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生活幸福、循规蹈矩的中年男子突然离家出走,真相是……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作者 /醉秋


01

巜月亮与六便士》足足化了我二周时间读完,期间是奔着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名著而去。
 
月亮代表高高在上、圣洁的理想。六便士代表触手可及、庸俗的现实。
 
我们大多数人都低头关注六便士",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保障,我们舒适、安详,我们拥有一眼看到头的岁月静好。
 
而总有少部分人抬头遥望"月亮",那个遥远而美好的梦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他们不惜一切,即使前方暗礁险滩,悬崖峭壁,也要坚定地行走在追寻的路上。
 
《月亮与六便士》风靡全球,一大因素就是主角斯特里克兰个性过于极端,行事突兀,勾起读者猎奇心态。同时也唤醒了人性中对自由与梦想的极度渴望。

 

02

斯特里克兰,人至中年,是证券经纪人,拥有一份不错的薪水,家有贤惠良妻,聪慧儿女,人生称得上标配"但是就这样一个生活幸福,循规蹈矩的正常男子有一天突然离家出走, 事情突兀得有如六月飞雪般惊异,平地起雷般震撼。
 
因为梦想绘画,他逃离了温馨的家,舒适已不能捆绑他的思想。
一旦梦想激发出内心深处原始粗野的力量,他便毫不犹豫地一意孤行。
 
我梦想着我的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一一梵高
 
这也是斯特里克兰的写真。他抛妻弃子从英国来到梦想之国巴黎。在外人看来他就像魔体附身一样,牢牢地被控制,而旁人无论如何都撬动不了。
 
而他对于理想追求的执着与热情在与"交谈中跃然纸上般清晰。



我跟你说过我必须画画。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劲也好,都是无关紧要的:他要么挣扎着爬出来,要么就被淹死。"显而易见,他不想被淹死,垂死挣扎是他自然而然的选择,不用思考,这是生命的召唤,潜意识里原始的强大的一种力量自我喷发。

03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

在陌生的巴黎,当伦敦带来的少量钱财耗尽之后,他蓬头垢面,忍饥挨饿,贫病交加,但他自始至终未曾自怨自艾,萎靡不振。
 
有人说,有梦想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为了活下去,他着手过某些能赚点钱的活计,比如导游、翻译、粉刷工等。
 
常人的感觉这是在艰难的环境下扛日子。而他从未觉得生活困苦。于他,就是云淡风轻般的生活。并从不把身外之物放在眼里,纯粹地去追求愉悦的精神生活,这种方式着实伟大,让人感动。

 
但是作为"",他又是渺小的,可恶的。

斯特里克兰是自私自利,但他可以穷困潦倒,可以一意孤行,可以在梦想的幻境里自娱自乐,唯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对于热心帮助他,有救命之恩的朋友施特罗夫竟也冷酷无情。 
 
他本身没有感情可言,却跟施特罗夫的妻子布兰琪上床,此后又抛弃她,导致她自杀身亡。
 
像他这种不知感情为何物的非文明人理应受到谴责与唾骂,但就算这样,也一定徒劳无功。正如书中所说:“因为他从不介意别人把他当成彻头彻尾的大混蛋,也不介意别人把他当成无可救药的臭流氓。”
 
他能与自己共情,但无法与别人共情。
 
他仅仅作为"艺术家"存在于世,他拥有全心奔赴在绘画里的满腔热血以及一股不知疲倦的原始粗野的力量。此外,他不会受外在任何的束缚。
 
他是伟大的、活在社会上的赤裸裸的非文明人!明明让别人厌恶与不安,但骨子里散发出的原始粗野、特立独行的光却吸引着别人。
 
能告慰施特罗夫的一种分析:没有斯特里克兰,布兰琪也会离开施特罗夫的。后者善良但没有底线,温顺但没有尊严。根本就不是布兰琪所挚爱。


04

最后几年,斯特里克兰去了塔希提荒岛,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那里才是最包容与最适合他的地方,他与一个土著姑娘结了婚,并全身心地扑在绘画上,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

后来他得了麻风病,为了远离人群,他要搬到山上去。此时,土著女人说:
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你去哪里,我也去哪里。"

刹那间,斯特里克兰的铁石心肠被打动了,两滴眼泪从他的两只眼睛涌出来,慢慢地流下他的脸颊。
 
看到这,我总算对他全程冷漠有所释怀。

我是平凡人,我喜欢每个勇敢追寻梦想的人有点人性,在某时某地,某人身上懂得爱的真谛。
 
斯特里克兰拼尽全力,彻底将他内心感受表达出来的近乎于天才的最好的作品在他离世后被烧毁了,虽然有点遗憾,甚至残酷,但是这是他的心愿!

此生,他到达了梦想就已足够。他无需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伟大,也无需别人的评论。

所以他走了,连同梦想一起带走。


05

月亮一直都在,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在内心深处不易察觉的地方,但需抬头,我们才能看到它;需冒险,我们才有可能到达。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被脚下的"六便士"牵绊,我们无所适从,或许"六便士就是我们平凡人的梦想。
 
人生总有取舍,月亮"六便士"之间应如何取舍,文中并没有给予明确地指引方向,叙事者只是谨慎地说: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是的,人终其一生行走的路都是遵循自己的内心作出的选择,无所谓好坏,只是本人觉得如何活着有意义而已。

董亚芳,笔名醉秋,70后,医务工作者。前半生,走向世界,想拥有世界;此时,走向内心,想拥抱自己。在坚守原则与底线之上,允许自己可喜、可悲、可怒、可忍,可癫狂、可静默。但愿此生来时满心欢喜,归时不负韶华。

□编辑:叶寒

□图片:刘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