就开始了“六足园新蝶种引进计划”。蝴蝶种类的引进要考虑寄主植物等一系列生存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一番调查研究之后,这组孩子开始了前期假设,之后在淘宝购买了蝴蝶蛹,亲手制作了化蛹袋,最后顺利实现破蛹成蝶、交配产卵,完成了“六足园新蝶种引进计划”的文本。

在以真实问题引领下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被大大激发。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以一个分数或一个结果来评判他们的付出,在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课程中,有太多的技能领域需要不同个性孩子的支撑:测量、统计、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制作PPT、制作统计图、设计表格、查找资料、绘画……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胜任”。在从“责任”走向“胜任”的道路上,我们的课程获得江苏省中小学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被批准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还被全国第三届教博会遴选为参展项目,并在分论坛做了分享发言。

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孩子。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确实各方面都不突出,但在小组进行“六足园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时候,却是最会捕捉蜘蛛的那一个,最后被全班称为“蜘蛛捕手”,从而让我们发现一个在六足园里神采飞扬的孩子。

更值得欣喜的是,这个孩子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学习热情和态度。

还有一个全校出了名的“捣蛋分子”,但在我们看来,他就是小法布尔,因为他对昆虫有着极大的热情。在六足园课程中,他设计的蝴蝶LOGO获得了全校一等奖,我们在凤小一年一度的蝴蝶节上还邀请他的父亲一并前来领奖。

在我们六足园里,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就是这样不断开展实地研究,不断学习与回馈,以博雅的学识立足自然,以通达的视界认识自我,以自由的观照面向世界。

04

在未来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将不再局限于那一方园子

在未来,我们还会基于“互联网+”时代,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打造“家庭实验室”“校园实验室”“区域共享实验室”三个层级的实验室。“家庭实验室”主要开展基于网络直播课程的探究;“校园实验室”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班级实验区角、蝴蝶走廊,建设以STEM项目研究为抓手的数字化研究中心;“区域共享实验室”主要建立生态教育联盟,通过网络辐射更多的学校。

当一届届学生从凤小毕业的时候,他们会将在六足园里收获的一份对自然、对社会的学习责任,以及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植于心,去更远的地方,做更好的自己。

细细想来,我们的课程,也是一种童年的解放。我们希望能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尽可能丰富的人生经历。在与生命绵绵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去认识生命、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去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我们学校多年来坚守的凤凰台文化。凤游寺小学地处古凤凰台遗址,也是一片古老而诗意的土地,是六朝古迹中题咏最多的素材,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李白、王安石、陆游、杨万里、王冕、萨都剌、白朴等诸多诗人,在凤凰台上用诗歌对国家的沧桑兴亡进行了深刻而多角度的反思,他们以凤凰寓意治国安邦的人才,他们以凤凰的品质要求自己,他们都心怀苍生,以天下为己任。

我们心中的凤凰台,不仅仅是一个传承凤凰台文化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一座修养德行的精神家园,一个价值追求的文化图腾。

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

至此,童年得以博雅、通达而自由。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凤游寺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